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语语系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一个待解的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凤亮 胡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1,共9页
近年来海外关于"Sinophone Literature"(华语语系文学)的讨论与实践,既显示出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界以"边缘"谋取美国汉学"中心"话语权的努力,又反映出他们借助反殖民、去中心化等学术理路与中国大陆争... 近年来海外关于"Sinophone Literature"(华语语系文学)的讨论与实践,既显示出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界以"边缘"谋取美国汉学"中心"话语权的努力,又反映出他们借助反殖民、去中心化等学术理路与中国大陆争夺学术主导话语的心态,其中隐含着浓烈的"话语政治"。"华语语系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在价值立场、理论方法、研究旨归上差异明显,却也为流散文化语境下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提供了诸多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语系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批评理论 流散文化 话语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信息
2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文学批评信息巴金:最后的话巴金在他的全集后记中写道:我的第一篇小说是在寂寞、痛苦中写成的,其实所有我的作品都是在寂寞、痛苦中写成的。我写,是在倾吐我的感情,讲我心里的话。他说,我要为自己写的东面负责,不管我说真话还是... 文学批评信息巴金:最后的话巴金在他的全集后记中写道:我的第一篇小说是在寂寞、痛苦中写成的,其实所有我的作品都是在寂寞、痛苦中写成的。我写,是在倾吐我的感情,讲我心里的话。他说,我要为自己写的东面负责,不管我说真话还是讲假话。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 集体主义 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 古典美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个人主义 贾平凹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叙事批评片议及其“大理论的复归”
3
作者 董之林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5期6-13,共8页
关键词 小说叙事 现实主义小说 形式主义批评 文学批评 当代叙事学 “现实主义” 巴赫金 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 第三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变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被引量:4
4
作者 曹顺庆 刘诗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3,共12页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不仅需要“走出去”传播得广,更需要“走进去”传播得深。然而学术界尚未重视“翻译变异”在“走出去”传播得广、“走进去”传播得深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变异学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和文明...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不仅需要“走出去”传播得广,更需要“走进去”传播得深。然而学术界尚未重视“翻译变异”在“走出去”传播得广、“走进去”传播得深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变异学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和文明互鉴的交流。文化的固有差异与文明的异质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翻译变异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学经典的形成。通过对“龙”这一中国符号的英译变异现象、《赵氏孤儿》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变异过程、《红楼梦》与《西游记》在异域语境中的多元变异,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如何在英美意象派诗歌中变异,实现“文学他国化”等实例的考察,可以证实民族文学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翻译的忠实度并非衡量其成效的唯一标尺,尊重文明异质性产生的变异反而能有效地拓展其国际传播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和传播深度。中华文化基因中的变异智慧,恰恰可以在翻译变异中得以释放,助力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的丰富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变异 华文化国际传播 变异学理论 世界文学 文学他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世界文学与“他者编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荣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79,共7页
当今的所谓“世界文学”是以西方文学的价值标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在这一体系中,第三世界文学被西方的“他者”进行“编码”后,便常常被加以扭曲或变形地理解。这种被“编码”的境遇使得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都有脱离过去传统、失... 当今的所谓“世界文学”是以西方文学的价值标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在这一体系中,第三世界文学被西方的“他者”进行“编码”后,便常常被加以扭曲或变形地理解。这种被“编码”的境遇使得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都有脱离过去传统、失去民族特性的可能,从而也加剧了其边缘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世界的文学家们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通过对“他者编码”的具体分析而采取一种开放的、适合本民族文学健康发展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学 文学理论 编码 世界文学 第三世界国家 欧洲文学 他者化 “他者” 文学批评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迈前人的成功尝试──喜读吴秀明新作《文学中的历史世界》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123-124,共2页
超迈前人的成功尝试──喜读吴秀明新作《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徐涛人们不能不承认,我国新时期的到来,不仅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也迎来了历史文学创作的新高潮。长篇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和历史电影,以涌泉般的势态,刷新了新时期的文... 超迈前人的成功尝试──喜读吴秀明新作《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徐涛人们不能不承认,我国新时期的到来,不仅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也迎来了历史文学创作的新高潮。长篇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和历史电影,以涌泉般的势态,刷新了新时期的文坛;同时,对历史文学的理论研究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学 历史世界 成功尝试 文学创作与批评 以古鉴今 现代化 理论建树 文学批评 整体研究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形态变革及未来图景 被引量:2
7
作者 聂书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世界交往理论为不同文明国际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唯物史观。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世界交往的频次和深度推动着不同文明国际传播形态的历史性演变。作为决定文明传播的物质基础,以跨国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及其革命性地使用,历史性地破解... 世界交往理论为不同文明国际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唯物史观。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世界交往的频次和深度推动着不同文明国际传播形态的历史性演变。作为决定文明传播的物质基础,以跨国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及其革命性地使用,历史性地破解了西方文明神话“迷思”。在社交媒体的深度使用中,不同文明背景的使用者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另一个与西方媒体神话的不同版本的文明叙事。与此同时,文明力量变革重塑全球文明传播格局使其趋向于平衡。顺应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大势,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新形态不但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活的灵魂的指导,而且还具有世界数字平台新的基础,使其不但超越文化帝国主义,而且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传播模式,超越文明传播中的冲突、隔阂,从而走向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国际传播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交往理论 华文 国际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思潮的系统构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卢铁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理论形态 具体感受 文学思想 世界 杜勃罗留波夫 意识形态 系统构成 文学批评 文艺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概览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鸣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8-83,共6页
本文依据笔者1988和1993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所见书,利用国际联网计算机系统检索的美国哈佛大学藏书,介绍了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内对中国古典文论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中国古典文论的综合研究、文体研究、断代史研究(分为先秦至... 本文依据笔者1988和1993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所见书,利用国际联网计算机系统检索的美国哈佛大学藏书,介绍了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内对中国古典文论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中国古典文论的综合研究、文体研究、断代史研究(分为先秦至六朝、唐宋金元、明清三组).文中引用了包括西方90年代出版物在内的许多资料,其中有不少在国内鲜为人知.其论述对象限于相关英语书籍、博士论文和已结集出版的论文,不舍报刊论文、未结集的会议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古典文论 中国古代 博士论文 文论研究 文学批评 小说理论 中国文学理论 散文理论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学研究研讨会”纪要
10
作者 吴爱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53-55,共3页
1998年10月28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主持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学研究研讨会”在广东省社科院举行,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梁桂全、李新家教授和省内从事文学批评研究的专家学者张绰、黄天骥、饶子、黄树森、金钦俊、黄... 1998年10月28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主持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学研究研讨会”在广东省社科院举行,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梁桂全、李新家教授和省内从事文学批评研究的专家学者张绰、黄天骥、饶子、黄树森、金钦俊、黄伟宗、郑心伶、金岱、游琨炳等40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 世纪之交 回顾与前瞻 中国文学 研讨会 广东省 世界文学 文学理论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詹姆逊提出“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
1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4-94,共1页
程代熙在《西方文论的新信息》(《文艺理论与批评》89年2期)一文中指出:弗·詹姆逊被誉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最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年来他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给人们带来... 程代熙在《西方文论的新信息》(《文艺理论与批评》89年2期)一文中指出:弗·詹姆逊被誉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最富有挑战性的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年来他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的新观点,给人们带来了令人感到兴趣的新的理论信息。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美国马克思主义 程代熙 思想家 兴趣 新观点 詹姆逊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理论批评 西方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刍议(笔谈)
1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55-60,共6页
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刍议(笔谈)编者按最近,本刊编辑部与社科处、中文系联合召开了“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学术座谈会,就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文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宏观性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意见,以笔... 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刍议(笔谈)编者按最近,本刊编辑部与社科处、中文系联合召开了“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学术座谈会,就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文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宏观性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意见,以笔谈的形式发表,供学术界同仁参考。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世纪之交 中国古代文学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理论话语 海外华文文学 文艺理论 研究者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方法的探索
13
作者 黄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73,共7页
民族文化学的理论构建,有赖于一定民族、区域文化作为实证基础。西南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文化源流、背景、类型最为复杂的区域民族文化,不仅具有显著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地位,并且以它为实证对象,完全有可能建立起... 民族文化学的理论构建,有赖于一定民族、区域文化作为实证基础。西南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文化源流、背景、类型最为复杂的区域民族文化,不仅具有显著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地位,并且以它为实证对象,完全有可能建立起其方法、结论亦适用于其它区域民族文化的民族文化学理论体系。本文致力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方法之探索,以作为民族文化学基本理论方法之构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方法 文化精神 文化意义 理论构建 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 人类文明 西南民族 华文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必称“后”,以“后”为荣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57,共1页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 白烨在《乱了方寸的批评》(《小说评论》)1994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言必称“后”,以“后”为荣,其实在他们的言论中,常常显露出不少矛盾与破绽.比如,“后现代”本身是一个“摆脱机械论”、“告别整体性”、“彻底多元化”的时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沃尔夫冈·威尔什之语)于是,承认不同的生活形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个性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应是立足于此的“后现代”批评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我们的一些“后现代”批评家在自己的批评中却往往置别人的意见于不顾,骂倒一切,横扫千军,俨然一副“后”手高悬霸主鞭的神气.除了这种显见的内在矛盾,他们所持有的种种理论及其概念,只要读书多的人都并不陌生,无非是来自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 社会理论 内在矛盾 思维方式 小说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芃子学术成就简介
15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饶芃子 学术成就 中国比较文学 简介 暨南大学 世界华文文学 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作家协会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高明的境界
16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35-35,共1页
刘心武在《中国作家与当代世界》(《人民日报》88年3月8日)中指出:目前文学界中象“取消意义”或在两点之间寻求直线式捷径的“直奔人类共同的原始本能冲动”的作品,以及象“艺术即形式”否定一切“意味”更耻于谈及使命感、责任感的文... 刘心武在《中国作家与当代世界》(《人民日报》88年3月8日)中指出:目前文学界中象“取消意义”或在两点之间寻求直线式捷径的“直奔人类共同的原始本能冲动”的作品,以及象“艺术即形式”否定一切“意味”更耻于谈及使命感、责任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 刘心武 境界 文学 民族使命感 作品 当代世界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本能冲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导师饶芃子教授
17
作者 苏桂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49-149,共1页
博士生导师饶芃子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饶子教授,1935年生于广东潮州,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即留校任教,曾师从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王起教授,1958年到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随著名文艺理论家萧殷主攻文艺理... 博士生导师饶芃子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饶子教授,1935年生于广东潮州,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即留校任教,曾师从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王起教授,1958年到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随著名文艺理论家萧殷主攻文艺理论。1970~1978年暨南大学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比较文学 中西戏剧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世界华文文学 暨南大学 广东省 华文理论 学术带头人 名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