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离世界制造中心还有多远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文君 余家容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日趋重要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国内学者对什么是世界制造中心 ,其衡量标准是什么 ,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等问题存在很多分歧。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日趋重要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国内学者对什么是世界制造中心 ,其衡量标准是什么 ,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等问题存在很多分歧。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 ,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制造中心 制造 产业标准 技术标准 产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制造中心的缘起:基于区位竞争优势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明之 毛丰付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共8页
区位竞争优势的本质是低成本或高效率的领先优势。以区位竞争优势分析框架来探究,世界制造中心的兴起在于其显著的低成本优势。在英国迈向世界制造中心的进程中,对需求显著变动的反应能力、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本地... 区位竞争优势的本质是低成本或高效率的领先优势。以区位竞争优势分析框架来探究,世界制造中心的兴起在于其显著的低成本优势。在英国迈向世界制造中心的进程中,对需求显著变动的反应能力、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本地文化和政策战略体系构成了其领先全球的区位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竞争优势 世界制造中心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制造中心的差距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君 余家容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日趋重要,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确定世界制造中心的含义、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与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制造业发...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日趋重要,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确定世界制造中心的含义、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与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优势,经过发展,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差距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崛起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政策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90-194,共5页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发展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经历了战后恢复、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三个发展阶段。日本政府在振兴制造业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如:产业选择与扶植政策,技术引进与创新政策,合并与改组政策,金融与税收政策,以...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发展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经历了战后恢复、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三个发展阶段。日本政府在振兴制造业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如:产业选择与扶植政策,技术引进与创新政策,合并与改组政策,金融与税收政策,以及产业保护政策。这些政策是收效比较显著的,并且对我国非常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世界制造中心 政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与要素优势——《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评介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从才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环境 世界制造中心 产业资本转移 制造业发展 要素优势 中国制造 评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奇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科学技术背景与中国制造现象
6
作者 李伟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9-212,共4页
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英国、美国、日本三个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 ,都与相继出现的三次重要的科学技术革命紧密相关 ,而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世界制造中心在其形成初期却并没有处于当时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地位 ,这种现象表明了科技发展与世界... 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英国、美国、日本三个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 ,都与相继出现的三次重要的科学技术革命紧密相关 ,而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世界制造中心在其形成初期却并没有处于当时的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地位 ,这种现象表明了科技发展与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这种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变革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一些原本在世界制造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 ,而且也不处于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国家可以凭借自己的特有优势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从而实现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总是在能够实现最大回报的地区最先实现产业化运用 ,科技进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正是以这样一种分析结果为基础 ,本文从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性特征 ,和由此所导致的世界制造业竞争格局变动的角度 ,分析了中国制造现象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革命 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对推进我国高校工程训练改革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毅 高东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于 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 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的趋势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律-科技是驱动力,人才是支撑。... 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于 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 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的趋势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律-科技是驱动力,人才是支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程训练改革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功能定位、特色发展、竞赛组织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演变 高校工程训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后发劣势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洁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7期136-137,共2页
伴随外资的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至中国。尽管中国具有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潜力和能力,但目前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所拥有的人力成本、市场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变迁潜力等后发优势中,同时伴... 伴随外资的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至中国。尽管中国具有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潜力和能力,但目前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所拥有的人力成本、市场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变迁潜力等后发优势中,同时伴生着后发劣势,构成了中国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最大障碍。对于发展中国家这种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性和制度性后发劣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及时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后发优势 后发劣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新趋势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米锦欣 《西部论坛》 2011年第2期74-82,共9页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新趋势,实现自我的产业升级,并在世界制造产业链上占据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世界工厂 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 梯度转移 技术革命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与“远见文化”的同步变迁:一项跨国比较研究
10
作者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1,共17页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兴衰与大国地位变迁紧密相连。近几十年来,除中国等亚洲国家外,世界经历了一轮去工业化潮流。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的“远见文化”也在同步发展。一国发展制造业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本文对中国、美国...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兴衰与大国地位变迁紧密相连。近几十年来,除中国等亚洲国家外,世界经历了一轮去工业化潮流。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的“远见文化”也在同步发展。一国发展制造业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本文对中国、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制造业兴衰进行国际比较,聚焦国际关系中的“短视”与“远见”。本文展示了具备“稳定的秩序”与“稳定的参与者”的国家更可能制定长远计划,实施长期政策,发展“远见文化”。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成长以及“远见文化”的同步发展均受益于此。英国、美国、印度与巴西等国制造业遭遇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难以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凭借制造业发展与升级,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向世界分享技术成果与发展机遇,推动构建着眼长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制造 远见文化 稳定的秩序 稳定的参与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制造中心”转移规律与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
11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南京财经大学张为付博士承担的省社科基金项目“‘国际制造中心’转移规律与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项目号:04EYB004)近期结项,最终成果《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获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优秀成果三... 南京财经大学张为付博士承担的省社科基金项目“‘国际制造中心’转移规律与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项目号:04EYB004)近期结项,最终成果《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研究》(专著)获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基地 世界制造中心 转移规律 苏建 社科基金项目 南京财经大学 产业资本转移 优秀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职业教育是国策——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蔚 李士伟(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职业教育,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动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动力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我们必须紧抓技能人才的培养,否则,“缺一则跛行”,会使国办裹足不前。... 职业教育,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动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动力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我们必须紧抓技能人才的培养,否则,“缺一则跛行”,会使国办裹足不前。尽快转变现念,把发展职业教育变为自发、自主、自觉的行动,方是当今之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国策 研究所 教育部 国家核心竞争力 所长 世界制造中心 农业现代化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制造”向以人才、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中国智造”的转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彩丽 《价格月刊》 2009年第9期48-51,共4页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以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中国制造"制而不智、大而不强的尴尬。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制造"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以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中国制造"制而不智、大而不强的尴尬。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制造"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正遭遇不同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研究"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中国制造要成为标准规则的技术制造,成为世界智造中心之一,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 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约束、定价权缺失与对策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叔翔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本文分析、总结中国政府对国内资源品价格实行人为控制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论证了实现中国经济转型面对着资源约束和定价权缺失的问题,提出资源价格改革和争夺国际资源品定价权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 资源约束 定价权 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需求 资源价格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的制度环境状况分析报告
15
作者 李建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9,共6页
据《光明日报》2004年9月9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企业最急需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企业需求... 据《光明日报》2004年9月9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企业最急需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排在第6位,加上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总体需求比例达到了31.9%。这表明,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认为,“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被大量引入生产,一批批拥有传统技术的老产业工人,因自然原因逐渐退出或“技术性折旧”原因被迫退出生产线,而一支具备现代高科技特质的新型青年技术工人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将很大程度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青工,即青年技术工人始终是企业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青年技术工人在企业中担负着生产和建设的重任,他们运用一定的技能和体力,通过一定的工艺,制造出现实的产品。在我国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史进程中,产业工人始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35岁以下青工又在其中占到半数以上的比例,在生产一线的青工约占60%——70%。在全国大部分企业中,青年技术工人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其他青年群体。因此,研究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的技能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青工部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样本数为4073份,占样本总量的80.1%。本次问卷调查的抽样框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社会监测系统”的抽样结果为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中国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状况研究以问题研究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重点考察制度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流动三大因素对青年技术工人发展的不利影响。本刊刊发的这组文章是该项研究的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技术工人 当代青年 发展状况 分析报告 人发展 环境状况 研究报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世界制造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向的探讨
16
作者 刘鸿 《贵州农机化》 2004年第5期31-32,共2页
一、社会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根据教育部职成司、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华... 一、社会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根据教育部职成司、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华中科大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培养方向 中职教育 数控机床 “双师型”教师 世界制造中心 数控化改造 数控编程 应用型人才 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观瞻这五年……
17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共1页
站在2006年12月的门槛回眸,中国加入WTO已整整5周年,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接受了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在开放进程中,作为贸易强国、能源大国、汽车大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轨迹”显示:只有参与自由的世界贸易,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 站在2006年12月的门槛回眸,中国加入WTO已整整5周年,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接受了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在开放进程中,作为贸易强国、能源大国、汽车大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轨迹”显示:只有参与自由的世界贸易,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通过加入WTO自加改革压力,中国坚持市场经济的方向方不被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观 世界制造中心 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 自由贸易 市场经济 游戏规则 贸易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廉水教授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8
作者 文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李廉水 哲学社会科学 高等院校 东南大学 “东部特大都市圈和世界制造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