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古老的收付复式帐——“四脚帐”
1
作者 宋琰 郭晋龙 《会计之友》 1985年第3期43-44,共2页
我国自唐宋时期产生“四柱清册”后,明末清初时期又创建了被誉为中国复式记帐开端的“龙门帐”,清朝中期,我国复式记帐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收付复式帐——“四脚帐”。“四脚帐”又称“天地合帐”,它可以说是我国古老的收付复式帐,虽... 我国自唐宋时期产生“四柱清册”后,明末清初时期又创建了被誉为中国复式记帐开端的“龙门帐”,清朝中期,我国复式记帐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收付复式帐——“四脚帐”。“四脚帐”又称“天地合帐”,它可以说是我国古老的收付复式帐,虽然前人没有专门著作对其论述,但,在官府民问将其技术传与后人,却是源远流长的。1935年出版的《商业辞典》记载有“中国旧式簿记之复式簿记俗称四脚帐,又称天地合”,这一记载便可佐证“四脚帐”曾广为流传。“四脚帐”对发生的一切经济事项,无论是现金出纳、商品进销以及内外往来转帐等,要求一律在帐簿上登记其相对应的两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记帐 天地合帐 龙门帐 四柱清册 彩项结册 复式簿记 专门著作 清朝中期 存除结册 曾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慈根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乃松 《云梦学刊》 1982年第1期12-14,60,共4页
在《狄慈根认识论述评》一文中,我简要地介绍了狄慈根的主要哲学思想。狄慈根哲学主题是认识论,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来阐述的。因此,哲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较起认识论的研究来说,在狄慈根的哲学著作中... 在《狄慈根认识论述评》一文中,我简要地介绍了狄慈根的主要哲学思想。狄慈根哲学主题是认识论,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来阐述的。因此,哲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较起认识论的研究来说,在狄慈根的哲学著作中就显得薄弱多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也是狄慈根哲学思想中较为薄弱的一部分。他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作过系统的研究,当然也没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专门著作。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慈根 哲学主题 认识论问题 专门著作 哲学著作 费尔 文中 路德维希 认识根源 德国社会民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商业计划学科建设的浅见
3
作者 郭来章 《财贸研究》 1986年第4期71-73,共3页
全国高等和中等商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大都开设《商业计划》课程。目前,这门学科不大受学生的欢迎。内部教材又是“几十年一贯制”,内容陈旧,与有关学科大量重复,与当前计划体制改革形势严重脱节。翻阅全国众多的经济类报刊,很难见到有关... 全国高等和中等商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大都开设《商业计划》课程。目前,这门学科不大受学生的欢迎。内部教材又是“几十年一贯制”,内容陈旧,与有关学科大量重复,与当前计划体制改革形势严重脱节。翻阅全国众多的经济类报刊,很难见到有关商业计划方面的文章,更没有专门著作问世。难怪有人说,商业计划面临“学科危机”,大概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改革商业计划学科体系结构,重视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计划 十年一贯制 计划体制改革 财经类专业 计划指标体系 人说 专门著作 体系结构 计划方法 商品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一”非律——三论突破戏曲创作定势
4
作者 陈恭敏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共2页
当代戏曲创作需要突破“高台教化”和“唯情论”,这指的是戏曲审美观念亟待更新。更新观念从理论上解决是一回事,具体落实到创作上,又是另一回事,原则与原则执行之间常常有一段不近的距离。更何况创作实践还受制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 当代戏曲创作需要突破“高台教化”和“唯情论”,这指的是戏曲审美观念亟待更新。更新观念从理论上解决是一回事,具体落实到创作上,又是另一回事,原则与原则执行之间常常有一段不近的距离。更何况创作实践还受制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根据某种审美观念长期创作实践的结果,就必然形成某种模式,而最难解决的恰恰是由经验构成的某种定型化的叙事模式。所以,突破戏曲创作定势,归根到底,也就是如何突破已经定型化的叙事模式问题。这涉及戏剧学广泛领域,不是写随笔、杂感的课题,有待于专门著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当代戏曲 李渔 审美观念 高台教 笠翁十种曲 三一 一线到底 专门著作 定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美学语录阐释
5
作者 韩可胜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9期40-41,共2页
马克思未曾留下有关美学的专门著作,但却在很多地方发表了他对美、对美学的精辟见解。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集中了他对美学根本问题或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准确地理解这些言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起点。下面就... 马克思未曾留下有关美学的专门著作,但却在很多地方发表了他对美、对美学的精辟见解。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集中了他对美学根本问题或重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准确地理解这些言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起点。下面就对《手稿》中四段语录加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手稿 专门著作 美的本质 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手稿》 人类实践 音乐才能 音乐感 对象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章学的研究
6
作者 李保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中国是一个文章古国和文章大国,不仅有大量的文章作品,而且有完整、系统的文章理论。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文章学,这如果是指中国古代尚缺乏一种以系统观念对文章的起源、原理、运思、体载、作者、读者、语言、技巧、风格等作完备论述的... 中国是一个文章古国和文章大国,不仅有大量的文章作品,而且有完整、系统的文章理论。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文章学,这如果是指中国古代尚缺乏一种以系统观念对文章的起源、原理、运思、体载、作者、读者、语言、技巧、风格等作完备论述的教科书式的专门著作(象《文心雕龙》也不具备这种完备性),尚有一定根据;但若是指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中缺乏文章学的研究,则此论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 写作理论 专门著作 文选学 《文选》 梁代 典论 《与元九书》 有为而作 《古文辞类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宗霍《书林藻鉴》与祝嘉《书学史》比较研究
7
作者 徐志超 《中国书画》 2022年第4期25-29,共5页
古代书法史著作的撰写体例受传统史书的影响,一般是以人物为中心,或为其作小传,或以辑录的形式,将他人评价罗列于书家之后。不过不管何种形式,基本都是史料的汇集,缺乏对书学发展之因果关系、规律、趋势的梳理。清代随着学术的发展,出... 古代书法史著作的撰写体例受传统史书的影响,一般是以人物为中心,或为其作小传,或以辑录的形式,将他人评价罗列于书家之后。不过不管何种形式,基本都是史料的汇集,缺乏对书学发展之因果关系、规律、趋势的梳理。清代随着学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讨论书学源流的专门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史 马宗霍 他人评价 祝嘉 专门著作 书学源流 因果关系 撰写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义·人·世界——读《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
8
作者 郭溥澜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3年第Z1期110-112,共3页
释义学,是当今世界人文科学新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门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学科。目前,国内有关释义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和文章还不多见,但一些文化现象表明,人们对这一学科研究的兴趣与热情习渐浓厚。《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山东友谊书社199... 释义学,是当今世界人文科学新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门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学科。目前,国内有关释义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和文章还不多见,但一些文化现象表明,人们对这一学科研究的兴趣与热情习渐浓厚。《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出版;以下简称《书名释义》)的问世,可以说为释义学在中国的广泛研究打开了一个局面。尽管《书名释义》还不是研究释义学的专门理论著作,但它却在这一领域的一个侧面,为释义学理论于中国本土的实践做出了极为宝贵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学 理论著作 专门著作 情习 学林 历史真实 红梅阁 核技术 文学艺术作品 戏剧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哲学的存在方式
9
作者 解忠明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述了专门哲学著作与非专门哲学著作的存在性。着重强调了非哲学著作对哲学研究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哲学 专门哲学著作 专门哲学著作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开辟郭沫若翻译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10
作者 咸立强 《郭沫若学刊》 2022年第3期19-19,共1页
最近十年,应该是郭沫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最丰的一段时期,主要表现有三:第一,郭沫若文学翻译研究的专门著作大都在此期间出版;第二,以郭沫若翻译为题的论文数量增长明显;第三,《郭沫若全集》翻译部分的搜集、整理在此期间完成,即将出版... 最近十年,应该是郭沫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最丰的一段时期,主要表现有三:第一,郭沫若文学翻译研究的专门著作大都在此期间出版;第二,以郭沫若翻译为题的论文数量增长明显;第三,《郭沫若全集》翻译部分的搜集、整理在此期间完成,即将出版问世。随着《郭沫若全集》翻译编(或译文编)的出版,我相信郭沫若文学翻译研究必将掀开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研究 专门著作 郭沫若 文学翻译研究 主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引用古文改用今字的建议
11
作者 施若霖 《语文建设》 1965年第2期19-20,共2页
一般的中国文学、历史、哲学专门著作,为了提供材料和论据,必须引用较长的古文如《尚书》《周礼》之类。好些周秦以上的古文,文义深奥,古字斑斓。已出版的书籍,薄本儿的如《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厚本儿的如《中国经济思想史》等等,... 一般的中国文学、历史、哲学专门著作,为了提供材料和论据,必须引用较长的古文如《尚书》《周礼》之类。好些周秦以上的古文,文义深奥,古字斑斓。已出版的书籍,薄本儿的如《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厚本儿的如《中国经济思想史》等等,在引用大段古文之后,或加语体翻译,或重新注释一番,真是不惜工本,原是为了不太熟悉古文古字的读者的方便,用意极好。引用原文当然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为的是力求做到真实;但有些古文,读起来别扭,除了文句构造形式古怪以外,一些多由篆隶衍化而来当时流行通用的字眼,今天已成古字,插在行间,也非常不调和,如:筦、畮、(食芳)、郄、(禾龜)、(?)之类,排字时要新刻的怪字,也是屡见不鲜。这些古文字眼既已和当时的篆隶面目不同,早已改为正楷模样,而且字迹改古如今,未赏有失文句原意和基本风格。同样,目前引用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思想史 今字 专门著作 唯物主义思想 篆隶 中国文学 大段 构造形式 周秦 中国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