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门用途汉语教师的培养模式及自我发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湃 胡晓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专门用途汉语指用于某种专业领域、特定范围和固定场合的汉语。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专门用途汉语的教学以及该领域的教师发展尚未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从事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有着特殊的角色、素质和知识结构。制定合理的培... 专门用途汉语指用于某种专业领域、特定范围和固定场合的汉语。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专门用途汉语的教学以及该领域的教师发展尚未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从事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有着特殊的角色、素质和知识结构。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选择专业化自主发展的方式,有利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师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用途汉语 教师 培养模式 自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之辨
2
作者 张黎 张晓 《语言战略研究》 2025年第5期37-43,共7页
“中文+”理念自2019年提出后便广受关注,但学界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却存在明显分歧,特别是对其与传统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清,造成滥用“中文+”概念的情况。从已有研究和实践来看,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可以概括为3种... “中文+”理念自2019年提出后便广受关注,但学界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却存在明显分歧,特别是对其与传统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清,造成滥用“中文+”概念的情况。从已有研究和实践来看,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可以概括为3种:前者相当于后者;前者包括后者;前者可以不包括后者。但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概念。从专用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来看,专用汉语教学是单纯从专业和课程教学层面总结出来的理念和模式,针对的是具体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而“中文+”是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出的新理念,是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政策,其核心精神是将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更广泛、深入地结合,推动中国职业与专业教育国际化,培养既懂中文又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国际人才。“中文+”项目中可以包含专用汉语课程及资源等,但不是专用汉语教学的替代。不应滥用“中文+”,尤其不应以之代指商务汉语类专用汉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 专门用途汉语 专门用途语言 国际中文教育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汉语词汇语义框架层级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9,共8页
框架语义学理论认为范畴中的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一定的、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激活性情境,通过对词语情境的背景动因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医学汉语词汇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同或相似情境的词语进行归类划分,... 框架语义学理论认为范畴中的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一定的、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激活性情境,通过对词语情境的背景动因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医学汉语词汇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同或相似情境的词语进行归类划分,最终形成了具有2个分域、5个框架类和10个框架式的医学汉语词汇语义框架层级系统。在相同语义框架层级内去理解医学汉语词汇,有助于医学汉语学习者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并尽可能拓展相同情境下的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用途汉语 医学汉语词汇 语义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