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门之学:两宋永嘉学脉接受程朱理学的历史语境
1
作者 吴铮强 荆鹏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7,160,共12页
在复杂的学术、科举与政治局面中,北宋的周行己、许景衡以“专门之学”的方式对洛学形成了既承认其义理之学又排斥其政治应用价值的独特态度。薛季宣和陈傅良的制度之学的实践,是要修正二程理学存在的不足。叶适主张重新阐明“道之本统... 在复杂的学术、科举与政治局面中,北宋的周行己、许景衡以“专门之学”的方式对洛学形成了既承认其义理之学又排斥其政治应用价值的独特态度。薛季宣和陈傅良的制度之学的实践,是要修正二程理学存在的不足。叶适主张重新阐明“道之本统”,表现出与理学争道统的姿态,即全盘地论证自己的主张是儒学的正统。然而程朱理学在南宋仍长期被视为“专门之学”,这也为永嘉学派在承认程朱理学价值的同时又与之互争正统提供了条件。道学集团坚持“一道德”的普遍主义立场,绝不容忍对其“专门之学”的定位,结果永嘉学派在回应道学指责的过程中被动地通过“道”为“事功主义”构建了一套哲学本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 程朱理 专门 一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儒的“知识分化”与“专门之学”萌芽--从几场论辩谈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寿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204,共19页
清乾嘉间学术界发生了一连串激烈的学术论辩,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义理、考据、辞章之争。虽然目前学界的研究结论是学问大分三途、仍以义理为归。义理仍担当着学问之大本的地位。但若仔细疏理论辩各方的立意与理据,重构论辩议题的发展与... 清乾嘉间学术界发生了一连串激烈的学术论辩,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义理、考据、辞章之争。虽然目前学界的研究结论是学问大分三途、仍以义理为归。义理仍担当着学问之大本的地位。但若仔细疏理论辩各方的立意与理据,重构论辩议题的发展与转折,不难看出其结局应是道术分裂、知识分化。不仅辞章之学家派林立,技艺性知识兴起,做为学问大本的义理,也不再以程朱为唯一指标,礼学代表的新秩序正披靡学界。而其中作为转折关键的,正是以考据为主轴的新学术从其内部所产生的多种专门之学。本文分疏论辩主题,最终指出以考据学称呼清学是不精确的,清学应被称为专门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术思想 知识分化 专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及特色建设——以桂林医学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莉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7,40,共3页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地方医学院校,桂林医学院积极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特色建设,努力探索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社会责任心的养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地方医学院校,桂林医学院积极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特色建设,努力探索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社会责任心的养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医药学专门人才并取得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医院校 人才培养 特色建设 医药专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说发微 被引量:5
4
作者 伏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1,共8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上》篇提出的"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这一命题,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战国以降诸子和史学等专门之学的衰落,与文人文集的兴起这一学术变化。此命题不仅描述了私人写作的形态变化,其深层意蕴在于揭示&q...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上》篇提出的"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这一命题,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战国以降诸子和史学等专门之学的衰落,与文人文集的兴起这一学术变化。此命题不仅描述了私人写作的形态变化,其深层意蕴在于揭示"私家之言"丧失立言宗旨的实质性变化。在史学衰落的相关论述中,章学诚特别强调了专门之学的丧失。此说不仅寄托了章学诚本人"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理想,更为《文史通义》所涉的其他畛域提供了价值判断标准。其中所包含的多对二元关系,与《书教》篇提出的"撰述"与"记注"有着一致的内在涵义,亦可以为理解章氏思维方式提供例证;对辞章之学和文人自矜文辞的批评,亦体现了章氏对"言公"之旨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史 “私家之言” 宗旨 专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