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家政治论与现代中国:从孙中山说起
1
作者 潘光哲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1949年以后,台湾地区在强人威权与专业技术官僚(technocracy)领导下,经济社会得到较好发展。这些专业技术官僚得以跃升舞台,实有其错综复杂的思想/历史过程。本文取观念脉络的研究手法,论证专业技术官僚的面世,特别与孙中山构思权能区分... 1949年以后,台湾地区在强人威权与专业技术官僚(technocracy)领导下,经济社会得到较好发展。这些专业技术官僚得以跃升舞台,实有其错综复杂的思想/历史过程。本文取观念脉络的研究手法,论证专业技术官僚的面世,特别与孙中山构思权能区分,主张专家政治之论述密不可分,同时也得到知识界的呼应。专业技术官僚的角色在1949年之后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藉由整体历史的脉络进行观察,对孙中山的思想世界及其遗产,应可提出更恰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政治 现代中国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与政治:公共决策中的专家政治与公众参与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海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9,157,共8页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由于决策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专家学者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在特定政策领域中形成了专家政治现象。而普通公众的参与要么被忽视,要么流于形式。公众参与决策困境的核心在于科学知识与公众常识地...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由于决策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专家学者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在特定政策领域中形成了专家政治现象。而普通公众的参与要么被忽视,要么流于形式。公众参与决策困境的核心在于科学知识与公众常识地位上的不对等,普通公众被认为缺乏理性参与决策的能力。事实上,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科学知识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地方性知识概念则为普通公众参与决策提供了认识论上的合理性支撑。为了应对"风险社会"下日益复杂的政策议题,公共管理者应借鉴"参与式知识管理"的观念,促成相关知识与诉求间的理解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政治 公共决策 专家政治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承凤 《河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93-95,共3页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由于受重智育轻德育思想的影响及“淡化政治”思潮的冲击 ,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对高校德育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 ,尤其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 ,...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由于受重智育轻德育思想的影响及“淡化政治”思潮的冲击 ,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对高校德育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 ,尤其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 ,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高校 ,德育因缺乏自己知名的专家学者而缺乏影响力 ,不被重视。这种现状急切呼唤构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发展事业机制很关键 ,理性地选择政治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队伍建设 政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他们的哲学、弊病及其对策
4
作者 张小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7-52,84,共7页
专家:他们的哲学、弊病及其对策阿尔奇·J·巴姆著张小路摘译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我们正处在专业化的时代。虽然我们也看到,以往的时代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专家,但专业化的极端扩展毕竟只成其为我们时代的特征。如今,专业化... 专家:他们的哲学、弊病及其对策阿尔奇·J·巴姆著张小路摘译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我们正处在专业化的时代。虽然我们也看到,以往的时代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专家,但专业化的极端扩展毕竟只成其为我们时代的特征。如今,专业化的普遍性使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说是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专家政治 互相依赖 政治哲学 等级制度 特殊利益集团 复杂性 委托人 职责分开 物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cracy——一种价值无涉的工具理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安维复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价值无涉 科技兴国 经济社会发展 工具理性 技术统治论 治国论 后工业社会 圣西门 专家政治论 价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治理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永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2,共7页
技术治理是当代政治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但是迄今仍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技术治理的哲学反思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应该加强技术治理的理论研究,深入细致地研究支持和反对技术治理两方面的意见,以建设性的态度重构技术治理的理论... 技术治理是当代政治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但是迄今仍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技术治理的哲学反思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应该加强技术治理的理论研究,深入细致地研究支持和反对技术治理两方面的意见,以建设性的态度重构技术治理的理论和模式。哲学反思技术治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治理的思想史研究,技术治理的批评研究,技术治理实践研究和技术治理重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技治主义 科学管理 专家政治 哲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社会中的“常态”构想——胡适1920年代有关青年问题的言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涛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6期37-43,共7页
1920年代,在胡适有关青年问题的言论中,包含了一个基本前提,即:“常态”社会与“变态”社会的区分。无论是强调“救国不忘读书”,还是鼓吹“进研究室主义”,胡适对青年的一系列“指导”,不仅与国民革命背景下的“动员型”政治直... 1920年代,在胡适有关青年问题的言论中,包含了一个基本前提,即:“常态”社会与“变态”社会的区分。无论是强调“救国不忘读书”,还是鼓吹“进研究室主义”,胡适对青年的一系列“指导”,不仅与国民革命背景下的“动员型”政治直接对立,也没有充分注意到边缘群体的历史可能性,这造成了他“常态”的政治、文化构想,缺乏某种切身的感召力和说服九还在无形中助长了新兴文化体制中的等级性。作为一种参照,鲁迅在同一时期则对诸多“常态”方案的固化保持了充分警惕,通过拆解“导师”与“青年”关系的自明性,鲁迅将主体精神的能动与开放,当作“召唤”青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青年问题 专家政治 进研究室主义 国民革命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的空谈与两难——胡适“平社论政”活动缘何无所作为
8
作者 袁刚 袁鹏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4期53-67,共15页
1929~1930年间,随着国民党“党治”的扩展,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自由知识分子越发感受到来自新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在言论、思想控制上的强制压迫,特别担忧自己在此种压迫下有“失声”的危险。因此,这批自由知识分子仿效英国费边社在... 1929~1930年间,随着国民党“党治”的扩展,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自由知识分子越发感受到来自新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在言论、思想控制上的强制压迫,特别担忧自己在此种压迫下有“失声”的危险。因此,这批自由知识分子仿效英国费边社在上海组织平社评议时局、议论政治。他们以“中国问题”为总题,展开了为期一年半的主题讨论,并发表政论,反对国民党的“党治”,倡导专家治国,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国民党党治体制和纷乱政局容纳不了知识精英的谠言直声,同时也由于胡适等人对政治疏离感的无视,使他们尽管始终保持着议政论政的热情,却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导致他们最终在政治上无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社论政 专家政治 精英政治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