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被引量:29
1
作者 宁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100,共12页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取代了西周的奴隶制贵族政治一直延续到清,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其演化过程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后的三...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取代了西周的奴隶制贵族政治一直延续到清,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其演化过程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后的三省六部制,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它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摈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监察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
作者 刘若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历代王朝对权力的监督与检察都十分看重。唐末五代混战之后建立的赵宋王朝,对中央和地方监察体制、对官吏们监察的形式和内容尤为重视。宋代之所以十分重视监察制度,是想借以强化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关键词 宋代 监察制度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历史发展与反思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亚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9,共11页
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韪或否的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只... 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韪或否的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只居于末流,谓郡县制是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需要的必然产物,虽然符合中国人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对我国历史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但这种体制机制滋生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必然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也是经2000多年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依旧站在官方传统史学家的立场无视郡县制度的种种弊端而继续为其高唱赞歌了,应从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大局来重新认识郡县制及其附带而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县制度 特点与优势 弊端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科举制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姚乐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98-104,共7页
明清科举制的发展,与强化中央专制集权的政治结构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专制统治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明初,朱元璋分析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贵戚擅权,奸邪竞进,举用亲旧,结为朋党,中... 明清科举制的发展,与强化中央专制集权的政治结构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专制统治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当时的官僚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明初,朱元璋分析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贵戚擅权,奸邪竞进,举用亲旧,结为朋党,中外百司贪婪无耻,由是法度日弛,纪纲不振,至于土崩瓦解,率不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明清 官僚政治 专制集权 朱元璋 政治结构 专制统治 朋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厚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大明帝国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扫除了通向权力顶峰的一切障碍,把国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使皇帝真正成为“代天理物,威柄自操”的独裁者。全体臣民,包括所有的权贵,都得由皇权的鞭子任意驱使:... 大明帝国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扫除了通向权力顶峰的一切障碍,把国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使皇帝真正成为“代天理物,威柄自操”的独裁者。全体臣民,包括所有的权贵,都得由皇权的鞭子任意驱使:文武大吏,有如仆隶,正如叶伯巨所说:“今公卿大臣数十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者,朝廷遣一介之使召之,则拱手听命,无敢后时,况敢有抗衡者乎!”(叶伯巨:《叶居升奏疏》,《万言书》,见《明经世文编》卷八)地位尊崇的藩王,中叶以后,也日益不振,几乎同囚犯一样,困处一城,完全成为腐朽的、“世世皆食岁禄”的寄生虫。后妃则深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也“最为孱弱”,“非有军国之权,宾客朋党之势”。至于宦官,尽管他们的权势很大,但也只是皇帝的忠实奴才,搏噬臣民的鹰犬。他们只有打着皇帝的旗号,凭借“天子的威灵”才能肆虐于一时,否则就会身败名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朱元璋 地主阶级 明王朝 明太祖 封建社会 明经世文编 社会经济 抗衡者 明成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难之役”及其对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厚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5-51,共7页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以“新天子即位,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入诛之”的所谓“祖训”为借口,举兵反叛。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进行了整整三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进入南...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以“新天子即位,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入诛之”的所谓“祖训”为借口,举兵反叛。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进行了整整三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进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建文帝“逊国”出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难之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建文帝 靖难之役 朱元璋 燕王朱棣 统治阶级 诸王 君主专制 纪事本末 明太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7
作者 真可 《远程教育杂志》 1986年第1期19-20,共2页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历史阶段,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高度强化的历史时期。明清两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过程中,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取消了相权,使得秦汉以来一直存在的皇权与相权...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历史阶段,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高度强化的历史时期。明清两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过程中,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取消了相权,使得秦汉以来一直存在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最后以宰相制度的废除而告终。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化,加强了中央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统治 专制主义 明清 历史阶段 社会发展 宰相制度 皇权 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8
作者 赵云旗 《文史哲》 1982年第6期18-22,共5页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地主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专制集权的经济基础是地主经济。但史学界有些同志却认为“自给自足的小自耕农经济是中国专制主义的...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地主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专制集权的经济基础是地主经济。但史学界有些同志却认为“自给自足的小自耕农经济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我们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我们认为,主张小自耕农经济是专制集权的经济基础的观点不符合马列主义的原理。马克思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耕农经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集权 地主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生产关系 豪强地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戕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119,共4页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封建社会的“中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原则是恐怖”[1]。这是他针对封建社会的罪恶,为宣扬民主制度而添砖加瓦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治理像中国这样一个在当时...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封建社会的“中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原则是恐怖”[1]。这是他针对封建社会的罪恶,为宣扬民主制度而添砖加瓦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治理像中国这样一个在当时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东亚封建大国,不能采用民主共和制;而明清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的压制,加之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维新变法失败,当然也无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论法的精神》 资本主义萌芽 民族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家 民主共和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及宋初的统一斗争
10
作者 潘德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关于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问题,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个体农民经济是基础,有的认为以地主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是基础,也有的主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基础。至于结合具体史实进行阐明,则又有各种差别的见解。本文着重... 关于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问题,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个体农民经济是基础,有的认为以地主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是基础,也有的主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基础。至于结合具体史实进行阐明,则又有各种差别的见解。本文着重对北宋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问题并结合宋初的统一斗争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粗浅的看法,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 北宋 封建专制主义 地主经济 地主阶级 封建经济 藩镇割据 租佃关系 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与小农经济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希珍 《文史哲》 1982年第2期55-59,共5页
中国封建社会象一座“金字塔”在东方屹立了二、三千年,它那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在世界上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瞩目。从资产阶级学者爱尔维修、布朗热、黑格尔等,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把它作为典型之一,称为“... 中国封建社会象一座“金字塔”在东方屹立了二、三千年,它那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在世界上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瞩目。从资产阶级学者爱尔维修、布朗热、黑格尔等,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把它作为典型之一,称为“东方专制主义”。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古代奴隶制社会,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生产必须以集体的形式才能进行。奴隶们主要被组织到农村公社的次生形态——井田制下,在辽阔的原野上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到生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自耕农经济 个体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 地主阶级 均田制 封建国家 次生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尚书职权的变化看两汉中央集权制与外戚宦官专政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行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9-70,共12页
中国历史上,封建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和加强,无疑曾对历史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中央集权乃是皇权至上,皇权独揽一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它的不断加强便是皇权的不断提高。而在阶级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发展中,... 中国历史上,封建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和加强,无疑曾对历史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中央集权乃是皇权至上,皇权独揽一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它的不断加强便是皇权的不断提高。而在阶级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发展中,皇权的不断提高则往往引起了内朝官的得势,外朝法定相权的被取代,正规宰相制度的被蔑弃,乃至外戚宦官专政,加剧政治混乱,动摇、瘫痪、瓦解中央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等等变化。历史事实表明,加强中央集权并非始终起着积极作用,而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也曾起过消极作用的。本文拟从两汉内朝官尚书职权的因革,对此问题,试作剖析,略申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后汉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尚书令 宰相制度 三公 内朝 汉光武帝 中央政权 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思想剖析
13
作者 李桂海 《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1期92-96,80,共6页
我国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在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上屡有斗争,但一直是集权的思想占上风,封建集权的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体的政治制度。如何评价这种历二千多年而一直奉行不衰的集权制... 我国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在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上屡有斗争,但一直是集权的思想占上风,封建集权的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体的政治制度。如何评价这种历二千多年而一直奉行不衰的集权制度,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而林彪、“四人帮”一伙,为了给其推行的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更将秦汉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无限地加以美化,以“历史发展的必然”和“阶级斗争的需要”为借口,为封建帝王的独裁专制辩护。为了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很有必要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集权思想,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秦汉时期 韩非子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依据 集权思想 封建集权 儒家思想 秦始皇 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中央决策制度的演进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虎 《河北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61-67,共7页
决策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定的决策制度是一定的政治制度的产物,又能动地影响、制约着一定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向及其性质。由统治集团中的哪些成员进行和参与决策,决策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如何,决策中的制约机制如何,决策的执行及其... 决策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定的决策制度是一定的政治制度的产物,又能动地影响、制约着一定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向及其性质。由统治集团中的哪些成员进行和参与决策,决策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如何,决策中的制约机制如何,决策的执行及其与行政的关系如何,这一系列活动的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决策制度 汉代 唐代 中央集权政治 专制主义 御前会议决策方式 公卿百官决议决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民主观和专制主义
15
作者 蒋德海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2-46,共5页
英国思想家罗素对卢梭有一个令人惊讶的评价,说他是“伪民主独裁政治哲学的发明人。”其理由不外乎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反对三权分立。那么,对三权分立说的异议,究竟会不会使一个民主战士走上专制制度拥护者的道路呢?搞清这个问题。
关键词 三权分立说 专制主义 专制制度 拥护者 政府 卢梭 人民主权论 战士 英国 现实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朝法制与专制制度
16
作者 李丕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宋刑统》 编敕 中国法制史 刑法志 君主专制制度 法律形式 犯罪 统治者 中央集权 盗贼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隋代官制改革看专制主义政治的加强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陈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2-39,共8页
隋王朝是继魏晋长期分裂割据以后出现的一个人一统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集权,杨坚、杨广父子在职官制度上曾作了许多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在当时对于消除分裂割据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我国以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有深远的... 隋王朝是继魏晋长期分裂割据以后出现的一个人一统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集权,杨坚、杨广父子在职官制度上曾作了许多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在当时对于消除分裂割据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我国以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 杨隋政权是篡周而建立起来的,但从职官制度来说,它却主要是承袭了魏晋、北齐的制度。关于这一点,《隋书·百官志》在序言中曾有详细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官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官制改革 尚书省 分裂割据 三省 封建专制主义 隋代 魏晋 府兵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制之下无祖国”——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民族主义思想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71-76,共6页
十八世纪,随着专制统治的腐败,王朝国家的本质业已暴露无遗,人们对现存的王朝国家也愈益不满。于是,在社会思想战线上,掀起了批判王朝国家的启蒙运动。与十七世纪所进行的批判相比,启蒙运动所进行的这种批判要更为深刻与彻底。这种批判... 十八世纪,随着专制统治的腐败,王朝国家的本质业已暴露无遗,人们对现存的王朝国家也愈益不满。于是,在社会思想战线上,掀起了批判王朝国家的启蒙运动。与十七世纪所进行的批判相比,启蒙运动所进行的这种批判要更为深刻与彻底。这种批判在思想观念上摧毁了现存的王朝国家,确立起了未来新型民族国家的思想理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 启蒙思想家 十八世纪 民族主义思想 法国启蒙 霍尔巴赫 王朝 专制制度 公共利益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东方专制制度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基本内容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祖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21-27,共7页
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东方专制制度理论的思想来源,并且对马克思关于东方专制制度的起源、基础、性质、剥削方式、稳定性和可能的前途等六个方面的论述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对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认识东方社会的前途有重... 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东方专制制度理论的思想来源,并且对马克思关于东方专制制度的起源、基础、性质、剥削方式、稳定性和可能的前途等六个方面的论述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对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认识东方社会的前途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专制制度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东方专制主义 思想来源 村社 政治制度 地理环境决定论 资产阶级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建设必须肃清封建主义影响——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20
作者 邓小河 王家芬 《求实》 1999年第8期41-43,共3页
在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党建理论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而其中尤为突出党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其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建立健全党内... 在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党建理论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而其中尤为突出党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其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建立健全党内制度法规,以改革为杠杆,通过党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主义影响 邓小平党建理论 党的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制度 民主集中 封建主义专制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党的建设 党内制度 家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