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续开展对中国封建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天津史学会召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纪要
1
作者 庞卓恒 王连升 《编辑之友》 1981年第1期205-217,共13页
一九八○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日,天津史学会召开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参加的人员除天津一些史学工作者外,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近代史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院、河北师院、云南大学的部分学者。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主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封建专制 学术讨论会 史学工作者 资本主义 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反封建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封建专制体制下的相权及其形式演变
2
作者 王光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君权和相权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重要权力形式。其中,以皇帝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君权自然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而相权则是处于君权之下的第二位重要权力形式,是以称为... 在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君权和相权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重要权力形式。其中,以皇帝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君权自然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而相权则是处于君权之下的第二位重要权力形式,是以称为“宰相”的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言海内无不统焉。”(《文献通考·职官》)相者,辅佐助理之意。《吕氏春秋·举难》:“相也者,百官之长也”。可见,宰相乃是具有尊崇地位,辅佐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在我国古代,宰相很少直接用来命名官吏(只有辽代有南、北宰相之称),而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形式,所有执行这项权力的官员,都可以叫做宰相。因此从现实表现形式上,可以把宰相理解为一个人或数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构,这些都不影响其作为一个权力形式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我国古代 相权 专制 吕氏春秋 宰相 文献通考 中央集权 行政长官 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上计制度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桂萍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46-52,45,共8页
汉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也是上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健全与推广时期。汉代的上计制就是依据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由县而郡、再由郡至中央逐级进行的。笔者试图通过对郡国和属县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上计的分析来阐明汉代上计... 汉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也是上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健全与推广时期。汉代的上计制就是依据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由县而郡、再由郡至中央逐级进行的。笔者试图通过对郡国和属县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上计的分析来阐明汉代上计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 上计 考课 后汉书 历史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汉王朝 汉代 汉武帝 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选官制度 被引量:8
4
作者 安作璋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11-21,10,共12页
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地主阶级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选拔统治人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私人荐举、考试、任子、纳赀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 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地主阶级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选拔统治人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私人荐举、考试、任子、纳赀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交互使用。汉代的统治者通过这些方式,的确选拔了不少人才,对我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所以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和这个时期人才辈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其流弊也很多。考察汉代选官制度的内容及其得失,不仅有助于了解汉代政治历史情况,而且在今天也可能还有某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官 后汉书 汉代 举孝廉 察举 明经 中二千石 历史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汉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初的分封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伟立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2期53-58,共6页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做“封建”,即封土建国的意思。分封制曾经是周代盛行的政体。到了战国初年,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起来,各国先后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起封建君主集权制政体。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把封建君主集权制推广到全...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做“封建”,即封土建国的意思。分封制曾经是周代盛行的政体。到了战国初年,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起来,各国先后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起封建君主集权制政体。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把封建君主集权制推广到全国,从而确立了封建皇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分封制被历史否定,代之以皇帝集权制,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可是到了汉代,分封制又在全国相当大范围内实行起来。《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说:“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君主集权 秦始皇 六国 地主阶级 汉初 诸侯 王国问题 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以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于敬民 于建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31-34,共4页
秦统一天下后,在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创建了专门监督中央和地方百官的监察制度。关于此项制度的内容和历代沿革,以及对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巩固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史学界已多有论述,本文仅就秦汉以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 秦统一天下后,在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创建了专门监督中央和地方百官的监察制度。关于此项制度的内容和历代沿革,以及对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巩固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史学界已多有论述,本文仅就秦汉以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几个特点,略述管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监察官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御史台 监察御史 古代监察 秦汉 封建监察 行政区划 吏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顽固性
7
作者 白钢 《学术研究》 1980年第5期46-53,共8页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两千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以长期性、停滞性为表象的顽固性,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惊人的影响。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当承认,我国封建主义的历史很...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两千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以长期性、停滞性为表象的顽固性,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惊人的影响。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当承认,我国封建主义的历史很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加上我们过去对民主的正确宣传和正确实行不够,制度上也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主义 顽固性 封建专制主义 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 缓慢发展 主要特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官僚政治 封建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张维华先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6-69,共4页
回忆张维华先生赵捷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这本来是东汉蔡邕作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的古诗,描写的是汉代男子征戍边疆,其妇人思念丈夫,悲其饮马长城窟的劳作之苦。但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就想起了... 回忆张维华先生赵捷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这本来是东汉蔡邕作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的古诗,描写的是汉代男子征戍边疆,其妇人思念丈夫,悲其饮马长城窟的劳作之苦。但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就想起了教过我秦汉史课的张维华先生,他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主席诗词 中西交通史 秦汉史 张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文化大革命 张维 齐鲁大学 治学方法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亲相隐法律原则的历史变迁
9
作者 黄倩 《学海》 1990年第Z1期95-99,共5页
亲亲相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条重要法律原则。亲亲相隐成为一种孝的观念,春秋时期就已产生,汉代时礼入于法,为法律所确认。随着历史的发展,至唐,这一法律原则发生了重要变化,并沿用至清,以更好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关键词 历史变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春秋时期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儒家思想 亲亲相隐 唐律疏议 世家大族 三纲五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记忆法”在历史总复习课中的运用
10
作者 杜浩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9期39-39,共1页
“浓缩记忆法”在历史总复习课中的运用●湖南湘潭杜浩波在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中,运用“浓缩记忆法”就是将中学历史教材中复杂的史实,通过精心提炼、高度浓缩,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对识记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的组合,... “浓缩记忆法”在历史总复习课中的运用●湖南湘潭杜浩波在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中,运用“浓缩记忆法”就是将中学历史教材中复杂的史实,通过精心提炼、高度浓缩,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对识记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的组合,最后以清晰、系统、生动、具体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复习课 记忆法 义和团起义 王国问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高三历史 慈禧太后 点线结合 清政府 《尼布楚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