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厚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大明帝国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扫除了通向权力顶峰的一切障碍,把国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使皇帝真正成为“代天理物,威柄自操”的独裁者。全体臣民,包括所有的权贵,都得由皇权的鞭子任意驱使:... 大明帝国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扫除了通向权力顶峰的一切障碍,把国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使皇帝真正成为“代天理物,威柄自操”的独裁者。全体臣民,包括所有的权贵,都得由皇权的鞭子任意驱使:文武大吏,有如仆隶,正如叶伯巨所说:“今公卿大臣数十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者,朝廷遣一介之使召之,则拱手听命,无敢后时,况敢有抗衡者乎!”(叶伯巨:《叶居升奏疏》,《万言书》,见《明经世文编》卷八)地位尊崇的藩王,中叶以后,也日益不振,几乎同囚犯一样,困处一城,完全成为腐朽的、“世世皆食岁禄”的寄生虫。后妃则深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也“最为孱弱”,“非有军国之权,宾客朋党之势”。至于宦官,尽管他们的权势很大,但也只是皇帝的忠实奴才,搏噬臣民的鹰犬。他们只有打着皇帝的旗号,凭借“天子的威灵”才能肆虐于一时,否则就会身败名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朱元璋 地主阶级 明王朝 明太祖 封建社会 明经世文编 社会经济 抗衡者 明成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难之役”及其对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厚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5-51,共7页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以“新天子即位,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入诛之”的所谓“祖训”为借口,举兵反叛。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进行了整整三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进入南...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以“新天子即位,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入诛之”的所谓“祖训”为借口,举兵反叛。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进行了整整三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进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建文帝“逊国”出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难之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建文帝 靖难之役 朱元璋 燕王朱棣 统治阶级 诸王 君主专制 纪事本末 明太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3
作者 赵云旗 《文史哲》 1982年第6期18-22,共5页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地主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专制集权的经济基础是地主经济。但史学界有些同志却认为“自给自足的小自耕农经济是中国专制主义的...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地主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专制集权的经济基础是地主经济。但史学界有些同志却认为“自给自足的小自耕农经济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我们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我们认为,主张小自耕农经济是专制集权的经济基础的观点不符合马列主义的原理。马克思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耕农经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集权 地主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生产关系 豪强地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尚书职权的变化看两汉中央集权制与外戚宦官专政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余行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9-70,共12页
中国历史上,封建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和加强,无疑曾对历史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中央集权乃是皇权至上,皇权独揽一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它的不断加强便是皇权的不断提高。而在阶级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发展中,... 中国历史上,封建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和加强,无疑曾对历史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中央集权乃是皇权至上,皇权独揽一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它的不断加强便是皇权的不断提高。而在阶级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发展中,皇权的不断提高则往往引起了内朝官的得势,外朝法定相权的被取代,正规宰相制度的被蔑弃,乃至外戚宦官专政,加剧政治混乱,动摇、瘫痪、瓦解中央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等等变化。历史事实表明,加强中央集权并非始终起着积极作用,而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也曾起过消极作用的。本文拟从两汉内朝官尚书职权的因革,对此问题,试作剖析,略申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后汉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尚书令 宰相制度 三公 内朝 汉光武帝 中央政权 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及宋初的统一斗争
5
作者 潘德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关于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问题,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个体农民经济是基础,有的认为以地主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是基础,也有的主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基础。至于结合具体史实进行阐明,则又有各种差别的见解。本文着重... 关于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问题,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个体农民经济是基础,有的认为以地主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是基础,也有的主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基础。至于结合具体史实进行阐明,则又有各种差别的见解。本文着重对北宋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问题并结合宋初的统一斗争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粗浅的看法,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 北宋 封建专制主义 地主经济 地主阶级 封建经济 藩镇割据 租佃关系 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隋代官制改革看专制主义政治的加强 被引量:2
6
作者 齐陈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2-39,共8页
隋王朝是继魏晋长期分裂割据以后出现的一个人一统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集权,杨坚、杨广父子在职官制度上曾作了许多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在当时对于消除分裂割据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我国以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有深远的... 隋王朝是继魏晋长期分裂割据以后出现的一个人一统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集权,杨坚、杨广父子在职官制度上曾作了许多改革。这些改革,不仅在当时对于消除分裂割据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我国以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 杨隋政权是篡周而建立起来的,但从职官制度来说,它却主要是承袭了魏晋、北齐的制度。关于这一点,《隋书·百官志》在序言中曾有详细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官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官制改革 尚书省 分裂割据 三省 封建专制主义 隋代 魏晋 府兵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开展对中国封建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天津史学会召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纪要
7
作者 庞卓恒 王连升 《编辑之友》 1981年第1期205-217,共13页
一九八○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日,天津史学会召开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参加的人员除天津一些史学工作者外,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近代史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院、河北师院、云南大学的部分学者。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主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封建专制制度 学术讨论会 史学工作者 资本主义 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反封建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孟祥才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5期27-33,共7页
在中国,自秦汉以来,皇位世袭、皇权无限、“官无定守、民无定奉”,庞大的官僚群组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历久不衰,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愈来愈强。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多年来,史学工作者... 在中国,自秦汉以来,皇位世袭、皇权无限、“官无定守、民无定奉”,庞大的官僚群组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历久不衰,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愈来愈强。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多年来,史学工作者为它寻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封建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小自耕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这个基础的补充。以上五种观点其实可以简化为三种,即封建土地国有制、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我认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的提法是比较科学的,现将理由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封建土地所有制 经济基础 自耕农经济 封建土地国有 封建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 行政体制 地主经济 封建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辟焚书坑儒 设郡县中央集权
9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S1期27-29,共3页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几百年来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广大革命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国一个半世纪以来坚持推行法治路线的胜利。但...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几百年来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广大革命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国一个半世纪以来坚持推行法治路线的胜利。但是,反动的奴求主阶级戏余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他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作垂死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焚书坑儒 郡县制 历史发展 必然趋势 地主阶级 分封制 反复辟斗争 奴隶制残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治主义”观念的历史根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晓伟 《政治与法律》 1988年第3期34-36,共3页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经验,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清除封建社会的人治主义影响。本文拟从理论上剖析“人治主义”观念的历史根源,这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是没有裨益的。“人治主义”这一...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经验,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清除封建社会的人治主义影响。本文拟从理论上剖析“人治主义”观念的历史根源,这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是没有裨益的。“人治主义”这一概念是梁启超于1922年汇辑出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他说:“儒家此种政治,自然是希望有圣君贤相在上,方能实行,故我侪可以名之曰‘人治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根源 中国封建社会 政治主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建设实践 梁启超 儒家 政治制度 孔子 封建专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封建专制体制下的相权及其形式演变
11
作者 王光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君权和相权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重要权力形式。其中,以皇帝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君权自然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而相权则是处于君权之下的第二位重要权力形式,是以称为... 在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君权和相权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重要权力形式。其中,以皇帝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君权自然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而相权则是处于君权之下的第二位重要权力形式,是以称为“宰相”的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言海内无不统焉。”(《文献通考·职官》)相者,辅佐助理之意。《吕氏春秋·举难》:“相也者,百官之长也”。可见,宰相乃是具有尊崇地位,辅佐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在我国古代,宰相很少直接用来命名官吏(只有辽代有南、北宰相之称),而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形式,所有执行这项权力的官员,都可以叫做宰相。因此从现实表现形式上,可以把宰相理解为一个人或数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机构,这些都不影响其作为一个权力形式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 相权 专制体制 吕氏春秋 宰相制度 文献通考 中央集权体制 行政长官 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的司法制度与君主专制
12
作者 姜晓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代,突出表现为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局部变化,必然要求构成国家政权的诸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明统治者是如何来调整这些要素以适应高度强化的皇权呢?对此问题的探...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代,突出表现为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局部变化,必然要求构成国家政权的诸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明统治者是如何来调整这些要素以适应高度强化的皇权呢?对此问题的探讨,史学界大多从立法、行政机构的改革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而对于作为国家政权三要素之一的司法权却很少论及.本文拟通过对明代司法制度的研究,探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中国封建社会 司法制度 司法审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司法机构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监察御史 司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顽固性
13
作者 白钢 《学术研究》 1980年第5期46-53,共8页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两千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以长期性、停滞性为表象的顽固性,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惊人的影响。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当承认,我国封建主义的历史很...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两千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以长期性、停滞性为表象的顽固性,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惊人的影响。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当承认,我国封建主义的历史很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加上我们过去对民主的正确宣传和正确实行不够,制度上也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主义 顽固性 封建专制主义 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 缓慢发展 主要特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封建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版图整合是怎样实现的:中国史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大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蔡美彪主编的十册本《中国通史》宋代部分开端,在论及宋王朝“基本上依据秦、汉、隋、唐以来的国家制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时这样写道:“秦始皇实行地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的官制和兵制,创立起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 蔡美彪主编的十册本《中国通史》宋代部分开端,在论及宋王朝“基本上依据秦、汉、隋、唐以来的国家制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时这样写道:“秦始皇实行地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的官制和兵制,创立起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此后,历代统一王朝订立的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袭秦制,只是在秦制的基础上有所增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统一王朝 蔡美彪 中国史 宋王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郡县制 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支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即一般所谓的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明朝是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经济发展超过宋元时代的最高水平,并从中酝酿...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即一般所谓的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明朝是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经济发展超过宋元时代的最高水平,并从中酝酿着新旧交替的冲动。伴随着明王朝统治的由盛而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天崩地解的征兆,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进人了晚期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内,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变迁 历史思考 明代后期 中国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明朝中后期 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宋代州县公吏违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山松 胡宁宁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5期89-93,共5页
宋代州县公吏违法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如叶适所言:“(吏胥之害)从古患之,非直一日也,而今为甚者。”事实也确实如此,和前代相比,宋代州县公吏违法,已明显地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宋人已有很多议论,近年来,不少中外学者也发表... 宋代州县公吏违法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如叶适所言:“(吏胥之害)从古患之,非直一日也,而今为甚者。”事实也确实如此,和前代相比,宋代州县公吏违法,已明显地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宋人已有很多议论,近年来,不少中外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宋代公吏违法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所有这些对笔者都有很多的启发。在此基础上,笔者不揣浅陋,也就宋代州县公吏违法现象,简要地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公书判清明集》 宋会要辑稿 《续资治通鉴长编》 《清明集》 州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不抑兼并 经济地位 《宋元学案》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及其内在张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禹江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4-59,共6页
中国传统体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积淀 ,形成了以宗族制度为基础 ,通过儒家思想文化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态。这种体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但它对传统社会特别是明清社会的进一步变迁产生了极其严重地阻碍作用。最终 ,在外... 中国传统体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积淀 ,形成了以宗族制度为基础 ,通过儒家思想文化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态。这种体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但它对传统社会特别是明清社会的进一步变迁产生了极其严重地阻碍作用。最终 ,在外力的冲击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体制 宗教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军队领导体制探析
18
作者 余从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领导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都尉 将军 汉政府 太尉 军事职责 汉书 探析 汉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市场的历史演变》序
19
作者 李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4-66,共3页
《中国传统市场的历史演变》序李埏在一个社会中,当产品生产之外又出现产品交换之后,生产和交换便成为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 《中国传统市场的历史演变》序李埏在一个社会中,当产品生产之外又出现产品交换之后,生产和交换便成为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变 传统市场 工商业 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 农村公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社会主义 经济史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张维华先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6-69,共4页
回忆张维华先生赵捷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这本来是东汉蔡邕作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的古诗,描写的是汉代男子征戍边疆,其妇人思念丈夫,悲其饮马长城窟的劳作之苦。但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就想起了... 回忆张维华先生赵捷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这本来是东汉蔡邕作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的古诗,描写的是汉代男子征戍边疆,其妇人思念丈夫,悲其饮马长城窟的劳作之苦。但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就想起了教过我秦汉史课的张维华先生,他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主席诗词 中西交通史 秦汉史 张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文化大革命 张维 齐鲁大学 治学方法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