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考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建超 韦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9-70,共2页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是中高职衔接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路和措施,提出通过职业分析,统筹中、高职教学内容,根据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按四种类型设置课程...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是中高职衔接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路和措施,提出通过职业分析,统筹中、高职教学内容,根据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按四种类型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教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程教材 中高职衔接 模块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关键问题之思 被引量:69
2
作者 杨晓东 甄国红 姚丽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相当一部分应用型高校教书与育人功能分离的问题,提出加强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的破解之路。教材建设需遵循五个原则,即政治性与思想性统一、契合性与适度性统一、权威性与亲和性统... 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相当一部分应用型高校教书与育人功能分离的问题,提出加强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的破解之路。教材建设需遵循五个原则,即政治性与思想性统一、契合性与适度性统一、权威性与亲和性统一、普适性与特色性统一、基础性与先进性统一;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以校史、学科史、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作为思政元素来源,做好思政元素的内涵转化和形式表达进路;需采取四个实施路径,即组建专业研发队伍、建设资源库、健全制度体系、构建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专业课程思政教材 关键问题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整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新探索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景行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学科导向课程"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我国主流的职教课程模式各有长短,"多元整合型课程"对这两种模式扬长避短,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其基本特点包括:诉诸"渐成论"的课程... "学科导向课程"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我国主流的职教课程模式各有长短,"多元整合型课程"对这两种模式扬长避短,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其基本特点包括:诉诸"渐成论"的课程观,以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全面建构为中心,用"发生学"原则规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将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健全职业人格"并富有创造力的"职业人",探索"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多元整合型"课程与教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导向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多元整合型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理念、策略与实践
4
作者 苏世亮 何深静 +2 位作者 徐阳 陈逸敏 兰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87-90,共4页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科学的范式变革引发了学术共同体对社会地理计算这一新兴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催生了《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愿景。针对当前《社会地...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科学的范式变革引发了学术共同体对社会地理计算这一新兴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催生了《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愿景。针对当前《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存在的挑战,本文提出了《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理念和策略;进而以教学团队编写的《社会地理计算》为例,系统总结了教材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打造能够根植本土、融通中外、与时俱进的课程教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理计算 教材建设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课程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黄刚 王晓慧 +1 位作者 李晓红 杨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30期56-60,共5页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陈旧、实验设备与部分专业课程教材匹配度不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陈旧、实验设备与部分专业课程教材匹配度不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以“眼—手—脑”联动为核心,多维度强化实践教学效能;通过自编教材、自制设备,确保教材与实验设备精准匹配;通过改进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创新实践考核机制;以“人才引进+企业锻炼+竞赛赋能”为驱动,强化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实践教学 专业课程教材 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评价 教师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