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的辩证统一
- 1
-
-
作者
张善金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处
《现代出版》
1999年第3期40-41,共2页
-
-
关键词
校对主体
专业校对
专业化
编辑工作
“编校合一”
校对者
校对员
学术质量
编辑手段
校异同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校对专业机构建制独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敬根
-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期刊社
-
出处
《出版科学》
CSSCI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
基金
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基金资助课题(GBJXB0807)阶段成果
-
文摘
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校对工作的这一属性,加之减编增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版机构广泛采取编校合一、撤销校对专业机构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书刊质量下降。本文从功能性态、地位作用、历史溯源等方面分析校对的特性,指出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被动性,是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校对专业机构建制独立,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
关键词
校对专业机构
书刊质量
无原稿校对
-
Keywords
Professional proofreading organization Books and journals quality No manuscript proofreading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校对定位
- 3
-
-
作者
陈红燕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8-49,共2页
-
文摘
校对定位的误区 校对如何定位?按传统的说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知识问答》),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知识大全》)。这些论述,虽然承认校对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又否认校对的独立地位。
-
关键词
专业校对
编辑工作
校对工作
出版工作
校对人员
出版改革
出版条件
出版业
校对主体
独立地位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校对在出版系统运作中的价值
- 4
-
-
作者
张燕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24-24,共1页
-
文摘
出版界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校对可有可无”。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不少出版社撤销了校对科室。因此,重新认识校对在出版系统运作中的价值,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校对的明显价值在于它的中介作用。校对工作是一种中介性工作,即在作者、编辑与读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个作用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列宁说过:“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而联系的。”
-
关键词
系统运作
专业校对
校对工作
中介作用
出版物
中介性
错误认识
特殊规律
新认识
装帧设计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校对调度是一门艺术
- 5
-
-
作者
李瑶君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5-56,共2页
-
文摘
校对调度是一门艺术李瑶君调度,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管理并安排好生产任务和人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科学地、合理地完成单位的总体任务。校对调度既有一般调度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可以说它是一门艺术。校对调度像“二传手”“二传手”是排球比赛中贯彻教练意图...
-
关键词
专业校对
校对人员
重点书
校对质量
教科书
“二传手”
校对工作
特急件
主要矛盾
数学符号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校对增值——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6
-
-
作者
孙培镜
孙雷
-
机构
文物出版社
-
出处
《出版科学》
1997年第1期29-30,共2页
-
文摘
校对增值,指校对主体通过校对操作,对原稿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价值(不是数值)有所增益,也就是对原稿质量有所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校对保值,指校对主体通过校对操作,保护原稿价值不受损害,也就是对原稿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保值,是对每一位专业校对工作者的起码要求;增值,则是对每位中级以上的校对工作者更高的要求,也是应该的和必要的要求。校对保值,要求校者忠实于原稿。
-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问题
校对人
校对主体
值得重视
原稿
专业校对
校是非
校对工作
“校”
校对质量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编校合一”曲与直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孙培镜
-
机构
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3-43,共1页
-
文摘
“编校合一”曲与直孙培镜万莲子、刘东力的文章,都是合时之作,有感而发,有理有据,有所开拓。不过,乍一读来,感到彼此之间似互有抵捂,即对“编校合一”的是非曲直似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持论;但稍加分析比较,就不难发现,两家在基本思想上不仅可以相容,而且有互补...
-
关键词
“编校合一”
专业校对
编辑者
校对工作
校对主体
编辑职能
编校质量
校对者
作者校对
编辑工作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编校不能合一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东力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2-43,共2页
-
文摘
编校不能合一刘东力要想保证图书质量,就要按照出版规律办事,编校不能合一。因为:一、各自工作性质不同编辑加工整理书稿,是在审读书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提高、完善书稿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对全书进行修改、调整、调饱才学识性、文字性工作。在加工整理中,编辑...
-
关键词
校对员
“编校合一”
图书质量
编辑工作
操作方法
加工整理
工作程序
校样
校对工作
专业校对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著排编校一体化的尝试
- 9
-
-
作者
宁有权
王岚
-
机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处
《现代出版》
1999年第3期38-39,共2页
-
-
关键词
编辑加工
“一体化”
编辑流程
社外编辑
计算机
责任编辑
排版
图书质量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专业校对
-
分类号
G230
[文化科学]
-
-
题名试论外校管理
- 10
-
-
作者
毛玉兰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55,共2页
-
文摘
试论外校管理●毛玉兰外校管理是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出版界产生的一个新的课题,外校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的编校质量。在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里,出版社为了生存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产出水平,因而发稿字数及出书品种都在增加。其结果,必然导致校对人员少与校...
-
关键词
外校人员
校对质量
专业校对
时间校对
校管
量化管理
编校质量
校对工作
校对实践
校对人员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重视外校队伍的管理
- 11
-
-
作者
万洪涛
-
机构
武汉出版社
-
出处
《出版科学》
2003年第4期52-53,共2页
-
文摘
外校队伍是在专业校对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出现的.据统计,大多数出版社专业校对力量均告不足,有些省的老出版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校对力量十分雄厚,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老一代的成员均已退休,新鲜血液又补充不足,中青年加入后不久即转岗,留下来的寥寥无几.
-
关键词
校对工作
专业校对
出版事业
外校人员管理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G231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