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2-氨基吡啶及去甲基斑蝥酸根的钴(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DNA和BSA相互作用及体外抗增殖活性(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帆 林秋月 +2 位作者 郑博雯 胡益丹 郑晓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1-2457,共7页
溶液法合成了二(去甲基斑蝥酸根)合钴(Ⅱ)酸二(2-氨基吡啶鎓)配合物(Hapy)2[Co(DCA)2].6H2O(DCA=去甲基斑蝥酸根,C8H8O5;Hapy=2-氨基吡啶鎓,C5H7N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 溶液法合成了二(去甲基斑蝥酸根)合钴(Ⅱ)酸二(2-氨基吡啶鎓)配合物(Hapy)2[Co(DCA)2].6H2O(DCA=去甲基斑蝥酸根,C8H8O5;Hapy=2-氨基吡啶鎓,C5H7N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空间群,中心离子配位数为6。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对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键合,猝灭常数Ksq为0.18。同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配合物能与BSA发生较强的键合作用,键合常数Ka=3.88×106L.mol-1。体外抗增值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活性均强于去甲基斑蝥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斑蝥酸根 2-氨基吡啶 钴(Ⅱ)配合物 与dna和bsa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Sm_(4)^(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2
作者 陈雨鑫 凌妍妮 +6 位作者 姚宇晴 王可怡 李琳哪 张欣 王勤 李弘道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1150,共10页
以双齿席夫碱5-[(4-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L1)、5-{[(1,1'-biphenyl)-4-ylmethylene]amino}quinolin-8-ol(HL_(2))为配体,与Sm(acac)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结构新颖的Sm_(4)配合物[S... 以双齿席夫碱5-[(4-ethylbenzylidene)amino]quinolin-8-ol(HL1)、5-{[(1,1'-biphenyl)-4-ylmethylene]amino}quinolin-8-ol(HL_(2))为配体,与Sm(acac)_(3)·2H_(2)O反应,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构筑了2例结构新颖的Sm_(4)配合物[Sm_(4)(L1)_(6)(acac)_(4)(μ_(3)-OH)_(2)]·CH_(3)CN(1)和[Sm_(4)(L2)6(acac)_(4)(μ_(3)-OH)_(2)]·CH_(3)CN(2),其中Hacac=乙酰丙酮。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结构相似,其结构主要由4个Sm(Ⅲ)离子、4个acac^(-)、6个L_(1)-或L_(2)-以及2个μ_(3)-OH-组成。中心的4个Sm(Ⅲ)离子通过6个μ_(2)-O和2个μ_(3)-OH-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菱形的Sm_(4)核心。采用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与CTDNA的相互作用是插入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4)配合物 席夫碱配体 晶体结构 dna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在疾病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科科 肖冰 鲁静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9-2386,共8页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Poldip2)是由人Poldip2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最初因与人DNA聚合酶δ的p50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结合而被发现。Poldip2与NADPH氧化酶4型亚基结合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并在细胞骨架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P...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Poldip2)是由人Poldip2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最初因与人DNA聚合酶δ的p50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结合而被发现。Poldip2与NADPH氧化酶4型亚基结合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并在细胞骨架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Poldip2参与DNA复制、DNA损伤修复、线粒体功能、细胞外基质调节、细胞周期、细胞黏附和迁移等多种细胞活动。本文总结了Poldip2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和内分泌疾病等疾病中的作用,为探索Poldip2作为疾病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δ相互作用蛋白2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邻菲啉衍生物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和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雅晨 李季 +7 位作者 张培培 刘姝娴 魏代娜 苏志 钱勇 王飞利 Peter John Sadler 刘红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0,共11页
通过2-(4-吡啶)-咪唑[4,5-f]-1,10-邻菲啉(L_1)与[Ru(η~6-cymene)(μ-Cl) Cl]_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芳基钌配合物,并利用新配体2-(4-咪唑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啉(L_2)与RuCl_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4.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 通过2-(4-吡啶)-咪唑[4,5-f]-1,10-邻菲啉(L_1)与[Ru(η~6-cymene)(μ-Cl) Cl]_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芳基钌配合物,并利用新配体2-(4-咪唑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啉(L_2)与RuCl_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4.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配合物在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及与CT-DNA的相互作用,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作用,用乌氏黏度计测试了配合物对DNA黏度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光谱、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4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响应及与pBR322 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通过嵌入的方式与DNA作用,并对DNA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配合物1~4均可与牛血清蛋白的一个位点发生相互作用并使其发生静态荧光猝灭.配合物4在光照条件下有活性氧生成,可以使pBR322 DNA断裂并在酸性溶液中荧光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钌配合物 1 10-邻菲啰啉 dna作用 bsa作用 光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基锇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细胞毒性及与DNA/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元元 吴琪 +5 位作者 李季 葛超 马超盈 钱勇 苏志 刘红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4-622,共9页
使用N,N'螯合配体与对甲基异丙基锇或联苯锇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单核联吡啶类芳基锇配合物[(η~6-arene)Os(N,N')Cl][Y].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和5的结构,其均具有"琴凳型"构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 使用N,N'螯合配体与对甲基异丙基锇或联苯锇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单核联吡啶类芳基锇配合物[(η~6-arene)Os(N,N')Cl][Y].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和5的结构,其均具有"琴凳型"构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了配合物1~5同构.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质粒DNA(pBR322)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配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配合物能与DNA及BSA发生一定程度的键合作用,配合物1和3表现出对A549肿瘤细胞一定程度的抑制能力.通过改变联吡啶配体上的取代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锇 单核配合物 dna 牛血清白蛋白(bsa)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卤代萘甲酰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BSA和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宗新杰 刘向荣 +1 位作者 赵顺省 杨再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2-549,共8页
利用6-溴-2-萘甲酸甲酯和水合肼缩合生成6-溴-2-萘甲酰肼,再与卤代苯甲醛反应得到三种新型双卤代萘甲酰腙(C_(18)H_(12)BrXN_2O,X=F、1,Cl、2,Br、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三种酰腙化合物均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三种酰腙化合物最大热... 利用6-溴-2-萘甲酸甲酯和水合肼缩合生成6-溴-2-萘甲酰肼,再与卤代苯甲醛反应得到三种新型双卤代萘甲酰腙(C_(18)H_(12)BrXN_2O,X=F、1,Cl、2,Br、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三种酰腙化合物均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三种酰腙化合物最大热分解处的温度均超过330℃,说明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每个酰腙化合物都与牛血清蛋白(BSA)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形成了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均在105L·mol^(-1)左右,表明它们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强。紫外-可见光谱表明三种酰腙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模式均为嵌插互入作用,1、2、3与ct-DN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5.94×108L·mol^(-1)、4.29×108L·mol^(-1)和5.96×108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甲酰腙 晶体结构 热重分析 bsa CT-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吸收剂PBSA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7
作者 陈砚美 杨晗 +2 位作者 王芳 熊绪杰 张万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27,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23)对紫外线吸收剂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PBS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A能够与DNA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了PBSA紫外吸收的降低和荧光的猝灭;PBSA与DN...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23)对紫外线吸收剂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PBS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A能够与DNA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了PBSA紫外吸收的降低和荧光的猝灭;PB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两者间的结合位点数为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Pbsa) dna相互作用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8
作者 张蓉颖 庞代文 蔡汝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210-1217,共8页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酶的合成及 DNA高级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评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的 DNA靶向分子与 DNA相互...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酶的合成及 DNA高级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评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的 DNA靶向分子与 DNA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dna靶向分子 相互作用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药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于婷婷 何平 +2 位作者 梁艳 陈雅桃 易晓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7-944,共8页
综述了有机药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影响因素、并着重介绍了其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等研究方法,概括了其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药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有机药物分子 dna 相互作用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新莹 纪鸣 +3 位作者 李志果 陆晓杰 程炯佳 毕树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对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不同金属离子与DNA碱基的作用位点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特点。
关键词 核酸 dna 碱基 金属离子 结合位点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中紫云英苷和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胜国 邓泽元 +2 位作者 范亚苇 单斌 熊冬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6-480,共5页
在pH 7.4的Tris-HCl的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荷叶中紫云英苷(AST)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离子强度和阴离子猝灭剂KI对紫云英苷及紫云英苷-DNA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紫云英苷和中性红与DNA结合的竞争性。结... 在pH 7.4的Tris-HCl的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荷叶中紫云英苷(AST)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离子强度和阴离子猝灭剂KI对紫云英苷及紫云英苷-DNA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紫云英苷和中性红与DNA结合的竞争性。结果表明DNA通过静态猝灭作用机制猝灭紫云英苷的荧光,并测得其在298及308 K时的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3.120×1012和2.630×1012L.mol-1.s-1,结合常数(Kd)分别为3.412×104和1.76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07和0.962;DNA的存在使紫云英苷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且吸收波长产生红移;发现离子强度的改变对紫云英苷及紫云英苷-DNA体系的荧光强度影响不大;KI对结合形式存在的紫云英苷的荧光猝灭效率明显小于自由形式存在的紫云英苷的荧光猝灭效率;紫云英苷可插入DNA中置换出与DNA结合的中性红。这些结果说明荷叶中紫云英苷以嵌插模式与DNA进行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紫云英苷 dna 荧光光谱 嵌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沈景山 孙丹丹 +5 位作者 付连春 吕文波 吕国伟 叶学敏 孟广政 宋增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荧光探针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使DNA与探针键合的程度减小,反映在探针荧光光谱的改变,从而可以了解药物和核酸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常数D为DNA+探针中加入药物后探针的荧光强度相对于DNA+... 荧光探针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使DNA与探针键合的程度减小,反映在探针荧光光谱的改变,从而可以了解药物和核酸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常数D为DNA+探针中加入药物后探针的荧光强度相对于DNA+探针荧光强度减去纯探针荧光强度的下降百分数。文章利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作为探针,测定几种抗癌药物加入DNA与荧光探针(盐酸小檗碱)混合溶液的荧光谱,探讨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相同浓度的不同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常数D确定作用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dna 盐酸小檗碱 核酸 相互作用 荧光探针 改变 常数 混合溶液 荧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和蒽对三角褐指藻DNA伤害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8
13
作者 唐学玺 黄键 +2 位作者 王艳玲 王蒙 王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5-378,共4页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和多环芳烃——蒽对三角褐指藻 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 ,蒽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随着蒽浓度的增加 ,三角褐指藻 DNA损伤程度增加 ;在蒽浓度固定不变时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DN...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和多环芳烃——蒽对三角褐指藻 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 ,蒽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随着蒽浓度的增加 ,三角褐指藻 DNA损伤程度增加 ;在蒽浓度固定不变时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DNA的损伤程度同样提高 ;在蒽的处理过程中同时伴有紫外线的辐射处理 ,DNA的损伤程度加剧 ;蒽处理解除一段时间后 ,DNA损伤程度未明显减轻 ,而 UV-B处理解除后 ,DNA的损伤可明显恢复。说明 DNA的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微藻受蒽伤害的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射 三角褐指藻 dna损伤 相互作用 污染物 海洋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海霞 康敬万 +3 位作者 李志峰 董树清 苏碧泉 卢小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报道了用电化学方法、紫外光度法和黏度法对亚甲基蓝(M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求得键合常数为6.0×104L.mol-1,键合位点数为0.7。在DNA修饰电极上氧化态MB比还原态MB的键合常数为Kox/Kred=7。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可以... 报道了用电化学方法、紫外光度法和黏度法对亚甲基蓝(M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求得键合常数为6.0×104L.mol-1,键合位点数为0.7。在DNA修饰电极上氧化态MB比还原态MB的键合常数为Kox/Kred=7。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可以与DNA发生强烈的作用,其作用模式为混合模式(主要为静电键合,沟槽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小牛胸腺dna 电化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朝红 董殿波 +4 位作者 赵哲 臧树良 陈中林 王杰 张华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TBT)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pH对硫堇与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杜江燕 黄晓华 +2 位作者 徐飞 邢巍 陆天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用电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了溶液pH对硫堇(TH)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在pH 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结合为主,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H与CT-DNA之间... 用电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了溶液pH对硫堇(TH)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在pH 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结合为主,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既存在嵌入结合也存在静电作用。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TH与DNA结合后其荧光发生猝灭,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pH 6.5时TH-DNA体系的猝灭常数高于pH 7.2时的值,表明在pH 6.5的溶液中两者相互作用更强。圆二色谱(CD)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硫堇 dna 相互作用方式 电化学反应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构象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铽荧光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染色新方法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军 任宇 +9 位作者 徐怡庄 苏允兰 张莉 刘智 王凡 杨丽敏 王晶 高宏成 叶放 吴瑾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合成了环丙沙星铽荧光配合物 ,并研究其与 DNA分子的相互作用 .对比 DNA分子吸附配合物分子前后的显微红外及荧光光谱发现 ,以环丙沙星分子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同 DNA间存在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诱导了 DNA二级结构的构象变化 .基于这种相... 合成了环丙沙星铽荧光配合物 ,并研究其与 DNA分子的相互作用 .对比 DNA分子吸附配合物分子前后的显微红外及荧光光谱发现 ,以环丙沙星分子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同 DNA间存在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诱导了 DNA二级结构的构象变化 .基于这种相互作用 ,研究了环丙沙星铽配合物对口腔粘膜组织切片的荧光染色 ,得到了同经典的苏木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铽荧光配合物 dna 相互作用 染色方法 病理诊断 组织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甲萘威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立金 闵顺耕 +2 位作者 赵慈 李国学 孙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0-524,共5页
通过紫外与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萘威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甲萘威的作用下 ,DNA的吸收光谱出现增色与红移现象 ;DNA能够引起甲萘威单一的静态猝灭 ;甲萘威与DNA的作用能减弱K4[Fe(CN) 6) ]对甲萘威的荧光猝灭 ;实验结果支持甲萘... 通过紫外与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萘威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甲萘威的作用下 ,DNA的吸收光谱出现增色与红移现象 ;DNA能够引起甲萘威单一的静态猝灭 ;甲萘威与DNA的作用能减弱K4[Fe(CN) 6) ]对甲萘威的荧光猝灭 ;实验结果支持甲萘威能以嵌插方式与DNA形成加合物 .氯化钠及乙醇对加合物的荧光光谱存在不同影响 .加合物的形成与药物的生物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光谱法 相互作用 药物 CN 减弱 研究 甲萘威 加合物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硫堇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冶保献 刘灵芳 +1 位作者 齐小花 王翠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用光谱电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硫堇和硫堇与 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 ,得出了硫堇作为有机小分子能插入 DNA双螺旋结构内部的结论 ,求得了对应的动力学参数。DNA的加入量与硫堇峰电流的降低呈一次线性关系 ,可望用于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dna 硫堇 光谱电化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莉萍 张建锋 +4 位作者 李辉 王秀燕 张召武 王霜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在不同pH值时的相互作用以及金纳米粒子与不同碱基序列单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12.6的强碱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使金纳米粒子稳定分散在溶液中;在pH为1.4的强酸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保护金纳米粒子不发... 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在不同pH值时的相互作用以及金纳米粒子与不同碱基序列单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12.6的强碱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使金纳米粒子稳定分散在溶液中;在pH为1.4的强酸性条件下,单链DNA能保护金纳米粒子不发生融合,而只发生团聚,且团聚现象具有可逆性.不同寡核苷酸对金纳米粒子的亲和力按poly dA>poly dC>poly dT的顺序依次减弱.单链DNA对纳米金的保护作用强度与单链DNA的长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单链dna 相互作用 SS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