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背景和勘查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建威 隋吉祥 +5 位作者 靳晓野 文广 昌佳 朱锐 詹涵钰 武文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32,共16页
西秦岭造山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造山型金矿床和(类)卡林型金矿床是西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并且两类金矿床的金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过程中的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而与岩浆活动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位于西秦岭... 西秦岭造山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造山型金矿床和(类)卡林型金矿床是西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并且两类金矿床的金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过程中的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而与岩浆活动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夏河-合作地区大面积出露花岗岩类侵入体,其周缘发育有富金的夕卡岩型铜(钨)矿床。近年来该地区新发现的多个大型-超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和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都与中酸性侵入岩的空间关系紧密,暗示这些金矿床可能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论文在作者研究结果以及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综述了夏河-合作地区典型金(铜)矿床的地质矿化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中酸性侵入岩的岩性特征、形成时代和演化过程。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合作地区的早子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德乌鲁夕卡岩型金(铜)矿床和老豆石英脉型金矿床均形成于250~240 Ma,与邻近的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质-石英闪长质侵入岩近于同时形成。拉布在卡等石英脉型金矿床略晚于区内中三叠世末期侵位的闪长玢岩脉(约230~225Ma)形成。H、O、S、C、B、Pb等多种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地区早中三叠世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来源,并且显示低氧逸度的特征。早中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的还原性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特征,以及同时代的多种金矿化类型和成矿分带性,表明夏河-合作地区在早中三叠世(约250~230Ma)多期次侵位的钛铁矿系列I型中酸性岩浆是金成矿作用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其中与250~240Ma多期金成矿事件有关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侵入岩均经历了幔源基性熔体和壳源酸性熔体的岩浆混合作用,而与约230Ma的金成矿作用有关的闪长质岩浆岩则可能指示了更多幔源基性熔体的加入。与金(铜)成矿有关的早中三叠世还原性中酸性岩是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局部弧后伸展条件下交代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夏河-合作地区形成于早中三叠世的夕卡岩型、电气石-石英脉型、石英-方解石脉型和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一个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夏河-合作地区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的发现,丰富了西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作用的类型,并为西秦岭西段其他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分布区(如青海同仁地区)的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夏河-合作地区 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矿 早中三叠世 金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巴河县金坝金矿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颖维 徐九华 +1 位作者 边春静 杨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25-,共1页
金坝金矿区位于哈巴河县城北东16 km处,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区域上,哈巴河花岗质杂岩体大面积侵入,出露面积达800 km2,主要岩性为斜长花岗岩、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辉长岩,各岩性之间呈脉动式接触关系。花岗岩锆石SHRI... 金坝金矿区位于哈巴河县城北东16 km处,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区域上,哈巴河花岗质杂岩体大面积侵入,出露面积达800 km2,主要岩性为斜长花岗岩、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辉长岩,各岩性之间呈脉动式接触关系。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定岩体最初形成于390±5Ma(蔡克大,2007),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6Ma(李永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巴河县 二长花岗 金矿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侵入活动 斜长花岗 金矿 SHRIMP 主要 阿尔泰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