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与有过失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茂荣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6-35,共20页
以受害人与有过失为理由,减免加害人之损害赔偿义务,本是一个蕴藏朴实的道理,而一时却难以在规范上圆满实践。其规范化所遭遇之第一个问题是,就受害人对自己利益之维护,在法律上是否得对其课以义务,当中涉及有无及范围的问题。由之发展... 以受害人与有过失为理由,减免加害人之损害赔偿义务,本是一个蕴藏朴实的道理,而一时却难以在规范上圆满实践。其规范化所遭遇之第一个问题是,就受害人对自己利益之维护,在法律上是否得对其课以义务,当中涉及有无及范围的问题。由之发展出“对己义务”之法律关系的类型,以规定或说明应如何对其规范的特殊问题。其次为在与有过失有关之法律关系的发展,受害人在契约责任、危险责任及侵权责任应如何为其使用人及代理人之故意或过失行为负责。特别是未成年人是否应为其法定代理人之侵权责任负责?另其适用之赔偿责任的规范基础是否含侵权责任、契约责任及危险责任。再则与有过失所指涉之损害分担的基础应当是其行为或负责因素之原因力或过失程度?这些问题,在现代民法经过一个世纪以上之发展,学说见解依然尚有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需要究诸实际案例,逐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有过失 受害人过错 责任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人侵权中过失相抵规则的类型化适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欧达婧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7-275,共9页
数人侵权中过失相抵适用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个主体间的过错衡量方式及责任划分方式。首先应考量数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的过错衡量,对此存在“整体衡量”与“分别衡量”两种方式。其次,应考量具体的侵权责任在数侵权人之间如何分担,对... 数人侵权中过失相抵适用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个主体间的过错衡量方式及责任划分方式。首先应考量数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的过错衡量,对此存在“整体衡量”与“分别衡量”两种方式。其次,应考量具体的侵权责任在数侵权人之间如何分担,对此存在连带责任与按份责任两种方式。对数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的过错衡量与责任划分方式的适用应为递进式顺序。我国司法裁判对数人侵权中过失相抵的适用尚未出现较为完善的裁判思路,应结合《民法典》对不同类型数人侵权的规定,形成过失相抵在数人侵权中适用的类型化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人侵权 过失相抵 与有过失 责任分担 过错衡量 类型化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比较过错制度在故意侵权中的适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春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75,共15页
传统侵权法拒绝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故意侵权领域,作为拒绝适用依据的"性质不同"理论、"补偿受害人、威慑并惩罚侵权人"的政策依据及故意侵权不能比较之传统规则,都受到一定的挑战。因果关系分配责任之标准、"... 传统侵权法拒绝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故意侵权领域,作为拒绝适用依据的"性质不同"理论、"补偿受害人、威慑并惩罚侵权人"的政策依据及故意侵权不能比较之传统规则,都受到一定的挑战。因果关系分配责任之标准、"性质不同"理论的外强中干、单独侵权人应为各自行为的份额负责任、严格责任领域适用比较过错的尝试等都为比较过错适用于故意侵权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在解决"过失侵权人可能承担高于故意侵权人比例的责任、不可知或非当事人的侵权人过错比例能否比较及受害人不能受偿部分如何分配"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未来《民法典·侵权责任法》应当考虑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主观故意不明显的故意侵权、主观故意明显但有诱发性原因的故意侵权等特殊领域,当事人的过失可减轻故意侵权人责任,以及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一般情形下过失侵权人责任比例的确定,这不涉及故意侵权人责任的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过错 与有过失 过失侵权 故意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文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曹权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138,共18页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以及法律制度的发展,传统意义上过于宽泛的自甘风险制度如今已难以为继,在多数案件中不再具有免除加害人责任的法律效果。但是,在文体活动领域,自甘风险依然有作为一项独立免责事由而存在的必要性。自甘风险与受害人...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以及法律制度的发展,传统意义上过于宽泛的自甘风险制度如今已难以为继,在多数案件中不再具有免除加害人责任的法律效果。但是,在文体活动领域,自甘风险依然有作为一项独立免责事由而存在的必要性。自甘风险与受害人同意、与有过失等其他抗辩事由不同,其法理基础在于,基于特定的法政策考量,加害人的一般过失行为不构成侵权。在解释论上,还应当区分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规定的自甘风险与第2款规定的活动组织者责任,明确文体活动的参加者和组织者适用不同的注意义务标准。此外,在实践中使用"自甘风险"一词时,应当秉持谨慎、克制的态度,仅用其指代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以避免法律概念的混淆以及法律适用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甘风险 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 受害人同意 与有过失 民法典 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中的减损义务——以违法解雇中的中间收入扣除为中心
5
作者 严立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46,共16页
违法解雇发生后,至生效裁判认定其违法的“解雇期间”内,劳动者原则上可主张本可获得的工资收入。与此同时,劳动者可能在此期间内受雇于其他用人单位获得收入,因此对原雇主请求工资收入时,或许需要扣减新的收入,以免造成过度保护或者对... 违法解雇发生后,至生效裁判认定其违法的“解雇期间”内,劳动者原则上可主张本可获得的工资收入。与此同时,劳动者可能在此期间内受雇于其他用人单位获得收入,因此对原雇主请求工资收入时,或许需要扣减新的收入,以免造成过度保护或者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效果。我国司法实践以某种平均或者最低标准计算解雇期间内的工资债权,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扣减中间收入的效果,但这样的做法在教义学上欠缺正当性。损益相抵和与有过失均不足以作为限制工资债权的规范基础。此时可能的规范依据唯有《民法典》第591条的减损规则,但适用减损规则扣除中间收入也应受到限制:倘若即使不存在违法解雇也可获得的收入不在扣除之列;类推适用《劳动合同法》第85条第1项,即使扣除中间收入也应当保留工资额度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解雇 中间收入 减损义务 损益相抵 与有过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