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成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特征及资源潜力
1
作者 祁尧刚 孟勇 +6 位作者 周霖 朱兴明 王伟 张吉廷 郑若蕾 许星辰 李得忠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7-510,共14页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有找矿意义的金矿类型,查明区带上该类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金矿找矿突破意义重大。在梳理东昆仑成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带上该类金矿床成...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有找矿意义的金矿类型,查明区带上该类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金矿找矿突破意义重大。在梳理东昆仑成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带上该类金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成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分布严格受控于断裂,成矿时代集中在印支期;该类金矿床在成矿要素和成矿模型上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金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就位于NW、NWW向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中,中—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占据成矿物质的主导位置,老地层中的Au元素可能不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带上显示出中—东部分布密集,西部稀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成矿带 构造蚀变金矿 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利双兴铜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2
作者 于喜洹 崔锡彪 +5 位作者 陆胜 李新鹏 贾宏 孙江军 谷华娟 王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3-1162,共20页
黑龙江省勃利双兴地区发育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矿床密切相关。为了确定其成矿时代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勃利双兴铜矿区侵入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区侵入岩的... 黑龙江省勃利双兴地区发育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矿床密切相关。为了确定其成矿时代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勃利双兴铜矿区侵入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94±0.70)、(120.88±0.61)Ma,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指示勃利双兴铜矿床的形成时间略晚于120.9 Ma,与区域成矿高峰期相吻合;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的w(SiO_(2))为61.04%~67.08%,w(Al_(2)O_(3))为14.07%~15.86%,w(Na_(2)O+K_(2)O)为6.40%~7.15%,w(TFeO)为4.52%~6.69%,w(CaO)为2.30%~4.43%,δEu为0.74~1.27,铕异常不明显,富集轻稀土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和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岩浆源区可能为新增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研究区花岗闪长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后的岩石圈伸展减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侵入 石成因 俯冲 勃利双兴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对深部岩体的识别及在找矿中的应用:以胶东龙口—土堆金矿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永芳 李欢 +4 位作者 颜晓华 张婷 魏兴亮 孟超 陈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6-978,共13页
胶东龙口—土堆金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深部隐伏岩体的形态及规模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精确探测矿区深部隐伏岩体,拓展深部找矿空间,采用广域电磁法对9条剖面共计1340个测点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实验。通过对岩石标本进行物性测量,野外实... 胶东龙口—土堆金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深部隐伏岩体的形态及规模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精确探测矿区深部隐伏岩体,拓展深部找矿空间,采用广域电磁法对9条剖面共计1340个测点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实验。通过对岩石标本进行物性测量,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系统处理、反演和分析,综合地质解译,建立矿区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利用广域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建立矿区的地质体空间格架,对深部岩体和构造界线进行厘定,并对致矿异常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方法能有效地识别深部岩体和大型构造,钻孔揭露的深部岩体顶界面位置与广域探测位置较一致;广域电磁法对郭城断裂、后夼东断裂、史家断裂等大型构造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并能有效反映矿化构造蚀变带走向和延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深部勘探 成矿 金矿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侵入岩中改造成因金矿床基本特征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秀璋 程景平 +3 位作者 莫测辉 梁华英 夏萍 单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2,共12页
侵入岩中的金矿床多为改造作用形成。赋矿侵入体岩性多样,从超镁铁─镁铁到中性─酸性─碱性成分均有发现。岩体发育在克拉通、克拉通边缘活化带及褶皱带中,其时代从太古宙到燕山期都有发现。其中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碱性岩─... 侵入岩中的金矿床多为改造作用形成。赋矿侵入体岩性多样,从超镁铁─镁铁到中性─酸性─碱性成分均有发现。岩体发育在克拉通、克拉通边缘活化带及褶皱带中,其时代从太古宙到燕山期都有发现。其中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碱性岩─斜长岩为上地幔或土地幔─下地壳的重熔或混染的产物,中─酸性岩为地壳深部含金火山沉积岩系重熔形成。金矿床有细脉浸染、石英脉、细脉浸染+石英脉等类型。在大岩体中矿床发育在内接触带的断裂系中,而在小岩体内则遍及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太古宙,较少为喜马拉雅期及元古宙,成矿与成岩之间有大的时差存在。成矿物质来自岩体及含金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及建造水为主。矿床为地质晚期深部热流沿断裂上升加热了浅部的循环水,并从侵入岩及含金岩系中淋出了金再迁移到上部沉积出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 金矿 物质来源 改造成矿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长岩类侵入体中改造型金矿床形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华英 莫测辉 +1 位作者 王秀璋 程景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赋金闪长岩类侵入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带中,形成时代在晋宁期至印支期,金矿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产于岩体破碎带中,成矿时期在印支期到喜山期之间,成岩成矿之间存在巨大时差,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及含金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及建造水... 赋金闪长岩类侵入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带中,形成时代在晋宁期至印支期,金矿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产于岩体破碎带中,成矿时期在印支期到喜山期之间,成岩成矿之间存在巨大时差,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及含金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及建造水为主。闪长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床主要是改造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改造成矿 侵入 闪长 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在中国的前景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朋 聂凤军 江思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I...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I型侵入岩密切相关,随就位深度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矿化特征。形成于地壳浅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岩株、岩墙或岩床有关,金矿化大多数以浅成低温脉、网状脉或角砾岩筒产出;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深成侵入岩体有关,金矿化以席状脉、云英岩或浸染状块体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类型随着成矿深度的不同而显示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于较浅部环境中的金矿床一般包括高温(>350℃)、不混溶的盐水(>30%NaCleq)和低盐度(<5%NaCleq)含CO2液相包裹体;而形成于较深部环境中的金矿床含有大量低盐度含CO2液相(<10%NaCleq)包裹体,有些矿床晚阶段流体含有中高盐度(10%~40%NaCleq)的盐水。含CO2流体无论在挥发份的出溶过程中还是在金属迁移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在中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中国东部金矿省和钨/锡成矿省的叠加部位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 构造背景 浆背景 地质特征 流体 造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传芳 王献忠 +4 位作者 李向文 杨华本 宋贵斌 段明新 郭宏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宝兴沟金矿床为近年来在漠河前陆盆地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等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部及其与二十二站组砂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高钾、低... 宝兴沟金矿床为近年来在漠河前陆盆地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等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部及其与二十二站组砂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具高钾、低钛、富碱特征,花岗细晶岩具高硅、高钾、低钛、富碱特征,二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Yb、Y,但二者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曲线差异较大,不具成因联系。矿石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液和成矿物质等,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18.13~121.77 Ma,限定了宝兴沟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不早于118Ma,为早白垩世,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漠河前陆盆地除中-晚侏罗世侵入岩外,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对区域成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成矿作用 中生代侵入 宝兴沟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碱侵入岩与金成矿关系:云南省姚安金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演化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0
8
作者 毕献武 胡瑞忠 D.H.Cornell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72,共9页
以产在姚安富碱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的姚安金矿床为对象,对成矿流体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和S、C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碱侵入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提供了姚安金矿床早期成矿作用所必需的成矿流体... 以产在姚安富碱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的姚安金矿床为对象,对成矿流体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和S、C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碱侵入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提供了姚安金矿床早期成矿作用所必需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成矿阶段至晚期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以岩浆流体为主的流体体系至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体系的转变。因此,钙碱性侵入岩成岩过程中可分异出成矿流体的过程,也存在于富碱侵入岩的成岩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侵入 金矿 成矿流体 微量元素 同位素 成矿作用 成因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8
9
作者 莫测辉 王秀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各时代、不同类型侵入岩中的金矿床是金矿的主要类型。关于金矿床与岩体的成因关系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其原因往往在于不少研究者把岩浆热液成因当成了固定模式应用于具体矿床的研究,而不是建... 各时代、不同类型侵入岩中的金矿床是金矿的主要类型。关于金矿床与岩体的成因关系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其原因往往在于不少研究者把岩浆热液成因当成了固定模式应用于具体矿床的研究,而不是建立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近年来金矿的研究进展,强调侵入岩中金矿床的成因研究要综合考虑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各方面因素。金矿床定年的进展研究表明,矿床与岩体常存在大的时差,从而排除了矿床与岩体的直接成因联系,也否定了岩浆热液成因的观点,其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建造水或其混合水,成矿物质可来自岩体、岩体围岩或深部。因此,本文认为侵入岩体中的金矿床多不是岩浆热液成因,而是后期改造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因 侵入 成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过程化学反应数值模拟
10
作者 王波 邹艳红 +2 位作者 刘占坤 李建林 毛先成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94,共19页
大尹格庄金矿床金矿化主要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带中,围岩中广泛发育有红化蚀变和绿泥石化蚀变。利用TOUGHREACT软件对矿床多阶段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开展数值模拟,以定量探讨不同类型蚀变形成条件,成矿物质迁移形式与矿... 大尹格庄金矿床金矿化主要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带中,围岩中广泛发育有红化蚀变和绿泥石化蚀变。利用TOUGHREACT软件对矿床多阶段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开展数值模拟,以定量探讨不同类型蚀变形成条件,成矿物质迁移形式与矿化沉淀位置。模拟结果显示,在主成矿阶段,pH值和lgf(O_(2))值显示断裂带环境呈偏酸性和低氧逸度环境,而胶东群和玲珑花岗岩为偏碱性和高氧逸度条件;不同成矿阶段[Au(HS)_(2)]^(-)的化学平衡浓度和特征矿物体积分数值的变化显示,黄铁矿和绢云母沉淀多发生在断裂带附近,胶东群变质岩中发育有绿泥石,花岗岩中则发育有大量钾长石。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化蚀变与红化蚀变在氧化性和偏碱性条件下形成,矿化沉淀多发生在断裂带附近,随着成矿物质的迁移,断裂带附近在还原性和偏酸性条件下发生了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进而形成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矿化蚀变 反应 TOUGHREACT 大尹格庄金矿 蚀变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控矿特征
11
作者 赵俊宏 杨人毅 +3 位作者 吕古贤 赵延朋 康铁锁 陈晓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7-1075,共9页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位于东南亚思茅—彭世洛地块南缘构造活跃带,是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的大型铜金矿床。该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模式和演化规律等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通过对成矿岩体分布特征、断...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位于东南亚思茅—彭世洛地块南缘构造活跃带,是与中生代岩浆岩有关的大型铜金矿床。该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模式和演化规律等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通过对成矿岩体分布特征、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和拆离带构造成矿特征的研究,揭示矿床岩浆核杂岩隆起特征与拆离带构造特征,认为班康姆矿床受控于“岩浆核杂岩”及其边界的隆起-拆离带构造,为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热液铜金矿床。班康姆矿床“岩浆核杂岩”构造由“岩浆杂岩体核、拆离带构造和火山-沉积岩”三个部分组成,岩浆杂岩体核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与安山岩和灰岩接触带下盘发育有似片麻理构造,片理产状以核部花岗闪长岩为中心,呈现外倾的特征,推断为岩浆岩上侵过程中受到区域挤压剪切应力的作用形成。磁法和激电测量结果,反映班康姆矿床矿化蚀变带和岩浆核杂岩的分布关系,结合地质实测的岩体分布信息,推测深部存在隐伏岩体。拆离带构造发育于下盘花岗闪长岩体与上盘火山-沉积岩之间,是铜金矿化的集中地段,且拆离带构造中矿化蚀变岩的形成年龄(244~251 Ma),晚于杂岩体侵位年龄(264±10 Ma)。通过对拆离带构造及两侧小型构造观测与分析,可知拆离带构造剖面上呈上陡下缓的“铲”式形态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的特点,其上盘的主运动方向为NWW向。本文提出班康姆铜金矿床的东南部同样具有“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成矿模式的特征,为有利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康姆铜金矿 浆核杂隆起 拆离带构造 成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钊 王建平 +2 位作者 王继春 许展 袁硕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7-320,共14页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陆缘增生带,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岩性有花岗闪长岩、白云母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对其中5件样品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443.2±1.7)Ma、(447.6±...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陆缘增生带,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岩性有花岗闪长岩、白云母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对其中5件样品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443.2±1.7)Ma、(447.6±1.8)Ma,白云母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429.1±2.7)Ma、(431.6±4.2)Ma,石英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424.5±2.0)Ma。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白乃庙铜矿化时代为432~447 Ma,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与花岗闪长岩侵位有关;白乃庙金矿床形成于430 Ma左右,与白云母花岗岩侵位带来的丰富热液有关。在早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背景下,铜成矿以挤压环境为主,形成斑岩型铜矿化,而金成矿作用发生在相对张性构造环境,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在白乃庙岛弧的火山-岩浆作用下共同构成了一个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乃庙铜金矿 侵入 锆石U-PB定年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抱伦金矿床双峰式侵入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金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弟 宛胜 +6 位作者 胡在龙 吕常艳 单强 梁晓 魏昌欣 袁勤敏 高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9-1246,共18页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抱伦金矿产于尖峰岩体外接触带,与辉绿岩脉密切伴生,这些侵入岩蕴含了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构造演化-成矿体系关系的重要信息。文章报道了对抱伦尖峰花岗岩和辉绿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m-Nd同位...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抱伦金矿产于尖峰岩体外接触带,与辉绿岩脉密切伴生,这些侵入岩蕴含了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构造演化-成矿体系关系的重要信息。文章报道了对抱伦尖峰花岗岩和辉绿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本次工作获得了尖峰花岗岩的LA-ICP-MS方法锆石U-Pb年龄为(234.9±2.8)Ma,与辉绿岩构成双峰式侵入杂岩组合。辉绿岩属亚碱性玄武岩系列,相对富集Th、Nb、Ta等强不相容元素,无Nb、Ta、Ti亏损,显示与富集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ε_(Nd)(t)值为4.11,指示了亏损的源区性质;尖峰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的铝质A型花岗岩,相对富集K、Rb、Th、Ce等元素,相对亏损Sr、Ba、Nb、Ta、P、Ti等元素,其ε_(Nd)(t)值为-7.61~-7.80,指示了再循环地壳源区。抱伦辉绿岩为交代型地幔降压熔融的产物,而尖峰花岗岩起源于中元古界泥质和杂砂岩地壳源岩于低压、高温环境下的部分熔融,该双峰式侵入杂岩与金成矿作用形成于造山后伸展-减薄构造背景。双峰式侵入杂岩的侵位分别提供了壳源、幔源成矿物质和运移载体,壳-幔源含矿岩浆热液沿白沙断裂上升,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成矿物质,导致成矿流体变为变质热液主导,最终在NNW向拉张性断层破碎带就位。导致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是含矿热液发生降压,归因于造山后伸展-减薄构造环境。区域牵引构造发育的部位是含矿热液运输通道和主要的成矿空间,应是深部找矿的主要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侵入 E-MORB 铝质A型花岗 造山后伸展-减薄 抱伦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硅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44
14
作者 刘家军 郑明华 +3 位作者 刘建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西秦岭寒武系中的硅岩是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之一。含矿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硅岩单层厚度一般为30~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 西秦岭寒武系中的硅岩是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之一。含矿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硅岩单层厚度一般为30~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3和有机炭等。硅岩的Al/(Al+Fe+Mn)比值低于0.3(平均0.153),投点于Fe/Ti-Al/(Al+Fe+Mn)图解和Al-Fe-Mn三角图解上,均落于热水沉积物区。硅岩中微量元素十分丰富,不仅含有具基性、超基性特征的元素群(如Cu、Cr、Pt、Pd、Os等),而且还含有具酸性特征的元素群(如W、Mo、U等)。硅岩中稀土以总量(3.29~100μg/g)低和铈亏损为特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比值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硅岩的δ18O值为17.60‰~23.24‰,据此得到它形成的温度为70.9℃~118.1℃。硅岩的δ30Si值主要为+0.4‰~+0.8‰。上述硅岩的特点均显示其与喷流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硅岩中P2O5含量、Sr/Ba比值、δCe值以及δ30Si值表明,它主要是在深海—半深海环境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安家营子金矿与侵入岩的关系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永刚 翟明国 +2 位作者 苗来成 朱嘉伟 薛良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816,共9页
位于华北陆块北缘金矿成矿带的安家营子中型金矿属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家营子花岗岩岩体内。区内广泛分布着与金矿化相伴生的流纹斑岩脉。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安家营子花岗岩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较低的^(... 位于华北陆块北缘金矿成矿带的安家营子中型金矿属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家营子花岗岩岩体内。区内广泛分布着与金矿化相伴生的流纹斑岩脉。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安家营子花岗岩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Ba-Sr含量高等特点,暗示该花岗岩浆形成深度较大。这些特点与我国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花岗岩的特征非常相似,但区别于较早期的喀喇沁花岗岩和成矿后的流纹斑岩脉。锆石U-Pb年龄表明,安家营子花岗岩侵位时代为132~138 Ma,而穿切矿体的流纹斑岩岩脉的成岩时代为124.9~126.5 Ma,进而金矿成矿时代可以限定在126~132Ma。这一年龄结果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动力学体制发生转折的时间相吻合。研究表明,早中生代前后华北东部曾发生了动力学机制的重大转折,如挤压向伸展转变和岩石圈的减薄达到高峰导致岩浆作用增强等。华北克拉通绝大多数金矿床集中形成于这一转折时期暗示成矿作用可能与深部作用过程有关,即早白垩世地幔物质-能量强烈上涌的同时,使金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至地壳层次,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侵入 地球动力学 内蒙古 安家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仙人岩与金矿床有关的二长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甄世民 祝新友 +6 位作者 李永胜 杜泽忠 公凡影 巩小栋 齐钒宇 贾德龙 王璐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0-1756,共17页
仙人岩岩体位于湖南水口山矿田的南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均见有不同程度的金、铜、钼、锌等矿化,反映出岩体与成矿存在着内在联系。二长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6.09±0.46)Ma(MSWD=1.4),... 仙人岩岩体位于湖南水口山矿田的南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均见有不同程度的金、铜、钼、锌等矿化,反映出岩体与成矿存在着内在联系。二长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6.09±0.46)Ma(MSWD=1.4),显示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 Hf/177 Hf值为0.282 243~0.282 904,εHf(t)值为-15.55~7.87,峰值在-10左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703~2 188Ma,峰值在1 800Ma左右,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仙人岩岩体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是在中晚侏罗世地壳拉张减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另外,对比分析了仙人岩岩体与水口山岩体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者分异演化程度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其不利于形成同类矿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 二长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五龙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微量元素、同位素证据与金矿成矿 被引量:28
17
作者 魏俊浩 刘丛强 唐红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辽东五龙地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类在时空上与金矿关系密切。该类侵入岩具有接近的微量元素Th/U、Zr/Hf、Nb/Ta值。随着不同岩石类型中的SiO_2、MgO的含量的变化,(^(87)Sr/^(86)Sr)_i和(^(143)Nd/^(144)Nd)_i值保持不变,说明岩浆在侵位... 辽东五龙地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类在时空上与金矿关系密切。该类侵入岩具有接近的微量元素Th/U、Zr/Hf、Nb/Ta值。随着不同岩石类型中的SiO_2、MgO的含量的变化,(^(87)Sr/^(86)Sr)_i和(^(143)Nd/^(144)Nd)_i值保持不变,说明岩浆在侵位过程中没有明显受到围岩物质混染,且该类侵入岩有着相同的岩浆源区。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成岩物质以下地壳为主。三股流花岗岩和矿石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结合含金石英脉(矿体)切穿已固结三股流花岗岩的地质事实,暗示了三股流花岗岩不太可能是直接的矿质提供者,推测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主体来自深部的同一岩浆源区,金矿成矿是同一岩浆源区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五龙地区 中生代 燕山期 侵入 金矿 微量元素 成矿作用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青顶和大尹格庄金矿床花岗质围岩的蚀变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凌洪飞 胡受奚 +2 位作者 孙景贵 倪培 沈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7-199,共13页
研究了大尹格庄金矿床和金青顶金矿床的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等特征。结果表明郭家店花岗岩和金青顶花岗岩Nb、Ta、P、Ti相对亏损 ,εNd(t)值为 - 11.9~ - 14.5 ,为前寒武纪地壳岩石熔融的产物。大尹格庄... 研究了大尹格庄金矿床和金青顶金矿床的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等特征。结果表明郭家店花岗岩和金青顶花岗岩Nb、Ta、P、Ti相对亏损 ,εNd(t)值为 - 11.9~ - 14.5 ,为前寒武纪地壳岩石熔融的产物。大尹格庄围岩蚀变较强 ,主要为沿断裂带发育的绢英岩化及深部的钾长石化 ,金青顶蚀变较弱。在绢英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过程中 ,两矿床Na2 O和REE降低 ,Au、Ag升高 ,金青顶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热液带入的组分均为Au、Ag、As、Co、Cu、K2 O等 ,在大尹格庄带入组分还包括Pb、Zn、Fe、SiO2 。似伟晶状钾长石化均使两矿区K2 O显著升高 ,Au和Ag略有升高 ,其余组分降低 ,尤其轻稀土降低显著。引起大尹格庄矿床围岩发生绢英岩化和似伟晶状钾长石化的初始流体δ18O值下限分别为 3.3‰和 4.4‰ ,以岩浆热液占主导 ;引起金青顶矿床围岩发生似伟晶状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的初始流体的δ18O值下限分别为 2 .1‰和 1.2‰ ,也以岩浆热液为主 ,但不排除有大气降水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氧同位素 蚀变 金矿 花岗质围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铜、金矿化有关的富碱侵入岩矿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毕献武 胡瑞忠 +4 位作者 J.E.Mungall J.J.Hanley 彭建堂 吴开兴 李鸿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以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内与金矿化有关的姚安正长斑岩和与铜矿化有关的马厂箐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姚安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为(818±50)℃和0.9×10^8,1.3×10^8Pa。马厂箐... 以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内与金矿化有关的姚安正长斑岩和与铜矿化有关的马厂箐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姚安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为(818±50)℃和0.9×10^8,1.3×10^8Pa。马厂箐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为(729±50)℃和2.2×10^8~2.8×10^8Pa,两岩体的氧逸度均高于地幔石英.橄榄岩.磁铁矿出溶线,相对于马厂箐岩体而言,姚安岩体结晶时的氧逸度更高。两岩体矿化作用的差异与岩浆的分异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相对于铜矿化而言,氧逸度较高的岩浆有利于金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化学 富碱侵入 金矿 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谢坑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郭现轻 闫臻 +5 位作者 王宗起 王涛 吴发富 付长垒 候可军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11-3822,共12页
谢坑铜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区域内主要出露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构造和岩浆活动发育。岩石学研究表明,谢坑铜金矿区内出露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它们是岗察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纪... 谢坑铜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区域内主要出露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构造和岩浆活动发育。岩石学研究表明,谢坑铜金矿区内出露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辉长岩,它们是岗察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部位发育铜金和铁矿化并形成相关工业矿体。矿石类型主要有块状、脉状和浸染状三类。磁铁矿、磁黄铁矿表现为块状,黄铜矿为脉状和浸染状;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穿插于块状磁铁矿矿石现象十分普遍,含金碳酸盐石英脉主要沿着矿石裂隙发育。围岩蚀变呈现清晰的蚀变分带现象,自岩体向外依次表现为钾化、青磐岩化和矽卡岩化。其中矽卡岩化主要发育于辉长闪长岩与灰岩接触带部位,与成矿关系密切,磁铁矿矿化主要发育于晚期矽卡岩阶段,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以及毒砂等矿物主要形成于早期硫化物阶段,金矿化主要发育于石英硫化物阶段。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辉长闪长岩和角闪安山岩分别形成于243.8±1.0Ma和242.1±1.2Ma。该成岩、成矿时代与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谢坑铜金矿床为与西秦岭中三叠世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世浆作用 矽卡 谢坑铜金矿 岗察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