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BH_4-CuCl/EtOH体系对α,β-不饱和酰胺选择还原
1
作者 李建平 张永霞 +2 位作者 苏凌云 孟戈 郭海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用NaBH4-CuCl/EtOH体系高选择地还原了α,β-不饱和酰胺的碳碳双键,考察了还原剂NaBH4和CuCl的用量、溶剂、不同的卤化物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IR,1 H-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30min)、操作简便、试剂价廉... 用NaBH4-CuCl/EtOH体系高选择地还原了α,β-不饱和酰胺的碳碳双键,考察了还原剂NaBH4和CuCl的用量、溶剂、不同的卤化物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IR,1 H-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30min)、操作简便、试剂价廉易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β-不饱和酰胺 选择还原 NaBH4-CuCl/Et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E-不饱和酰胺的立体选择合成法
2
作者 杜敬星 黄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以二(苯腈)-二氯化钯为催化剂,在固液相转移条件下,通过芳卤与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了E式α,β-不饱和酰胺。碘代芳烃的偶联产率较高,从而建立了简便的2E-不饱和酰胺立体选择合成法。
关键词 不饱和酰胺 立体选择合成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咪唑酮α,β-不饱和酰胺衍生物加成反应活性与抑菌活性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杨春楠 甘新琪 +2 位作者 徐楠 魏少鹏 姬志勤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亲核试剂,测定了6个苯并咪唑酮α,β-不饱和酰胺衍生物(Ⅰ~Ⅵ)与GSH的加成反应活性,并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抑菌活性,分析了供试化合物加成反应活性与其抑菌活... 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亲核试剂,测定了6个苯并咪唑酮α,β-不饱和酰胺衍生物(Ⅰ~Ⅵ)与GSH的加成反应活性,并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抑菌活性,分析了供试化合物加成反应活性与其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Ⅴ的反应活性接近,二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GSH)在0.0559~0.0638 L/(mmol.min)之间,化合物Ⅵ的反应活性最高,KGSH为0.290 L/(mmol.min);化合物Ⅱ和Ⅵ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制浓度(MIC)均为0.78μg/mL;表明苯并咪唑酮α,β-不饱和酰胺衍生物加成反应活性与其抑菌活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不能用其反应活性的高低来预测其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β-不饱和酰胺 苯并咪唑酮 加成反应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γ-不饱和酰胺合成新方法
4
作者 李朝军 李纪生 陈德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58,共2页
α-芳基和α-烯基羰基结构是一类天然生物分子的重要特征结构.我们曾用二烷基烯烃基铝同α-卤代酸酯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β,γ-不饱和酸酯.本文通过二烷基烯烃基铝与丁基锂形成的酸根型配合物,与α-卤代酰胺反应制备β,γ-不饱和酰胺.
关键词 不饱和酰胺 烯基铝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春子 王素娟 +1 位作者 姜春燕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MA)与二乙醇胺(DE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利用熔融缩聚制得每一个重复单元上均带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BP),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黏度法等对结构进行表征.
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酐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改性聚碳酸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伟强 宋清焕 +3 位作者 邓刚 遆永周 吕晓华 吴承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研究了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HUPEA)与聚碳酸酯(PC)的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MFR)、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HUPEA能显著提高PC的流动性能,其MFR随HUPE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HUPEA质量分数为1%时300℃下MFR提高了68%;对HUPEA进行辐... 研究了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HUPEA)与聚碳酸酯(PC)的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MFR)、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HUPEA能显著提高PC的流动性能,其MFR随HUPE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HUPEA质量分数为1%时300℃下MFR提高了68%;对HUPEA进行辐射改性可以提高HUPEA对PC的流变改性能力;HUPEA的质量分数在0~1.0%时,PC/HUPEA共混物的拉伸弹性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随HUPEA含量增加而降低;HUPEA的质量分数为0.43%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为最大值,而拉伸屈服强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 聚碳酸酯 辐射改性熔体流动速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不饱和聚酯酰胺脲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敏 郭文迅 +1 位作者 孙翔月 孙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1,99,共4页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用二聚酸对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进行改性,并用红外光谱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活性稀释剂,研究了不同稀释剂浓度,不同光引发剂类型和浓度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用二聚酸对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进行改性,并用红外光谱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活性稀释剂,研究了不同稀释剂浓度,不同光引发剂类型和浓度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改性后的树脂制备的紫外光固化涂料克服了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涂层不够柔软,抗冲击强度差,耐水性差的缺点,得到了物理性能优异,易于施工且环境友好的光固化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二聚酸 光引发剂 不饱和聚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敏捷 张青 +1 位作者 李春子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 改性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艾永平 朱丽娟 +3 位作者 李小燕 曾莹莹 刘利军 周太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8,共5页
为研究可完全环境降解材料以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对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交联及水解性能。结果表明,新合成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有多种交联方法并... 为研究可完全环境降解材料以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对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交联及水解性能。结果表明,新合成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有多种交联方法并可通过热处理有效地增强其力学及降解(水解)性能。因此新合成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可完全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 热处理 力学强度 水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永平 刘利军 +1 位作者 李久明 刘祥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2,共5页
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出一种低成本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表征了其性能,以此为基体,以聚磷酸钙纤维(CPPF)为增强体,引入20%的交联剂乙酸乙烯酯、0.1%~0.3%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和0.1%~0.3%的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室温交联后在195℃下... 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出一种低成本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表征了其性能,以此为基体,以聚磷酸钙纤维(CPPF)为增强体,引入20%的交联剂乙酸乙烯酯、0.1%~0.3%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和0.1%~0.3%的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室温交联后在195℃下深度交联成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CPPF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PPF含量的增加,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CP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强度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当CPPF含量超过6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出现下降的趋势;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中降解7周后,降解介质的pH和Ca2+浓度保持一个恒定值,降解3个月后含30%和50%CPPF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能保持143、14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 聚磷酸钙 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改性PVC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建民 刁建志 +1 位作者 高俊刚 彭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86,共3页
对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HBP)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在100g PVC中加入3g HBP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 对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HBP)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在100g PVC中加入3g HBP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出现最大值,抗冲强度基本不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和PVC相容性较好,且与测得的力学结果相一致。同时,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 聚氯乙烯 共混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2
作者 艾永平 李久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6,共5页
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进行增强,研究了其弯曲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随n-HA含量增加,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有一定升高,但当n-HA含量超过10%时弯曲性能... 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并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进行增强,研究了其弯曲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随n-HA含量增加,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有一定升高,但当n-HA含量超过10%时弯曲性能反而降低;在前3个月的降解过程中,高n-HA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更能降低力学性能衰减率及减少质量损失率;纳米复合材料在1.0mol/L NaOH标准溶液中水解10d后n-HA含量越高,水解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氨基喹哪啶衍生锰配合物催化苄醇与乙酰胺的脱氢烯基化反应
13
作者 孙彩玲 刘源 谢银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8,I0001,共13页
官能团化烯烃是构筑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的关键模块.本文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8-氨基喹哪啶骨架的新型锰钳形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以此锰配合物为催化剂... 官能团化烯烃是构筑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的关键模块.本文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8-氨基喹哪啶骨架的新型锰钳形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以此锰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了苄醇与酰胺的脱氢α-烯基化反应,合成多种α,β-不饱和酰胺.此外,通过对比实验揭示了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选择性,且反应过程中只生成水和氢气等副产物,为官能团化烯烃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催化剂 官能团化烯烃 不饱和酰胺 脱氢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中双键的接枝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淑华 王素娟 +1 位作者 邵书艳 姜春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利用水溶性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苯乙烯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在反应中可以起到自乳化作用.得到目标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确实发生了预想的共聚反应.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温度... 利用水溶性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苯乙烯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在反应中可以起到自乳化作用.得到目标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确实发生了预想的共聚反应.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 水溶性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骨内固定复合材料的可全降解聚磷酸钙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的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艾永平 刘利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112,117,共5页
通过融熔缩聚法合成出一种低成本的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并表征了其性能。以此为基体,聚磷酸钙纤维(CPPF)为增强体,引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和引发-促进剂经室温交联后再在一定温度深度交联成可完全降解的CPPF/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复合材料... 通过融熔缩聚法合成出一种低成本的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并表征了其性能。以此为基体,聚磷酸钙纤维(CPPF)为增强体,引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和引发-促进剂经室温交联后再在一定温度深度交联成可完全降解的CPPF/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物理力学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基体树脂中加入20%交联剂室温预交联再热处理后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当CPPF的质量分数超过6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出现下降的趋势,降解3个月后,含30%CPPF和50%CPPF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能保持143MPa和14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钙纤维 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 复合材料 物理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中麻味物质的呈味机理及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丹萍 蒲彪 +2 位作者 叶萌 卓志航 付本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04-309,共6页
不饱和烷基酰胺是花椒呈麻味的重要物质,从花椒中鉴定出的麻味物质主要成分有α-、β-、γ-、δ-山椒素等及其衍生物。麻味物质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V1和TRPA1离子通道或抑制两孔钾离子通道激发感觉... 不饱和烷基酰胺是花椒呈麻味的重要物质,从花椒中鉴定出的麻味物质主要成分有α-、β-、γ-、δ-山椒素等及其衍生物。麻味物质通过激活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V1和TRPA1离子通道或抑制两孔钾离子通道激发感觉神经元。麻味强度受麻味物质结构的影响,不同结构的麻味物质引起不同的受体激活,产生不同程度的辛麻感。麻味物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系列柱层析、制备色谱等进行纯化的常规方法和利用适当化学反应进行制备的化学合成方法。本文对花椒中麻味物质的主要种类、麻味物质的呈味机理及麻味物质的制备方法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麻味物质进一步的系统化深入研究提供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味物质 不饱和烷基酰胺 呈味机理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Ⅴ)——二硫代磷酸酯与醛、酮的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钧和 黄乃聚 张昌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6期817-822,共6页
本文报导了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作试剂,在正丁基锂作用下与醛、酮化合物反应制备α,β-不饱和羧酸酯、α,β-不饱和酰胺及α,β-不饱和腈的合成方法.该试剂在相同条件下与醛、酮反应无显著差别.均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二硫代磷酸酯 有机磷化合物 正丁基锂 不饱和酰胺 合成方法 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晓 石宗利 +2 位作者 郭文迅 艾永平 方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3,共3页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可紫外光固化的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该类树脂可用作紫外光固化涂料,并对树脂进行了红外表征。研究了树脂反应的酸值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体系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树脂感光性好...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可紫外光固化的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该类树脂可用作紫外光固化涂料,并对树脂进行了红外表征。研究了树脂反应的酸值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体系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树脂感光性好,用安息香双甲醚作为光引发剂,其用量为2%-3%时固化速度快、涂膜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不饱和聚酯酰胺 酸值 光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宏量营养素摄入量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佳 孙文慧 +4 位作者 张迪 姜腾轩 翟淑娜 李岩 卢智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宏量摄入量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45~85岁的白内障患者360例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360例非白内障患者。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宏量摄入量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45~85岁的白内障患者360例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360例非白内障患者。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既往疾病史等,同时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各种宏量营养素摄入量与3种类型白内障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皮质性白内障呈正相关,与摄入量为最低四分位数的患者相比,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发生皮质性白内障的OR=2.471〔95%CI(1.348,6.043),P=0.027〕。蛋白质摄入量增加对后囊膜下白内障(PSC)具有预防作用〔OR=0.528,95%CI(0.148,0.869),P=0.023〕。总脂肪摄入量与任一类型白内障均无相关性,但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为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核性白内障的危险性是最低四分位数者的2.7倍〔OR=2.742,95%CI(1.790,4.200),P=0.033〕。结论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分别使发生皮质性和核性白内障的危险性升高,而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摄入量增加能够预防PSC,调整中老年人群膳食习惯可能有助于预防A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不饱和脂肪酸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基可降解高吸水性功能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倩 郭文迅 +1 位作者 彭荡 何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5-660,共6页
以丙烯酸(AA)接枝玉米淀粉(CS)(AAGS)为原料、一种自制的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UPU)为交联剂,采用高效的紫外光固化方式作为成膜方法制备了一种兼具高吸水性和可降解性的功能膜,成膜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光引发剂。用FTIR和ESEM技术对功... 以丙烯酸(AA)接枝玉米淀粉(CS)(AAGS)为原料、一种自制的不饱和聚酯酰胺脲树脂(UPU)为交联剂,采用高效的紫外光固化方式作为成膜方法制备了一种兼具高吸水性和可降解性的功能膜,成膜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光引发剂。用FTIR和ESEM技术对功能膜的化学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AA)∶m(CS)、AA接枝CS的时间、硝酸铈铵(CAN)用量、AA中和度和m(AAGS)∶m(UPU)对功能膜吸水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常温下功能膜在不同溶液中的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枝反应时间3h、w(CAN)=0.1%(基于AA质量)、m(AA)∶m(CS)=6、AA中和度90%、m(AAGS)∶m(PUP)=200的条件下制备的功能膜在20min时吸水倍率可达456g/g,在蒸馏水中浸泡7d后的失重率达8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接枝玉米淀粉 不饱和聚酯酰胺 高吸水性功能膜 降解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