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碳钢双金属复合板开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师红旗 丁毅 +2 位作者 马立群 沈晓冬 孟宪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4-245,共2页
对不锈钢/碳钢冶金复合板开裂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复合板冶金结合中的薄弱组织,并对该组织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对瞬间液相复合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双金属复合板的冶金结合强度。
关键词 不锈钢/碳钢双金属复合板 开裂 冶金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Q345R双金属复合板压力容器的点蚀
2
作者 陈庆国 谭川江 +2 位作者 童根 宋成立 王瑶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通过在316L不锈钢+Q345R碳钢双金属复合板上预制不同深度的点蚀坑,探讨在典型CO_(2)腐蚀条件下点蚀坑的发展。结果表明:预制的点蚀坑处于不锈钢层时,腐蚀较轻微,未萌生新的点蚀;当点蚀坑底部触及碳钢层时,碳钢优先发生腐蚀,形成孔洞,点... 通过在316L不锈钢+Q345R碳钢双金属复合板上预制不同深度的点蚀坑,探讨在典型CO_(2)腐蚀条件下点蚀坑的发展。结果表明:预制的点蚀坑处于不锈钢层时,腐蚀较轻微,未萌生新的点蚀;当点蚀坑底部触及碳钢层时,碳钢优先发生腐蚀,形成孔洞,点蚀速率达到3.911 mm/a,点蚀坑底部附着了一层不均匀且较薄的腐蚀产物,其成分主要为FeCO_(3);当点蚀坑完全穿透至碳钢层时,碳钢层优先发生腐蚀并向周围不断扩大,形成凹凸不平的金属损失形貌,点蚀速率达到4.954 mm/a,点蚀坑底部附着了一层较厚且相对紧密的腐蚀产物,其成分主要是FeCO_(3)。由此表明,该双金属复合板表面一旦形成穿透至不锈钢层的点蚀,将会引发显著的电偶腐蚀,碳钢层优先腐蚀并向周围快速扩展,从而危及复合板的承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双金属复合板 点蚀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热轧复合工艺制备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被引量:18
3
作者 祖国胤 于九明 温景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针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爆炸-轧制复合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钎焊—热轧制备新技术,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钎焊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钎焊复合板热轧的结合机理,测试了复合板的主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银基钎料可以... 针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爆炸-轧制复合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钎焊—热轧制备新技术,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钎焊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钎焊复合板热轧的结合机理,测试了复合板的主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银基钎料可以实现不锈钢/碳钢有效的钎焊结合,理想的钎焊工艺参数为:钎焊温度755~770℃,钎焊时间2.5~3min。热轧过程中钎料层表现出了良好的塑性,压下率为40%时,轧后钎料层未出现断裂、分层。轧制中钎料层同基体形成的金属键显著提高了不锈钢/钎料界面的结合强度,热轧复合板的抗剪强度达到了342.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碳钢复合板 钎焊 钎料 热轧 压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不锈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3
4
作者 廖东波 查五生 李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2,118,共4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SEM检测以及EDS线扫描分析,分别观察了焊态及退火态碳钢-不锈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界面的显微结构,研究了爆炸焊接形成的波状界面和界面间的过渡层.结果表明,该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结合界面属于大波状结合界面,这种...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SEM检测以及EDS线扫描分析,分别观察了焊态及退火态碳钢-不锈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界面的显微结构,研究了爆炸焊接形成的波状界面和界面间的过渡层.结果表明,该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结合界面属于大波状结合界面,这种大波状界面并未使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的降低,在爆炸焊接形成结合界面处出现了微观熔化现象,形成了一个宽度仅5μm左右的扩散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爆炸焊接 波状界面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碳钢单、双面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明 王耀华 +3 位作者 王伟策 顾月兵 史长根 郑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7-50,共4页
研究了不锈钢———碳钢单面、双面复合板爆炸焊接质量 ,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 ,剪切强度及耐蚀性能 .结果表明 ,单、双面不锈钢———低碳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的结合界面均为波状结构 ,结合面两侧存在一定组织变形 ,近界面处为角结晶组织 ,... 研究了不锈钢———碳钢单面、双面复合板爆炸焊接质量 ,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 ,剪切强度及耐蚀性能 .结果表明 ,单、双面不锈钢———低碳钢爆炸焊接复合板的结合界面均为波状结构 ,结合面两侧存在一定组织变形 ,近界面处为角结晶组织 ,稍远处为拉伸变形后的纤维状组织 .结合界面碳钢一侧过渡区存在增碳区 ,不锈钢一侧有一个脱碳层 .双面复合界面的结合过渡区约为单面的 1.5倍宽 ,脱碳区也接近单面的 1.5倍 .采用切割爆炸焊接法有利于改善不锈钢———低碳钢复合板的边缘焊合 .在同一基板上进行双面不锈钢复合时 ,第一面复合界面的剪切强度比第二面复合界面的差 .无论是单面 ,还是双面复合板 ,其界面结面强度均由起爆端向末端逐渐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不锈钢 复合板 性能研究 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感应加热钎焊工艺制备碳钢/不锈钢复合板接头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毅 王小霞 +2 位作者 周栋 杨猛 马立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71,共4页
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备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并对不同钎焊温度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H62黄铜箔为钎料制备出的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在910~950℃下都形成了冶金结合界面;在该界面存在元素扩散现象,并有岛状物形成... 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备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并对不同钎焊温度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H62黄铜箔为钎料制备出的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在910~950℃下都形成了冶金结合界面;在该界面存在元素扩散现象,并有岛状物形成,该岛状物优先在碳钢/黄铜界面形成,随着钎焊过程的进行向黄铜钎料层中生长,直至贯穿整个钎料层;其具有镍-铬-铁相结构,是碳钢、不锈钢和钎料相互扩散并发生反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不锈钢复合板 高频感应钎焊 H62黄铜钎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带张力冷轧时极限压下量确定 被引量:5
7
作者 宗家富 张文志 +1 位作者 许秀梅 侯英武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热轧复合的不锈钢复合板在冷轧过程中的变形特性,界面结合强度的分析给定以及确定成卷可逆带张力冷轧时的最大道次压下量值。
关键词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冷轧 极限压下量 结合强度 张力 可逆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渣熔焊制备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嘉维 李光强 +1 位作者 曹玉龙 马崇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0-337,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渣熔焊技术制备不锈钢/碳钢复合坯的新方法,所制备复合坯经1200℃、60%压下率轧制后,依次进行固溶、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并对轧态及不同固溶温度热处理后试样进行界面组织、元素过渡、耐蚀性及剪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渣熔焊技术制备不锈钢/碳钢复合坯的新方法,所制备复合坯经1200℃、60%压下率轧制后,依次进行固溶、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并对轧态及不同固溶温度热处理后试样进行界面组织、元素过渡、耐蚀性及剪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试样不锈钢侧主要为奥氏体,还伴随有少量铁素体组织,部分针状铁素体开始球化,这使得晶间腐蚀和晶粒内部点蚀现象得到缓解;碳钢侧则主要为回火索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相较于轧态组织有所改善。此外,热处理促进了界面处C、Cr扩散,减少了其偏聚现象,然而由于热处理促进了C的扩散,试样的耐蚀性相比轧态有所降低。所有试样的界面剪切强度均大于320 MPa,其中990℃下固溶处理后试样剪切强度最大,达到439 MPa,充分表明双金属界面结合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熔焊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结合界面 极化曲线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界面厚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存龙 陈少航 +5 位作者 黄庆学 刘光明 李海斌 杨小容 朱琳 姜正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3,138,共3页
研究了热轧工艺制度和Q235A普碳钢/304不锈钢复合板结合界面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于30%以上的大压下率试样剪切强度符合国标要求;大压下率轧制试样结合界面间元素扩散程度增大,界面厚度增加,复合板的结合强度也增强。
关键词 碳钢 / 不锈钢复合板 热轧 界面厚度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压下率对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天妹 丁文红 +2 位作者 明亚飞 吴梦先 杨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5,共7页
采用非真空轧制非对称组坯方式在不同总压下率(28%~70%)下制备Q235碳钢/304不锈钢复合板,研究了复合板界面处的组织、夹杂物形貌、硬度和剪切强度,探讨了界面夹杂物与脱碳层对界面结合强度的竞争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总压下率的增... 采用非真空轧制非对称组坯方式在不同总压下率(28%~70%)下制备Q235碳钢/304不锈钢复合板,研究了复合板界面处的组织、夹杂物形貌、硬度和剪切强度,探讨了界面夹杂物与脱碳层对界面结合强度的竞争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总压下率的增加,复合板界面夹杂物由集中分布的块状变为均匀分布的颗粒状;当轧制总压下率由28%增大到47%时,影响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界面夹杂物,增加轧制压下率有利于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当轧制总压下率由47%增大到70%时,不锈钢侧晶粒尺寸急剧减小,碳钢侧脱碳层厚度增加,界面结合强度降低,脱碳层成为影响结合强度的主导因素。可以通过合理控制轧制压下率来平衡界面夹杂物和脱碳层对结合强度的竞争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不锈钢复合板 轧制压下率 界面夹杂物 脱碳层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屑密度对不锈钢/碳钢屑复合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煜 王涛 +3 位作者 任忠凯 韩建超 贾燚 黄庆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219,226,共9页
利用室温压制、三道次真空热轧(压下率分别设置成40%、40%、50%)的方法制备了不锈钢/碳钢屑复合板,研究了室温下压制力和碳钢屑密度的关系,分析了碳钢屑轧制前相对密度分别为50%、60%、70%、80%的复合板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研究结果... 利用室温压制、三道次真空热轧(压下率分别设置成40%、40%、50%)的方法制备了不锈钢/碳钢屑复合板,研究了室温下压制力和碳钢屑密度的关系,分析了碳钢屑轧制前相对密度分别为50%、60%、70%、80%的复合板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碳钢屑轧制前相对密度为50%的复合板界面生成了脆性夹杂物而阻碍Cr元素的扩散,复合板未产生冶金结合,结合强度低于国家标准;其他相对密度情况下夹杂物被碾碎,复合板达到要求,并且碳钢屑的相对密度越大,碳钢屑层的脱碳层越厚,复合板冶金结合的效果越好,相对密度70%以上的复合板结合界面没有明显的夹杂物。相对密度70%的复合板抗拉强度最大,达589.97 MPa;相对密度为80%的复合板延伸率最佳,达5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碳钢屑密度 真空轧制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夹层对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祖国胤 于九明 温景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在实验中借鉴了钎焊及扩散焊工艺的一些特点,运用中间夹层材料来促进不锈钢与碳钢的复合·主要对影响复合的各种因素,包括压力、温度、保温时间、保护气体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摸索出了几种中间夹层材料能够发挥最佳效果的工艺参数... 在实验中借鉴了钎焊及扩散焊工艺的一些特点,运用中间夹层材料来促进不锈钢与碳钢的复合·主要对影响复合的各种因素,包括压力、温度、保温时间、保护气体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摸索出了几种中间夹层材料能够发挥最佳效果的工艺参数·在采用银铜锌中间夹层材料时,通过实验总结出当复合温度为750℃,首道次压下率为25%时可以实现不锈钢与碳钢之间的良好复合·使用纯净的氩气能够有效地防止复合表面的氧化·另外从理论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各项工艺参数对复合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中间夹层 界面 扩散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Cr22Ni5Mo3N+Q345C)不锈钢复合板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一德 李国平 +1 位作者 王立新 李志斌 《压力容器》 2001年第4期30-32,60,共4页
由于不锈钢与碳钢热处理工艺不同 ,因此在不锈钢复合板的热处理时必须兼顾二者的特点。实践证明 ( 0 0Cr2 2Ni5Mo3N +Q34 5C)不锈钢复合板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解决复层脆性相的析出与基层低温冲击的矛盾 ,成品已在我国长江三... 由于不锈钢与碳钢热处理工艺不同 ,因此在不锈钢复合板的热处理时必须兼顾二者的特点。实践证明 ( 0 0Cr2 2Ni5Mo3N +Q34 5C)不锈钢复合板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解决复层脆性相的析出与基层低温冲击的矛盾 ,成品已在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中大量使用。本文就 ( 0 0Cr2 2Ni5Mo3N +Q34 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复合板 热处理 不锈钢 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
14
作者 谭启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焊接 珠光体钢 双金属 碳钢 轧制 耐蚀性 基材 化工 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板热轧复合模拟及最小相对压下量的确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宗家富 张文志 +1 位作者 许秀梅 黄亮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7-33,共7页
在对复合板轧制过程中的粘合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合理的轧制和界面假设条件,应用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括上辊、双层金属在内的三维模型,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热轧复合过程成功的进行模拟,获得了不同相对压下量条件下,轧制变... 在对复合板轧制过程中的粘合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合理的轧制和界面假设条件,应用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括上辊、双层金属在内的三维模型,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热轧复合过程成功的进行模拟,获得了不同相对压下量条件下,轧制变形区内应力应变的分布、界面上应力分布以及接触表面上轧制力的三维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最重要的轧制工艺参数,即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热轧复合所需的最小相对压下量,这与在某钢厂所作的生产性试验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下量 热轧 复合 双金属 碳钢 复合板 轧制 不锈钢 假设条件 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碳钢的高频感应钎焊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小霞 丁毅 +1 位作者 朱婧 马立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52-154,共3页
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备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950℃,保温5min得到的钎焊效果最好,且在钎焊层中存在Fe、Cr、Ni、Cu、Zn元素的扩散现象,并在钎焊层中形成岛状物相,... 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备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950℃,保温5min得到的钎焊效果最好,且在钎焊层中存在Fe、Cr、Ni、Cu、Zn元素的扩散现象,并在钎焊层中形成岛状物相,该岛状物相优先在碳钢/黄铜界面形成,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向钎焊层中生长,直至贯穿整个钎焊层;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岛状物数量增多,使结合区硬度和抗剪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碳钢复合板 高频感应钎焊 黄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Q420双金属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芳萍 高毅 +3 位作者 和蕊芳 张宏政 张帆 贾怀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05,共8页
为研究不锈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双金属的高温变形行为,对316L/Q420双金属进行了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最大变形量为50%的单向热压缩试验,通过观察试验结果,研究了该双金属的热变形行为,进而构建了基于Z参数的Arrhen... 为研究不锈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双金属的高温变形行为,对316L/Q420双金属进行了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最大变形量为50%的单向热压缩试验,通过观察试验结果,研究了该双金属的热变形行为,进而构建了基于Z参数的Arrhenius本构方程,并应用动态材料模型和Prasad失稳判据绘制了应变分别为0.1、0.3、0.5和0.7时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316L/Q420双金属热变形具有典型的动态再结晶型特征,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根据所建本构方程得到的预测应力与试验值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对应热加工图,综合分析了碳钢侧微观组织状态和脱碳层厚度,确定了最优热加工工艺窗口为:变形温度为1110~1150℃,应变速率为1.284~10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Q420不锈钢-碳钢双金属 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夹片经强化的闸刀开关以及熔断器
18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5年第19期13-13,共1页
与现行同类产品的差别,在于它们的弹性夹片(弹性插接件)系由紫铜一不锈钢或弹簧钢的双金属材料制成的。紫铜主要起导电作用,不锈钢或弹簧钢主要用来保持夹片(插接件)之弹性。新型产品与现行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电接触良好,接触电阻较小,... 与现行同类产品的差别,在于它们的弹性夹片(弹性插接件)系由紫铜一不锈钢或弹簧钢的双金属材料制成的。紫铜主要起导电作用,不锈钢或弹簧钢主要用来保持夹片(插接件)之弹性。新型产品与现行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电接触良好,接触电阻较小,使用性能可靠以及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类产品 弹簧钢 不锈钢复合板 插接件 弹性 夹片 双金属材料 接触电阻 紫铜 电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