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散氧化铝磨粒抛光液实现不锈轴承钢高效化学机械抛光研究
1
作者 田毅铭 彭武茂 +6 位作者 王荣沛 李新竹 李昕 石智康 张韶华 江亮 钱林茂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1-130,共10页
目的引入高硬度氧化铝磨粒增强机械作用,并引入过氧化氢和草酸增强腐蚀,以提高9Cr18Mo不锈轴承钢的化学机械抛光效率。方法使用浊度计、纳米粒度电位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氧化铝磨粒悬浮液进行表征。随后,开展9Cr18Mo不锈轴承钢... 目的引入高硬度氧化铝磨粒增强机械作用,并引入过氧化氢和草酸增强腐蚀,以提高9Cr18Mo不锈轴承钢的化学机械抛光效率。方法使用浊度计、纳米粒度电位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氧化铝磨粒悬浮液进行表征。随后,开展9Cr18Mo不锈轴承钢化学机械抛光实验,使用光学3D表面轮廓仪测量抛光后样品的表面三维形貌和表面粗糙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抛光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组分。使用流变仪测量抛光液的黏度。结果向1%(质量分数)氧化铝磨粒添加0.06%~0.1%(质量分数)聚丙烯酸钠可以实现优异的分散性。使用高分散氧化铝磨粒抛光液对9Cr18Mo不锈轴承钢进行抛光,材料去除速率最大值可达573 nm/min,是二氧化硅磨粒抛光液的4.3倍,表面粗糙度Sa为6.2 nm,表面较光滑,铁区域和铬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高度差。抛光后样品表面主要由二价铁氧化物、三价铁氧化物和三价铬氧化物组成。结论制备了高分散的氧化铝磨粒及对应的抛光液,在过氧化氢和草酸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9Cr18Mo不锈轴承钢高效化学机械抛光。其高效抛光机理描述如下:一方面,氧化铝磨粒具有锋利的切削刃且自身硬度高,在过氧化氢和草酸的协同作用下,切削深度大,少量切削刃可以穿透表面膜,切削基体。另一方面,氧化铝磨粒具有多个切削刃,可以同时在多个切削轨迹上去除材料。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铁基材料超精密加工提供一种高效抛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氧化铝 高分散 聚丙烯酸钠 不锈轴承钢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不锈轴承钢套圈变形控制工艺改进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智勇 王鑫 刘传铭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0,共3页
薄壁不锈轴承钢套圈在原热处理工艺后存在变形,套圈直径变动量和端面翘曲达不到技术要求。采取高纯氮气进行淬火冷却,减少装炉量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薄壁套圈的热处理变形,合格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薄壁套圈 不锈轴承钢 热处理 淬火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和渗碳轴承钢标准的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波 于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69,共5页
2019年修订发布的GB/T 3086—2019《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和2016年修订发布的GB/T 3203—2016《渗碳轴承钢》与旧标准相比有较大变化。GB/T 3086—2019与2008版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按钢材最终用途分类,明确了钢丝直径允许偏差,加严了S,N... 2019年修订发布的GB/T 3086—2019《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和2016年修订发布的GB/T 3203—2016《渗碳轴承钢》与旧标准相比有较大变化。GB/T 3086—2019与2008版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按钢材最终用途分类,明确了钢丝直径允许偏差,加严了S,Ni含量要求,修改了低倍组织评定标准要求,修改了脱碳层深度要求及共晶碳化物评定方法等。GB/T 3203—2016与1982版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分类和代号”及“订货内容”3章,增加了G23Cr2Ni2Si1Mo牌号及相关技术要求,加严了S,P含量并增加了Al,Ti,Ca,O,H含量要求等。就主要修改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渗碳轴承钢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不锈轴承钢原始奥氏体晶界显示方法试验
4
作者 于芸 王明杰 +2 位作者 宋华华 焦晶明 刘汇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4,共2页
含氮不锈轴承钢的耐腐蚀性和接触疲劳寿命等性能均远远优于传统高碳铬不锈轴承钢,通过改变腐蚀剂配方、腐蚀温度与时间等一系列参数的试验,给出了显示含氮不锈轴承钢原始奥氏体晶界的最佳腐蚀剂配方及腐蚀方法。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含氮不锈轴承钢 腐蚀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18Mo轴承钢中碳化物控制的工艺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曲波 刘海定 +3 位作者 赵安中 王金太 刘应龙 赵帅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真空感应熔炼+电渣重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冶炼的9Cr18Mo轴承钢为对象,采用金相、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加工工艺对碳化物尺寸、均匀性和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拔长,最大碳化物尺寸为31.45μm,碳化物不均匀度为3.5... 以真空感应熔炼+电渣重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冶炼的9Cr18Mo轴承钢为对象,采用金相、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加工工艺对碳化物尺寸、均匀性和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拔长,最大碳化物尺寸为31.45μm,碳化物不均匀度为3.5级;采用镦粗→拔长,最大碳化物尺寸约为28.45μm,碳化物不均匀度为2.5级;采用镦粗→拔长→扩散退火→拔长,最大碳化物尺寸为22.95μm,碳化物不均匀度为2.0级;淬-回火后,钢中大颗粒碳化物都是M7C3型和M23C7型,与普通方法生产的9Cr18Mo钢中碳化物类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轴承钢 碳化物 扩散退火 锻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不锈钢与高碳铬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明杰 宋华华 +2 位作者 于芸 刘汇河 陈小超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27,共3页
对40Cr15Mo2VN含氮不锈钢和G95Cr18高碳铬不锈钢淬回火前碳化物的分布情况,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接触疲劳寿命及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对比评价了40Cr15Mo2VN钢的性能,为该钢在轴承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含氮不锈轴承钢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