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城区不透水地面的自动提取——以南京中心城区提取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宇 吴国平 刘东 《遥感信息》 CSCD 2013年第6期66-71,共6页
城市不透水地面覆盖比例是评估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本文结合面向对象和基于像元方法在地物提取方面的优势,从IKONOS多光谱影像中自动提取中心城区不透水地面。该方法首先由影像计... 城市不透水地面覆盖比例是评估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本文结合面向对象和基于像元方法在地物提取方面的优势,从IKONOS多光谱影像中自动提取中心城区不透水地面。该方法首先由影像计算NDVI、NDWI、HSV表色系,并通过OTSU算法和色调H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得到植被、水体、裸土的专题图;然后,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去除水体图层中的阴影;最后,通过布尔运算,由植被、水体、裸土专题图得到不透水地面专题图。文中使用南京的IKONOS多光谱影像数据,通过所提方法自动提取了中心城区的不透水地面。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地面提取整体效果较好,提取的用户精度为93.40%、生产者精度为95.83%、Kappa系数为8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不透水地面 自动提取 布尔运算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密云县城区地面不透水程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谭衢霖 徐东彪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试验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分类分析的城区地面不透水程度分析制图方法,包括:对城区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对分割生成的影像对象层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再在分类的层上执行基于分类的融合,从而获得城区与非城区分... 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试验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分类分析的城区地面不透水程度分析制图方法,包括:对城区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对分割生成的影像对象层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再在分类的层上执行基于分类的融合,从而获得城区与非城区分布范围的影像对象层;第2次分割影像,获得表示城区独立结构单元的完全不透水地面影像对象层,对该层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第3次分割影像,获得表示城区不同地块的影像对象层,结合第1次和第2次影像分割对象层分类的特征信息对该层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把城区地块按不透水程度大小进行分类;最后输出第3次分割的影像对象层分类结果图,即获得城区地面不透水程度分析图.试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是一种适于分析城区地面不透水程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地面 面向对象 影像分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0
3
作者 耿润哲 王晓燕 +1 位作者 吴在兴 欧春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2-1420,共9页
选取我国北方地区以圩区为主要形式的北运河下游农业灌溉区——天津武清区和北辰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监测,采用美国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降雨径流模型(SCS-CN)、综合径流系数法等,结合GIS技... 选取我国北方地区以圩区为主要形式的北运河下游农业灌溉区——天津武清区和北辰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监测,采用美国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降雨径流模型(SCS-CN)、综合径流系数法等,结合GIS技术,分别估算了透水地面和不透水地面的氮磷负荷量。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总氮、总磷的年负荷量分别为2865.04t.a-1和101.22t.a-1,不透水地面所产生的TN、TP负荷量分别占研究区污染负荷总量的81%和67%,透水地面所产生的TN、TP负荷量分别占研究区污染负荷总量的19%和33%(且污染物形态以溶解态为主,分别达到了81%和74%)。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主要来源于村庄(贡献率为49%)、城镇(贡献率为17%)和耕地(贡献率为16%),而总磷主要来源于村庄(贡献率为31%)、耕地(贡献率为23%)和城镇(贡献率为19%)。从产污强度来看,城镇用地是最高的,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负荷估算 北运河下游灌溉区 透水地面 不透水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降水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若兰 闫菲泽 +1 位作者 肖硕凌 何瑞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078-1087,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流域的降水过程,确定土地利用和降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区域空间规划,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时空转移矩阵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对1985—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8 km降水数据进行详尽分析。结果表明,1985...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流域的降水过程,确定土地利用和降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区域空间规划,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时空转移矩阵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对1985—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8 km降水数据进行详尽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5年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耕地和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森林、不透水地面和草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一年四季降水呈分异趋势。利用GIS绘制的7月最大降水量中心标准椭圆呈从大到小的变化趋势,表明降水呈集中化趋势;不透水地面几何中心分布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但7月降水中心线性关系不明显。土地利用和降水的相关系数表明,影响降水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湿地>荒地>不透水地面>森林>草地>耕地>雪/冰>水体>灌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流域降水 降水中心 标准椭圆 不透水地面几何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