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级不连续循环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姜德义
刘文浩
+2 位作者
陈结
潘孝康
孙中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1-637,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在不连续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在常规疲劳加载路径中加入时间间隔,对比开展了混凝土的常规疲劳试验和不连续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连续疲劳试验中,加入时间间隔后的应力循环产生的残余应变(塑性变形)明显大于加...
为研究混凝土在不连续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在常规疲劳加载路径中加入时间间隔,对比开展了混凝土的常规疲劳试验和不连续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连续疲劳试验中,加入时间间隔后的应力循环产生的残余应变(塑性变形)明显大于加入时间间隔前的应力循环产生的残余应变;时间间隔效应从0.062的应力水平开始影响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并逐步增强,至应力水平为0.25后趋于稳定;时间间隔后循环内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于时间间隔前循环内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不连续疲劳损伤累积速度明显大于常规疲劳损伤,混凝土的不连续疲劳寿命远小于常规疲劳寿命;混凝土不同组分间的残余应力在时间间隔内持续作用,致使裂隙持续扩展,造成时间间隔后循环内残余变形较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不连续疲劳
时间间隔
残余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级不连续循环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姜德义
刘文浩
陈结
潘孝康
孙中光
机构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试验室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1-63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助项目(2016ZX05045-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8042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044)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5jcyjA90011)
文摘
为研究混凝土在不连续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在常规疲劳加载路径中加入时间间隔,对比开展了混凝土的常规疲劳试验和不连续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连续疲劳试验中,加入时间间隔后的应力循环产生的残余应变(塑性变形)明显大于加入时间间隔前的应力循环产生的残余应变;时间间隔效应从0.062的应力水平开始影响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并逐步增强,至应力水平为0.25后趋于稳定;时间间隔后循环内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于时间间隔前循环内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不连续疲劳损伤累积速度明显大于常规疲劳损伤,混凝土的不连续疲劳寿命远小于常规疲劳寿命;混凝土不同组分间的残余应力在时间间隔内持续作用,致使裂隙持续扩展,造成时间间隔后循环内残余变形较快发展.
关键词
混凝土
不连续疲劳
时间间隔
残余应变
Keywords
concrete
discontinuous fatigue
time interval
residu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TU47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级不连续循环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姜德义
刘文浩
陈结
潘孝康
孙中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