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显文 范廷恩 +3 位作者 张晶玉 田楠 王海峰 肖大坤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储层不连续界限是指由于沉积作用、成岩改造及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储层中形成的岩性尖灭、砂体叠置、物性变化及小断层等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限统称,它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河道砂体的叠置程度,建立了考虑“厚... 储层不连续界限是指由于沉积作用、成岩改造及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储层中形成的岩性尖灭、砂体叠置、物性变化及小断层等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限统称,它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河道砂体的叠置程度,建立了考虑“厚度、高程、叠置范围”的河流相储层结构“三参数”概念模型及6类储层结构类型敏感属性图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尖灭型、接触型、切叠型和叠加型”4类储层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特征。其中,尖灭型界限,地震响应表现为砂、泥岩的岩性变化特征,界限为岩性尖灭线,储层基本不连通;接触型界限,地震响应表现为砂岩厚度的变化特征,界限为“强—弱—强”的振幅类属性变化特征,储层具有一定的连通性但相对较差;切叠型和叠加型储层界限,地震响应表现为两期砂体叠置厚度与高程差的变化,由振幅类与波形类属性表征,在无明显夹层的情况下,储层连通性较好。储层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时间采样率越小、主频越高、道间距越小,地震响应特征越明显。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储层结构平面分区的不连续界限预测方法,通过砂、泥岩相的识别,可以实现尖灭型界限的提取;通过砂岩岩相内地震属性的梯度变化求取不连续界限,基于界限及两侧的属性“强—弱—强”的相对关系,可以实现接触型和切叠型界限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砂体叠置样式 储层不连续界限 敏感地震属性 不连续界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大坤 范廷恩 +3 位作者 范洪军 张显文 张利军 张晶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油藏内部普遍存在阻碍或影响流体渗流的不连续界限,由于尺度小且难识别,不连续界限的等效表征是地质建模的主要技术手段。选取海上新近系河流相复合砂体,对其内部发育的接触型、切叠型、堆叠型3种不连续界限开展了等效表征方法研究。设... 油藏内部普遍存在阻碍或影响流体渗流的不连续界限,由于尺度小且难识别,不连续界限的等效表征是地质建模的主要技术手段。选取海上新近系河流相复合砂体,对其内部发育的接触型、切叠型、堆叠型3种不连续界限开展了等效表征方法研究。设计了机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基础方案,分别从连通网格数量、渗透率变化、传导率变化等3个方面开展了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连通网格数量的等效表征方法较适合于接触型界限,基于模型渗透率的方法较适合于切叠型界限,基于网格面传导能力的方法更适合于堆叠型界限。心滩坝的等效表征实验及海上油田复合砂体表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储层不连续界限的精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复合砂体 不连续界限 等效表征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限对剩余油分布及布井策略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谭先红 范廷恩 +2 位作者 张利军 梁旭 肖大坤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河流相储层内部夹杂着诸多影响地层渗流的不连续界限,研究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优化布井策略,对此类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复合砂体构型理论成果,建立了不同级别不连续界限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在大井距开发条件下,不连... 河流相储层内部夹杂着诸多影响地层渗流的不连续界限,研究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优化布井策略,对此类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复合砂体构型理论成果,建立了不同级别不连续界限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在大井距开发条件下,不连续界限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河流相储集层不连续界限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图版;根据不连续界限两侧砂体叠置关系,将河流相不连续界限归纳为3种接触模式,基于界限规模和连通能力认识,结合界限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提出了水平井穿不连续界限的布井策略。选取渤海某河流相油田进行了成果应用,根据示踪剂产出分析结果和新钻调整井生产效果认为,本文研究具有较好地适用性,对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井位部署和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不连续界限 砂体构型 剩余油 布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范廷恩 王海峰 +1 位作者 胡光义 宋来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5,共10页
以河流相沉积模式和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为指导,以预测和表征储层内部渗流屏障为目的,基于海上油田开发的资料基础和技术手段,提出了开发地质新概念——储层不连续界限,即由于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因素,在储层内部形成的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 以河流相沉积模式和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为指导,以预测和表征储层内部渗流屏障为目的,基于海上油田开发的资料基础和技术手段,提出了开发地质新概念——储层不连续界限,即由于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因素,在储层内部形成的对流体流动产生影响的各类界限统称,其中沉积成因的不连续界限是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河流弯道中的螺旋流及其对河床与堤岸产生的剪切力,是控制河流迁移演化和沉积物堆积规律的关键因素,是形成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限的本质动力机制。与复合砂体构型级次相对应,河流相储层不连续界限具有复合河道带、单河道带、复合点坝和点坝等层次特征,并可划分为尖灭、接触、切叠和叠加等结构关系。储层不连续界限以各种泥质、粉砂质沉积体或物性较差的非渗透性、弱渗透性界面等形式存在,是影响地下流体流动、控制注入水波及系数的关键地质因素;开展储层不连续界限预测和表征研究,有助于优化注采结构、提高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不连续界限 河流相 层次特征 结构关系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