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的再认识
1
作者 周亨元 《现代法学》 1988年第5期17-20,共4页
(一) 正确理解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涵义,是正确贯彻执行这一原则的前提条件。所以首先应当阐明它的确切涵义。我个人理解,所谓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是说我们在刑事诉讼中,无论是认定案情或判处案件,都必须重视和依靠证据,事实,以此来作为认... (一) 正确理解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涵义,是正确贯彻执行这一原则的前提条件。所以首先应当阐明它的确切涵义。我个人理解,所谓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是说我们在刑事诉讼中,无论是认定案情或判处案件,都必须重视和依靠证据,事实,以此来作为认定案情和判决案件的根据。为此,就必须重视和依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决不能轻易相信被告人的口供(包括供述和辩解),以口供作为认定案情和判决案件的根据。换句话说,就是在认定案情和判处案件时,要特别注重事实,注重反映案件事实的其他证据材料,而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被告人的口供上。为此,就要着重于对其他证据材料的收集,而不是着重于获取被告人的口供。那么,口供算不算证据?有的同志提出,既然提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似乎口供就不在证据之列。有的同志甚至明确提出,被告人的口供没有证据意义。应该说,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从形式看问题,把口供和证据对立起来。被告人的口供,当然算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1条明确规定,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证据种类之一。被告人的口供经过查证属实,也同样可以作为司法人员认定案情、判决案件的一种根据。法律上把口供从证据中单独提出来,与之相提并论,并不是把口供排斥在证据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口供 不轻信口供 证据材料 重证据 刑事诉讼法 证据种类 贯彻执行 正确理解 调查研究 审查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审查
2
作者 钟永年 王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受贿案件在已查获案件中占很大比例。根据这类案件的特点,研究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审查确认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揭示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特点,提出对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审查方法,从而探讨这类案件保证... 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受贿案件在已查获案件中占很大比例。根据这类案件的特点,研究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审查确认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揭示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特点,提出对受贿案件被告人口供的审查方法,从而探讨这类案件保证办案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案件 初供 翻供 串供 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胜利(笔谈)——坚决拥护对林、江反革命集团案的正义审判
3
作者 王嘉惠 张警 +3 位作者 周应德 黄贤俊 邓又天 常怡 《现代法学》 1981年第1期24-26,20,共4页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江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的终审判决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护,我院广大教职员工在林、江反革命集团制造的十年浩劫中曾深受其害,对今日正义伸张,元凶伏法更觉欢欣鼓舞,感慨万千。本刊编辑部于春节前邀请我院部...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江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的终审判决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护,我院广大教职员工在林、江反革命集团制造的十年浩劫中曾深受其害,对今日正义伸张,元凶伏法更觉欢欣鼓舞,感慨万千。本刊编辑部于春节前邀请我院部分领导干部和教师发表感想,现将笔谈内容摘要刊载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青反革命集团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 正义 公开审判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以法治国 终审判决 不轻信口供 主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是如何运用证据认定犯罪的——一件杀人案的审理札记
4
作者 赵夏生 徐一闻 《现代法学》 1982年第4期56-57,共2页
被告人金海铨,男,三十五岁,中专文化,浙江嵊县明山公社方家大队社员。近年来,被告人常与被害人汪正祥赌博,多次输钱给汪。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被告人在汪正祥家吃晚饭后,骗汪同去梁家庄赌博,两人行至飞凤岭水库旁,金乘汪不备,用石块猛击... 被告人金海铨,男,三十五岁,中专文化,浙江嵊县明山公社方家大队社员。近年来,被告人常与被害人汪正祥赌博,多次输钱给汪。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被告人在汪正祥家吃晚饭后,骗汪同去梁家庄赌博,两人行至飞凤岭水库旁,金乘汪不备,用石块猛击汪头部,后扼住汪的颈部致汪呼吸衰竭,又用石块击汪头、面,将汪杀死。被告杀人后,移尸田坎下,用稻草遮盖尸体和凶杀现场,摘取了被害人身上的钥匙回家。次日上午,被告用从被害人身上摘取的钥匙到被害人家行窃,后逃住天台县岳母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被告人 证据认定 呼吸衰竭 犯罪 天台县 不轻信口供 审理 赌博 证人证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应有统一见解
5
作者 张积成 《现代法学》 1985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最近看了几本书,讲法很不一致,如唐永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概论》(群众出版社版)中讲有八条原则;邓崇范的《刑事诉讼法概论》(吉林出版社版)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 回避原则 不轻信口供 概论 见解 出版社 辩护制度 重证据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讯逼供为什么构成犯罪?
6
作者 郭裕 赵长青 《现代法学》 1981年第3期40-42,34,共4页
刑讯逼供罪,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 刑讯逼供罪,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从重论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也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这些规定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逼供罪 我国刑法 刑事诉讼法 国家工作人员 违法犯罪 变相肉刑 公民人身权 不轻信口供 冤假错案 广大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第三部分)——《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7
作者 聂世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5期30-35,共6页
我国学者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进步作用,肯定了以下几点:(1)自由心证制度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它反映了除封建地主、贵族以外各阶级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搞刑讯逼供、有... 我国学者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进步作用,肯定了以下几点:(1)自由心证制度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它反映了除封建地主、贵族以外各阶级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搞刑讯逼供、有罪推定、主观妄断,只讲等级、不讲人道、侮辱人格、无视人权等,与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主张完全背谬的。“自由心证”制度是对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一个彻底否定。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制度 实事求是 自由心证制度 刑讯逼供 资产阶级 内心确信 证据事实 法定证据制度 不轻信口供 被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第三部分)
8
作者 聂世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6期25-26,11,共3页
1.“实事求是的客观验证”完全符合我国的司法实际。我们党在司法实践中一贯坚持和发扬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证据口供都必须经过查对,反对逼供信,禁止肉刑的一整套指导原则,就包含着“实事求是的... 1.“实事求是的客观验证”完全符合我国的司法实际。我们党在司法实践中一贯坚持和发扬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证据口供都必须经过查对,反对逼供信,禁止肉刑的一整套指导原则,就包含着“实事求是的客观验证”的意思。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这些指导原则给予充分肯定。2.实行“实事求是的客观验证”原则,有利于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保障案件的质量;有利于克服和防止主观臆断,促使司法工作人员更加重证据,重视调查研究。建国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证据制度 实事求是 刑事诉讼法 内心确信 调查研究 自由心证制度 不轻信口供 客观真实 主观臆断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同被告人供述的类别及其证明力
9
作者 徐益初 《政治与法律》 1987年第2期54-56,共3页
共同被告人供述的类别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为六种,共同被告人供述究竟是属于被告人供述,还是属于证人证言?还是兼有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的双重性格?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 共同被告人供述的类别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为六种,共同被告人供述究竟是属于被告人供述,还是属于证人证言?还是兼有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的双重性格?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供述 证明力 共同被告 证人证言 刑事诉讼法 补强证据 不轻信口供 共犯 犯罪事实 审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案评介(三则)
10
作者 程幸超 黄允恒 《现代法学》 1980年第1期65-66,共2页
在封建社会里,“朕即国家”,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这就决定了整个封建主义的法律必然是专横独断的.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也有少数比较明智的皇帝,能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主张维护封建法律的统一和稳定,反对滥施... 在封建社会里,“朕即国家”,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这就决定了整个封建主义的法律必然是专横独断的.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也有少数比较明智的皇帝,能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主张维护封建法律的统一和稳定,反对滥施刑罚,出入人罪.即使在“坐堂问案”的审判形式下,也有些司法官吏能比较地注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下面所选的三个古案,都是见于正史的.我们略加评语,以资览古监今.标题是编者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封建法律 唐太宗 刑罚 酿酒 官吏 刘备 陛下 不轻信口供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