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床板摩擦力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小培 李成辉 王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2,共5页
为解决道岔尖轨不足位移问题,根据尖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尖轨不足位移计算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滑床板表面摩擦系数取值下尖轨不足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摩擦力是导致尖轨产生不足位移的主要原因;尖轨不足位移随滑... 为解决道岔尖轨不足位移问题,根据尖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尖轨不足位移计算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滑床板表面摩擦系数取值下尖轨不足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摩擦力是导致尖轨产生不足位移的主要原因;尖轨不足位移随滑床板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基本成线性递增关系;最后牵引点距尖轨跟端间间距越大,摩擦系数对不足位移的影响也越大。减小摩擦力和优化牵引点间距能够较好地控制尖轨不足位移。提出设置滚轮式滑床板方案,将轨底与滑床板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并优化滚轮式滑床板布置方式,进一步减小了尖轨不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足位移 道岔尖轨 滑床板摩擦力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平 马晓川 +1 位作者 王健 徐井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8,共6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够分析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影响的计算模型,分析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作用,以及使用差动装置调整尖轨不足位移后,尖轨转换的扳... 研究目的:为研究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力及不足位移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够分析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影响的计算模型,分析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作用,以及使用差动装置调整尖轨不足位移后,尖轨转换的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1)差动装置对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效果明显,尖轨的最大不足位移值由1.64 mm降低为0.49 mm;(2)仿真计算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后的6次扳动过程,尖轨最大不足位移没有发生明显的反弹现象;(3)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后,由于尖轨线形的改变,扳动力发生较大幅度的降低;(4)相比传统的尖轨不足位移调整方法,差动装置对高速道岔尖轨不足位移的调整效果较好;(5)该研究结论能够指导高速道岔的尖轨不足位移调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不足位移 差动装置 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足位移对高速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小培 李成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90,共5页
为揭示道岔不足位移对高速行车的影响,根据高速道岔、列车的结构特点、力学特性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以高速列车直向350km/h、侧向80km/h通过350km/h客运专线18号无砟道岔为例,分析不同不足位移情形下车辆和... 为揭示道岔不足位移对高速行车的影响,根据高速道岔、列车的结构特点、力学特性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以高速列车直向350km/h、侧向80km/h通过350km/h客运专线18号无砟道岔为例,分析不同不足位移情形下车辆和道岔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尖轨、心轨不足位移对列车动轮载、钢轨动应力影响较小,对轮缘力、车体横向加速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影响较大;不足位移会严重影响高速列车直、侧向过岔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影响高速道岔正常工作状态;牵引转换设计时,应严格控制道岔尖轨、心轨不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不足位移 动力特性 动轮载 脱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蔡小培 李成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了控制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心轨转换仿真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分析不同牵引点布置方式下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牵引点扳动力随摩擦系... 为了控制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心轨转换仿真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分析不同牵引点布置方式下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牵引点扳动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基本成递增关系,扳动力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克服滑床板的摩擦力;采用减摩措施、增设牵引点可以减小扳动力和不足位移;在最后一牵引点至跟端间设置反变形,可使不足位移控制在客运专线要求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双肢心轨 仿真模型 扳动力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号可动心轨道岔不足位移的ANSYS仿真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井国庆 李成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大号码提速道岔和高速道岔中道岔可动心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ANSYS,以UIC60D钢轨为准,根据短心轨跟端4种不同处理方式分别建立模型仿真分析,得到其随摩擦系数、牵引点布置等参数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 可动心轨 不足位移 摩擦系数 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肢弹性可弯心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乐平 李成辉 《路基工程》 2009年第4期165-167,共3页
考虑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及转换过程中的线性和非线性因素的作用,以UIC60D双肢弹性可弯心轨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NSYS程序,分析了滚轮式滑床台对心轨的扳动力及不足位移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心轨 扳动力 不足位移 控制 设置滚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轨不足位移弹簧分动装置方案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秋吉 孙晓勇 +1 位作者 杨树仁 张立军 《铁道通信信号》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针对高速道岔转换过程中尖轨存在不足位移的现象,提出了尖轨不足位移弹簧分动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并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分析了弹簧分动装置对尖轨施加的作用力与尖轨位移的相互关系。该弹簧分动装置对尖... 针对高速道岔转换过程中尖轨存在不足位移的现象,提出了尖轨不足位移弹簧分动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并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分析了弹簧分动装置对尖轨施加的作用力与尖轨位移的相互关系。该弹簧分动装置对尖轨的施力方向合理,可同时减小密贴尖轨和斥离尖轨在道岔转换过程中的不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转换 密贴尖轨 斥离尖轨 不足位移 弹簧分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尖轨不足位移试验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欢 王成伟 《铁道技术监督》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影响道岔尖轨不足位移因素很多,超限的不足位移,会影响行车安全。借鉴已有对消除不足位移的研究,在不改变道岔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增加尖轨矢度从而增加尖轨反变形能力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获取数据要求、设置尖轨... 影响道岔尖轨不足位移因素很多,超限的不足位移,会影响行车安全。借鉴已有对消除不足位移的研究,在不改变道岔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增加尖轨矢度从而增加尖轨反变形能力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获取数据要求、设置尖轨加弯方案,通过试验验证,开展针对道岔制造技术及工艺改进的研究,试验结果说明通过精细顶调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足位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尖轨 转换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推力辊轮装置整治尖轨不足位移研究
9
作者 闫秋吉 《铁道通信信号》 2022年第9期50-53,共4页
针对高速道岔转换过程中尖轨存在不足位移的问题,提出弹簧推力辊轮(STR)装置。介绍了STR装置的结构组成、安装方式、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等;通过受力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STR装置可有效减小密贴尖轨在道岔转换过程中的不足位移,可应用于... 针对高速道岔转换过程中尖轨存在不足位移的问题,提出弹簧推力辊轮(STR)装置。介绍了STR装置的结构组成、安装方式、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等;通过受力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STR装置可有效减小密贴尖轨在道岔转换过程中的不足位移,可应用于整治高速铁路大号码道岔尖轨不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推力辊轮(STR)装置 道岔 密贴尖轨 斥离尖轨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转辙器结构及牵引动程优化研究
10
作者 王璞 赵振华 +2 位作者 马俊琦 严佳 王树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4,共8页
搭建18号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并分析可动段长度、尖轨预弯、固定端扣件支距以及滑床板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建议采用减小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方法来控制不足位移,将尖轨固定端前移600 mm,不足位移... 搭建18号高速道岔尖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并分析可动段长度、尖轨预弯、固定端扣件支距以及滑床板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建议采用减小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方法来控制不足位移,将尖轨固定端前移600 mm,不足位移可减小8.6%。对转辙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将直、曲尖轨最后一块滑床板修改为固定垫板。底板尺寸保持不变,滑床台上方增设2个铁座扣压尖轨,铁座非工作边竖立面设计为斜面,减小底部宽度以适应滑床台上的有限空间;仍采用同规格弹性夹扣压基本轨,取消滑床台压舌缺口。针对优化结构对转辙器牵引动程进行匹配优化,基于有限元理论,充分考虑尖轨实际受力特征及空间变截面特性,建立转辙器区尖轨斥离状态弹性变形线形的精细化计算模型。基于数值试验结果,建议新型高速道岔转辙器区第1牵引点动程保持不变,第2牵引点动程由原来的118 mm增加至124 mm,第3牵引点动程由原来的71 mm增加至75 mm,可确保最小轮缘槽留有与既有高速道岔相同的安全裕量,同时可改善尖轨的变形协调性,有利于提升其长期服役状态及寿命,第3牵引点扳动力比既有高速道岔略有增加,但仍远小于限值要求。本文研究可为速度为400 km/h高速道岔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不足位移 结构优化 牵引动程 道岔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振动响应的道岔区结构性病害合理评价指标分析
11
作者 梁志明 杨飞 +3 位作者 戚志刚 谷永磊 孙加林 代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高速道岔结构不平顺,充分考虑车辆、转向架、轮对等关键部件弹性体振动模态影响及道岔部件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建立车辆-道岔系统柔性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尖轨及心轨典型结构病害(降低值偏差、不足位移)对振动响应的... 为了更好地评估高速道岔结构不平顺,充分考虑车辆、转向架、轮对等关键部件弹性体振动模态影响及道岔部件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建立车辆-道岔系统柔性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尖轨及心轨典型结构病害(降低值偏差、不足位移)对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及敏感性指标,明确了针对典型结构病害的合理评价指标;结合大量检测数据的概率统计分析,给出了评价指标的通常控制值。结果表明:宜选取轮轨垂向力作为尖轨及心轨降低值偏差的评价指标,基本轨侧、直尖轨侧轮轨垂向力的通常管理值分别为65.0、67.7 kN;宜选取车体横向加速度作为尖轨及心轨不足位移偏差的评价指标,车体横向加速度的通常管理值为0.0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结构不平顺 数值模拟 降低值偏差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转换锁闭结构力学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井芒 王平 +1 位作者 陈嵘 徐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2-707,共6页
为指导高速道岔转换锁闭结构的优化设计,根据道岔区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转换锁闭结构动态受力计算模型;以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单开道岔转辙器外锁闭装置为例,研究了列车过岔速度、尖轨不足位移和顶铁离缝等... 为指导高速道岔转换锁闭结构的优化设计,根据道岔区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转换锁闭结构动态受力计算模型;以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单开道岔转辙器外锁闭装置为例,研究了列车过岔速度、尖轨不足位移和顶铁离缝等对转换锁闭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过岔速度对转换锁闭结构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当过岔速度为250 km/h时,其受力及变形到达最大;存在一定的尖轨转换不足位移,有利于改善转换锁闭结构的受力状态;顶铁离缝的增加使转换锁闭结构的受力几乎呈线性增加,在道岔运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顶铁离缝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锁闭钩 列车荷载 不足位移 顶铁离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心轨道岔转换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井芒 王平 +1 位作者 谢铠泽 孙晓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指导可动心轨道岔转换结构优化设计,根据道岔区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可考虑转换结构实际特性的车辆-道岔动力学模型,以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道岔可动心轨辙叉外锁闭装置为例,分析心轨不足位移,顶铁离缝和扣件横向刚度等对... 为指导可动心轨道岔转换结构优化设计,根据道岔区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可考虑转换结构实际特性的车辆-道岔动力学模型,以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道岔可动心轨辙叉外锁闭装置为例,分析心轨不足位移,顶铁离缝和扣件横向刚度等对心轨转换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心轨第一牵引点处转换结构力学性能主要受不足位移影响,其受力及变形随着心轨不足位移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增长关系,故在道岔运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心轨不足的出现;心轨第二牵引点处转换结构力学性能主要受顶铁离缝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在顶铁离缝小于1 mm范围内,其受力及变形随着顶铁离缝增大而减小,之后影响较小;扣件横向刚度变化对转换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结构 不足位移 顶铁离缝 扣件横向刚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小号码道岔转换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1 位作者 张梦楠 徐井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为解决小号码道岔转换设计中转换力和不足位移的问题,基于有限元的方法,以10号道岔为例,分别建立尖轨和心轨的有限元模型,着重分析了滑床板摩擦系数、扣件横向刚度以及夹异物对道岔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力和不足位移随滑床板摩擦... 为解决小号码道岔转换设计中转换力和不足位移的问题,基于有限元的方法,以10号道岔为例,分别建立尖轨和心轨的有限元模型,着重分析了滑床板摩擦系数、扣件横向刚度以及夹异物对道岔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力和不足位移随滑床板摩擦系数的减小而减小,随扣件横向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牵引点附近存在夹异物时会导致道岔转换不到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号码道岔 有限元 转换力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漫 刘成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37,142,共4页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规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轨电车槽型轨尖轨转换模型,分析滑床板摩擦系数、钢轨密贴段刚度、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扣板位置对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规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轨电车槽型轨尖轨转换模型,分析滑床板摩擦系数、钢轨密贴段刚度、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扣板位置对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床板摩擦系数的增加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均增加,大致呈线性增长趋势;尖轨从反位扳到定位时牵引点转换力与密贴段刚度取值无关,尖轨从定位扳到反位时密贴段刚度较小的情况下尖轨牵引点转换力不发生改变,密贴段刚度达到1 000 k N/m并继续增加时尖轨牵引点转换力急剧增加;随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的增大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增加,不足位移变化较小;扣板距尖轨跟端越远尖轨牵引点所需转换力越大,尖轨最大不足位移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道岔 有限元分析 尖轨转换 转换力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相离型曲线尖轨9号道岔的扳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大新 曾向荣 《都市快轨交通》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新型相离型曲线尖轨9号道岔的扳动力计算模型,分析摩擦系数、尖轨动程、尖轨与滑床板密贴、道岔轨底坡等取决于安装及维修状态的因素,以及对尖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影响,提出在铺设及养护维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探...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新型相离型曲线尖轨9号道岔的扳动力计算模型,分析摩擦系数、尖轨动程、尖轨与滑床板密贴、道岔轨底坡等取决于安装及维修状态的因素,以及对尖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影响,提出在铺设及养护维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探讨9号道岔取消第2牵引点的可行性,认为在目前的尖轨结构下保持2点牵引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道岔 曲线尖轨 扳动力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转辙器扳动力计算软件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翟淼 陈小平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4-76,共3页
在考虑道岔扳动力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平台,利用其自有的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转辙器扳动力计算软件。实现了各种道岔转辙器部分扳动力、反弹力、不足位移及轮缘槽宽的计算分析功能,为各种道岔转... 在考虑道岔扳动力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计算平台,利用其自有的APD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转辙器扳动力计算软件。实现了各种道岔转辙器部分扳动力、反弹力、不足位移及轮缘槽宽的计算分析功能,为各种道岔转辙器的转换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轨扳动力 不足位移 轮缘槽宽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12号道岔尖轨转换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司道林 王猛 +3 位作者 王树国 葛晶 王璞 侯博文 《中国铁路》 2021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适应轴重27 t重载铁路发展需要设计的重载铁路12号道岔,其线型、尖轨结构参数与既有道岔结构明显不同。为分析重载铁路12号道岔尖轨转换特性,基于ANSYS中三维梁单元BEAM188的变截面特性建立尖轨有限元模型,计算尖轨转换过程中的不足... 为适应轴重27 t重载铁路发展需要设计的重载铁路12号道岔,其线型、尖轨结构参数与既有道岔结构明显不同。为分析重载铁路12号道岔尖轨转换特性,基于ANSYS中三维梁单元BEAM188的变截面特性建立尖轨有限元模型,计算尖轨转换过程中的不足位移、轮缘槽宽度、牵引力以及尖轨弯曲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尖轨转换不足位移小于1 mm,轮缘槽宽度最小值达到75.75 mm,转换过程中尖轨跟端产生的轨底拉、压应力峰值分别为45.5、58.2 MPa,第1、2牵引点处牵引力分别为1.195、4.085 kN。因此,重载铁路12号道岔尖轨设计参数、转辙机布置方案可保证道岔几何尺寸满足限值要求,弯曲应力远小于钢轨屈服极限,牵引力小于转辙机额定转换力,可保证尖轨正常转换,为重载铁路道岔安全运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12号道岔 有限元模型 变截面 尖轨转换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端轨底刨切对尖轨转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瑞东 王树国 +1 位作者 王璞 杨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2,146,共4页
根据客专线18号道岔尖轨的结构特征、受力特点及转换机理,采用MIDAS/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尖轨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根据尖轨转换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分析在转换过程中尖轨所需克服的主要阻力,并分析尖轨跟端轨底刨... 根据客专线18号道岔尖轨的结构特征、受力特点及转换机理,采用MIDAS/Civil和ANSYS软件建立尖轨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根据尖轨转换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分析在转换过程中尖轨所需克服的主要阻力,并分析尖轨跟端轨底刨切宽度和刨切长度的变化对尖轨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尖轨第1牵引点最大扳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摩擦力与密贴反力;第2、第3牵引点最大扳动力主要用于克服摩擦力与抗弯反力;增加尖轨跟端工作边轨底刨切宽度可降低尖轨转换时的扳动力,但不足位移会增大;改变刨切长度对尖轨扳动力与不足位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尖轨转换 模型试验 轨底刨切 扳动力 不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机牵引60 kg/m钢轨9号道岔转辙器转换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壮 骆焱 +1 位作者 张东风 刘婷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1,共7页
以单机牵引60 kg/m钢轨9号道岔转辙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尖轨初始内力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滑床台摩阻力、牵引动程、尖轨固定端扣件数量对转辙器转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床台摩擦因数增大时,不足位移和转换力显著增加... 以单机牵引60 kg/m钢轨9号道岔转辙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尖轨初始内力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滑床台摩阻力、牵引动程、尖轨固定端扣件数量对转辙器转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床台摩擦因数增大时,不足位移和转换力显著增加,最小轮缘槽宽度减小,滑床台的摩擦因数是影响道岔转辙器转换能力的关键因素,摩擦因数由0.25增加到0.40时,曲、直尖轨不足位移分别增加了39%和37%,转换力增加了36.2%;牵引动程增大时,最小轮缘槽宽度增加,不足位移和转换力受影响较小,在结构设计阶段可适当增加牵引点动程;尖轨固定端扣件组数增加时,不足位移显著降低,最小轮缘槽宽度减小,转换力变化不大,适当增加扣件组数有利于降低尖轨不足位移,但需考虑对最小轮缘槽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单机牵引 理论分析 转换特性 道岔转辙器 摩擦因数 不足位移 最小轮缘槽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