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86名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及其与不良用眼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娜 罗家有 +3 位作者 曾嵘 李雄伟 罗米扬 王质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7-989,991,共4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地区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并探讨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586名1-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结果在被调查者中,近视率为27....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地区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并探讨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586名1-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结果在被调查者中,近视率为27.3%,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16.0%,低于初中生(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采取近距离用眼、不良读写姿势、不良阅读方式以及在弱光照环境下读写等用眼行为的学生,其近视率分别为34.2%、31.6%、43.5%和31.3%,高于从不或偶尔采取上述不良用眼行为的学生(19.6%、22.9%、25.0%和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距离用眼、不良阅读方式为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有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年级学生 近视 不良用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聚集特征及多发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欣苑 吴立娟 +6 位作者 王尧 秦廷廷 乔昆 谷明宇 杨宇彤 李嘉妍 李星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发生现况及其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有效防控和政策措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5257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2种常见的小学... 目的了解北京市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发生现况及其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有效防控和政策措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5257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2种常见的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进行分类;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聚类;通过χ^(2)检验对比分析各类型人群的个人、家庭层面分布特征。结果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分4个维度,分别为用眼环境、用眼姿势、用眼距离、户外活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257名小学生能够聚集为3类,其中“复杂型”869人(5.7%),“普通型”7973人(52.3%),“单一型”6415人(42.0%);不同类型人群的用眼环境、用眼姿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维度的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分布特征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类型小学生的不良用眼行为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建议从个人、家庭层面,分别针对人群特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推动视力健康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不良用眼行为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