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副作用及症状群管理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安林静 张昕 +3 位作者 杨滢 沙花燕 黄顺 王亚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观察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伦伐替尼治疗后出现的相关症状及症状群,探讨症状、症状群管理对减少3级以上相关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导致停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目的观察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伦伐替尼治疗后出现的相关症状及症状群,探讨症状、症状群管理对减少3级以上相关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导致停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伦伐替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98例。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药物相关毒性判定标准,观察伦伐替尼相关副作用;以症状或症状群管理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导致伦伐替尼剂量减少或中断或终止治疗例数为主要终点。结果 98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观察,伦伐替尼相关副作用发生率> 20%,依次为高血压(42. 9%)、腹泻(33. 7%)、肝性脑病(30. 6%)、食欲减退(30. 6%)、蛋白尿(25. 5%)、疲乏(25. 5%)、手足综合征(22. 4%)、声音嘶哑(20. 4%)、体质量下降(20. 4%);3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54例(55. 1%),常见3级副作用是高血压(8. 2%),次之肝性脑病(6. 1%);4级不良反应发生1例(1%)。常见症状群依次为高血压蛋白尿症状群(56. 1%)、消化道综合征(50%)和疼痛综合征(36. 7%)。经过症状或症状群管理使相关不良事件导致伦伐替尼剂量减少或中断41例(41. 8%),终止治疗4例(4. 1%),低于REFLECT研究的52. 9%和8. 8%。结论伦伐替尼常见相关副作用是高血压和腹泻;高血压蛋白尿症状群、消化道综合征和疼痛综合征是主要症状群,症状群管理是降低不良事件导致终止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伦伐替尼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负荷与ATP负荷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慧 李文豪 +5 位作者 程功 陈亮 梁宸源 王依阳 蒋红英 姜瑞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09-2112,共4页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疗一直是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重点。腺苷注射液和ATP注射液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评估CMVD的临床常用负荷药物,两者有所关联,但具有显著区别。ATP是腺苷的前体,其价格低廉且血...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疗一直是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重点。腺苷注射液和ATP注射液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评估CMVD的临床常用负荷药物,两者有所关联,但具有显著区别。ATP是腺苷的前体,其价格低廉且血管扩张机制与腺苷类似,临床上常代替腺苷,但忽视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目的 比较腺苷负荷与ATP负荷在评估CMVD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因典型心绞痛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明确各支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直径<50%的患者1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组和ATP组,腺苷组88例,ATP组82例。腺苷组给予腺苷注射液负荷测定CFR,ATP组采用ATP负荷测定CFR,检测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扫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腺苷组相比,ATP组患者胸闷[61.0%(50/82)和20.4%(18/88)]、头晕[72.0%(59/82)和31.8%(28/88)]、头痛[68.3%(56/82)和11.4%(10/88)]、胃肠道不适[13.4%(11/82)和4.5%(4/88)]、心悸[69.5%(57/82)和5.7%(5/88)]、气促[40.2%(33/82)和2.3%(2/88)]、大汗[28.0%(23/82)和3.4%(3/88)]、潮热[19.5%(16/82)和2.3%(2/88)]、颜面潮红[13.4%(11/82)和4.5%(4/88)]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两组患者神经过敏、耳鸣、咽干、颈部不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ATP负荷相比,腺苷负荷测定CFR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腺苷负荷 三磷酸腺苷二钠负荷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带药抗胆碱能药物评价
3
作者 郑方芳 靳晶晶 +5 位作者 任艳丽 张椿英 赵美 孙爽 陈红 宋俊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带药中抗胆碱能药物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根据抗胆碱能认知负荷量表(anticholinergic cognit...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带药中抗胆碱能药物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根据抗胆碱能认知负荷量表(anticholinergic cognitive burden,ACB)评分分为抗胆碱能组223例(ACB评分≥1分)和非抗胆碱能组17例(ACB评分0分)。应用ACB评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胆碱能负担进行量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胆碱能负担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抗胆碱能组年龄明显低于非抗胆碱能组[(75.17±7.21)岁vs(79.12±8.75)岁,P<0.05],出院带药种类明显高于非抗胆碱能组[8(6,10)种vs 5(4,7)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带药种类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胆碱能负担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5,95%CI:1.249~1.986,P=0.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高。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多重用药,以降低抗胆碱能药物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胆碱能拮抗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意外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元杰 张晶 +3 位作者 王茹 蔡伟伟 赵鹏芝 郭代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碘对比剂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260例碘对比剂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碘对比剂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260例碘对比剂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ADR诱导时间、严重程度级别、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结果 1260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为1.88∶1。第一怀疑药品前3位依次为碘克沙醇(533例,42.3%)、碘海醇(274例,21.75%)、碘佛醇(248例,19.68%)。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为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661例次),其次为出血及凝血障碍(246例次),第3位为胃肠疾病(188例次)。常见ADR前3位依次为皮疹(497例)、瘙痒(215例)、潮红(190例)。1140例(90.48%)ADR发生于24 h内。结论碘对比剂引起ADR以急性、中轻度为主,但仍需警惕严重ADR。医护人员需重视碘对比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掌握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新 曲琳卓 +2 位作者 王勇 关宏锏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效有限,因此探究CIPN的发病机制、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该文将从分子和细胞层面阐述CIPN的发病机制,以及对CIPN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毒性 化疗诱导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结核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雷建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74-782,共9页
抗结核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应熟悉相关危险因素,完善实验室检查发现手段,探讨合理地调整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不良反应的治疗处理及停药措施,努力实现预防、治疗和管理措施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 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 预防和控制 抗结核药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汉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5-991,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来治疗肝癌,已经成为肝癌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ICI激活抗肿瘤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特殊的毒副作用,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随着ICI的广泛使用,irAE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种的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来治疗肝癌,已经成为肝癌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ICI激活抗肿瘤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特殊的毒副作用,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随着ICI的广泛使用,irAE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种的一项重大挑战。irAE潜在的疾病谱广泛,包括70多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的irAE最常见的类型为皮肤毒性、内分泌系统毒性、肺炎以及消化道毒性等,罕见的irAE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肾脏、血液系统等。irAE疾病谱的广泛性要求对其进行多学科的协作管理,目前国内外也已经有多个学术机构或平台制定了多个irAE管理相关的指南。然而,irAE的管理目前尚缺乏高级别前瞻性试验结果的支持,在临床上也体现出不同于各系统原有免疫病的特点,尚需进一步优化其管理。本文对于肝癌免疫治疗中出现irAE的流行病学、风险及预测因素、各系统irA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管理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免疫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安色林致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不宁臂综合征1例
8
作者 李方瑜 宋博文 李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9-551,共3页
不宁腿综合征在抑郁症治疗中时有发生,但仅表现为上肢或以上肢为主的不宁臂综合征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在服用米安色林后夜间出现右上肢疼痛感,有活动上肢冲动,在米安色林加量后疼痛及活动冲动明显加重,考虑为不宁... 不宁腿综合征在抑郁症治疗中时有发生,但仅表现为上肢或以上肢为主的不宁臂综合征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在服用米安色林后夜间出现右上肢疼痛感,有活动上肢冲动,在米安色林加量后疼痛及活动冲动明显加重,考虑为不宁臂综合征。停用米安色林后上述不适消失。米安色林引起的不宁臂综合征较为罕见,故予报道,以期临床医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安色林 不宁臂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 抑郁症 抗抑郁药 药物相关副作用不良反应 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评价肿瘤中央气道侵犯预测重度免疫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价值
9
作者 赵博峰 张雅敏 +4 位作者 陈平 冯炜 南克俊 刘金鹏 陈宝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CT上肿瘤中央气道侵犯(TICA)预测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抑制剂相关性肺炎(S-CIP)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9年9月—2022年3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治疗、资料完整的162例肺癌数据。根据...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CT上肿瘤中央气道侵犯(TICA)预测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抑制剂相关性肺炎(S-CIP)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9年9月—2022年3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治疗、资料完整的162例肺癌数据。根据患者有、无S-CIP分为S-CIP组23例和非S-CIP组13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胸部放疗史、基础肺病史、肿瘤组织学分类、TNM分期,原发肿瘤位置及TICA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混杂因素和发生S-CIP的危险因素。使用SPSS软件按照1∶1最近邻匹配法进行PSM,比较两组患者PSM匹配前后TICA对发生S-CI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预测发生S-CIP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效能。结果PSM前,S-CIP组的基础肺病史(78.3%比32.4%,OR=6.802,P=0.001)、放疗史(69.6%比30.2%,OR=5.300,P=0.002)及TICA(65.2%比27.3%,OR=5.882,P=0.001)比例均高于非S-CIP组,是预测发生S-CIP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后,S-CIP组和非S-CIP组分别纳入20例患者,S-CIP组TICA比例高于非S-CIP组(60.0%比20.0%,OR=6.000,P=0.013)。基于TICA的Logistic模型预测发生S-CIP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CI 0.534~0.866)。结论TICA是发生S-CIP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中等的预测效能,可用于S-CIP风险的预测、早期干预,以期降低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药物相关副作用不良反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中央气道侵犯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风险:加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优于胰岛素 被引量:41
10
作者 苏鹏 刘宇琨 +7 位作者 梁小华 刘鑫 于耀惠 黄鹏飞 白玉茹 何晓燕 沈志红 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4-1061,共8页
背景临床上当二甲双胍(Met)联合阿卡波糖(Aca)无法达到理想降糖效果时,通常会选择再添加第3种药物,如胰岛素(Ins)、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等,但是目前三联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相关并发症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DPP-4i联合Met和... 背景临床上当二甲双胍(Met)联合阿卡波糖(Aca)无法达到理想降糖效果时,通常会选择再添加第3种药物,如胰岛素(Ins)、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等,但是目前三联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相关并发症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DPP-4i联合Met和Aca(即Met+Aca+DPP-4i)与Ins联合Met和Aca(即Met+Aca+Ins)治疗T2DM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旨在为临床治疗T2DM的药物选择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11-01至2020-08-01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被确诊为T2DM且使用Met+Aca+DPP-4i或Met+Aca+Ins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随访,自2017-11-20开始随访,随访截至2020-08-04。随访终点为发生预设的结局事件,若未发生结局事件,即到随访结束。预设的3个结局事件为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复合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严重低血糖事件中任意一项即为综合结局事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1的比例进行资料匹配,卡钳值设为0.02),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药物治疗后综合结局事件发生风险。分层分析各协变量对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综合结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T2DM患者1570例,其中接受Met+Aca+Ins治疗者1089例(Met+Aca+Ins组),接受Met+Aca+DPP-4i治疗者481例(Met+Aca+DPP-4i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均434例。与Met+Aca+Ins组比较,Met+Aca+DPP-4i组患者综合结局事件(6.53/100人年)、复合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5.03/100人年)、全因死亡(0.73/100人年)、严重低血糖事件(0.73/100人年)发病密度相对降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et+Aca+DPP-4i组患者发生综合结局事件风险较Met+Aca+Ins组减少67%〔HR=0.34,95%CI(0.23,0.50),P<0.001〕,发生复合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较Met+Aca+Ins组减少52%〔HR=0.48,95%CI(0.30,0.77),P=0.002〕,发生全因死亡风险较Met+Aca+Ins组减少81%〔HR=0.19,95%CI(0.07,0.56),P=0.003〕,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风险较Met+Aca+Ins组减少80%〔HR=0.20,95%CI(0.07,0.59),P=0.003〕。以综合结局事件为结局事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Met+Aca+DPP-4i组患者生存率高于Met+Aca+Ins组(χ^(2)=32.849,P<0.001)。协变量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睡眠充足(>7 h/d)、不吸烟、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中,Met+Aca+DPP-4i治疗比Met+Aca+Ins治疗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综合结局事件发生风险(P值分别为0.008、0.031、0.042)。结论在接受Met和Aca治疗失败的T2DM患者中,与联合Ins治疗相比,联合DPP-4i治疗的患者综合结局事件、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低,并且对睡眠充足、不吸烟以及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屏障功能对消化道肿瘤化学治疗后不良反应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嘉文 姚文娟 +4 位作者 朱和玲 程进 江昊 刘斌 刘道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评价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对消化道肿瘤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确定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对于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 目的评价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对消化道肿瘤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确定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对于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化疗前血清DAO、D-乳酸和内毒素,以及化疗前、后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等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探究肠道屏障功能对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的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和约登指数确定DAO、D-乳酸和内毒素对化疗后不良反应和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结果骨髓抑制的发生不受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影响。化疗后呕吐、腹泻和营养状态恶化患者的化疗前DAO和D-乳酸水平较无呕吐、无腹泻和营养状态未恶化的患者更高(P均<0.05)。化疗后腹泻和转氨酶升高患者的化疗前内毒素水平较无腹泻和转氨酶未升高的患者更高(P均<0.001)。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DAO、D-乳酸和3个月内行胃肠手术与化疗后呕吐相关(P均<0.05),D-乳酸是化疗后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后程化疗和D-乳酸增高是化疗后营养状态恶化的影响因素(P均<0.05)。内毒素对于化疗后转氨酶升高的最佳预测值为17.36 U/L(AUC=0.850,P<0.001),DAO和D-乳酸对化疗后呕吐的最佳预测值分别为10.47 U/L(AUC=0.727,P=0.001)和18.55 mg/L(AUC=0.708,P=0.003),D-乳酸对化疗后腹泻的最佳预测值为17.63 mg/L(AUC=0.920,P<0.001),D-乳酸对于化疗后营养状态恶化的最佳预测值为12.77 mg/L(AUC=0.684,P=0.006)。结论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AO、D-乳酸和内毒素对于化疗后呕吐、腹泻、转氨酶升高和营养状态恶化均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肠道屏障 化学疗法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常俊佩 陈露 +4 位作者 吴通 赵晓丽 段方方 刘丹娜 孔天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95-2101,共7页
背景免疫治疗相关性内分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但既往文献报道的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无标准处理流程。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背景免疫治疗相关性内分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但既往文献报道的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无标准处理流程。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ICIs治疗的204例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ICIs治疗期间发生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结果 204例实体瘤患者中男139例、女65例,中位年龄65.4(8.0,88.4)岁。实体瘤种类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43.1%),治疗药物以信迪利单抗为主(47.1%),治疗模式以免疫联合靶向药物为主(57.4%)。12例患者出现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其中9例(4.4%)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Ⅰ级,7例Ⅱ级,1例Ⅲ级),中位发生时间为自第1次免疫药物治疗后7(6,10)周;1例(0.5%)甲状腺功能亢进(Ⅰ级),自免疫治疗后9周发生;1例(0.5%)1型糖尿病(Ⅳ级),自免疫治疗后6周发生;1例(0.5%)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Ⅲ级),自免疫治疗后7周发生。12例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患者按分级管理流程及时给予处理,症状均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续均继续给予ICIs治疗。结论 ICIs使用过程中,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内分泌指标,及时处理并不会影响后续ICI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糖尿病 1型 肾上腺功能减退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58
13
作者 滕颖 丁晓燕 +1 位作者 李文东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610,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15例,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7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组2例。随访患者,肝内病灶使用mRECIST标准、肝外转移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4例肝癌患者中,1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7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6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5.8%,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40个月(95%CI:6.89~9.9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29.17%)、高血压(25.00%)。结论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临床效果显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仑伐替尼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泽祎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2-75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相对少见,但种类、表现多样,不易识别。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与其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内分泌、胃肠道、肝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相对少见,但种类、表现多样,不易识别。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其认知程度,尽早识别、准确诊断、及时干预、严密监控,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知识库的肝损伤药物不良反应大数据智能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4 位作者 牛明 赵旭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7-391,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文本知识库的探索性构建,尝试建立肝损伤相关ADR的大数据智能识别方法。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源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并随机抽取药... 目的本研究基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文本知识库的探索性构建,尝试建立肝损伤相关ADR的大数据智能识别方法。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源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并随机抽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中5%(4152份)肝损伤相关ADR病例报告。结合医师临床再评价,分为“否定病例”“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要素的识别(不良反应名称、生化指标、临床症状),采用关键要素与临床再评价的相关性分析,以及ROC曲线确定评分阈值等构建肝损伤相关ADR智能识别方法,并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评价该智能识别方法的效能。结果肝损伤相关ADR评价识别公式为:总分(M)=症状分数+指标分数+不良反应名称分数,“否定病例”与“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M=5分区分度最好(AUC=0.97),敏感度为99.57%,特异度为84.61%;“确定病例”与“疑似病例”“否定病例”在M=12分区分度最好(AUC=0.938),敏感度为87.93%,特异度为85.98%。结论该方法将为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智能识别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望有效减轻人工处理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的负担,为肝损伤相关ADR的早期风险信号识别及预警提供有效工具和方法学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知识库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锐 陶永丽 +3 位作者 蒋晨阳 刘凯 许予明 宋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 目的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计算用药前和用药1年时年化复发率(ARR)、复发例数、复发次数和时间、复发症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估神经功能,记录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奥法妥木单抗治疗1年时3例(12%)复发,A组1例患者复发2次,分别为用药后1和5个月;B组2例患者复发,1例复发2次,为用药后2和6个月,1例复发1次,为用药后2个月。两组用药1年时与用药前仅ARR变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061,P=0.000),A组用药1年时ARR较用药前下降(t=13.215,P=0.001),B组用药1年时ARR亦较用药前下降(t=19.259,P=0.000)。有8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3例注射后发热、1例注射后头痛,其中1例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14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1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肺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无残疾、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EDSS评分均未增加。结论奥法妥木单抗定期给药或依据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均可减少患者复发风险,改善EDSS评分;早期与糖皮质激素联用需警惕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奥法妥木单抗(非MeSH词) 复发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杞欣莲 邹晓 +5 位作者 王海军 李春林 张莎 孟现赛 李扬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六、八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的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53例,根据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六、八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的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5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46例,60~74岁老年组66例,≥75岁老年组41例,均按指南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六、八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年龄≥75岁心血管病高危未应用依洛尤单抗患者50例为常规治疗组,应用一种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用药第4、12周的血液指标和12周内药物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非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和≥75岁老年组用药第4、12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较基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用药第12周LDL-C、T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75岁老年组用药12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2%vs 3.0%vs 2.4%,P>0.05)。≥75岁老年组和常规治疗组用药第12周LDL-C、TC水平显著低于基线(P<0.05,P>0.01);≥75岁老年组用药第12周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36±0.44)mmol/L vs(1.87±0.56)mmol/L,P<0.01]。≥75岁老年组和常规治疗组用药12周内MA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2.2%vs 16.0%,P>0.05),2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576)。结论各年龄组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均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疗效,7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依洛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或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梦倩 李云飞 +3 位作者 林守华 张旭 汪银洲 王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0-845,共6页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7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275例)和奥卡西平组(201例),均持续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及不同亚...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7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275例)和奥卡西平组(201例),均持续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及不同亚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57.82%(159/275),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为46.77%(94/201),左乙拉西坦组高于奥卡西平组(χ^(2)=5.696,P=0.017)。不同年龄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P=0.034),其中,青年患者总有效率高于未成年患者(χ^(2)=3.898,P=0.048)和中老年患者(χ^(2)=4.946,P=0.026)。发病后首次影像学正常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χ^(2)=5.349,P=0.021)和奥卡西平总有效率(χ^(2)=10.036,P=0.002)均高于影像学异常患者。同一亚组不同药物疗效分析:对于青年局灶性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高于奥卡西平(χ^(2)=6.591,P=0.010)。左乙拉西坦组有13例(4.73%)出现不良反应,奥卡西平组有19例(9.45%)出现不良反应,奥卡西平组高于左乙拉西坦组(χ^(2)=4.135,P=0.042)。结论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相比,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于青年患者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发病后首次影像学正常的局灶性癫痫患者两种药物疗效均优于影像学异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乐 范思远 +3 位作者 任海涛 徐燕 柏琳 关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宫颈癌(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3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1/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双抑制剂(1例)。5例患者均出现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的高风险表型,其中4例表现为边缘性脑炎,1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小脑综合征。血清和(或)脑脊液中检出的抗神经元抗体包括抗Hu、γ-氨基丁酸B型受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Yo抗体。4例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周内。4例病情达峰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分,1例为5分。5例患者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分级(CTCAE)均为3级。治疗方面,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中高风险抗神经元抗体是ICI-PNS的诊断标志物,可依据ICI-PNS临床表型及CTCAE分级等综合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非MeSH词) 神经元 自身抗体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配合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艳萍 谌河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80-381,共2页
我科至2009年以来,运用口服加巴喷丁配合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药物不良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经神经专科医师作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诊断按国际头痛学会200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为:... 我科至2009年以来,运用口服加巴喷丁配合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药物不良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经神经专科医师作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诊断按国际头痛学会200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为:(1)初次发病的患者;(2)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治疗 三叉神经痛 加巴喷丁 临床观察 诊断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 2009年 不良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