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苏格拉底疑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不能自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27-28,共2页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做坏事是因为无知。他提出"无人愿作恶,为恶而不知",我们称之为"苏格拉底疑难"。而亚里士多德则探讨人在不能自制的情况下作恶是否拥有知识,首先看似在实践性上否认了苏格拉底的看法,而实则进一...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做坏事是因为无知。他提出"无人愿作恶,为恶而不知",我们称之为"苏格拉底疑难"。而亚里士多德则探讨人在不能自制的情况下作恶是否拥有知识,首先看似在实践性上否认了苏格拉底的看法,而实则进一步解释了苏格拉底疑难在形而上的逻辑成立,真正分析并且认同了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美德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不能自制 德性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自制概念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秀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3,共6页
自制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把自制界定为处于德性和恶之间的品质,把自制作为达到德性的中间性环节。亚里士多德用他的典型的道德哲学讨论方法探讨了关于自制、不能自制与节制的区别及其疑难。亚里士多德把自制... 自制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把自制界定为处于德性和恶之间的品质,把自制作为达到德性的中间性环节。亚里士多德用他的典型的道德哲学讨论方法探讨了关于自制、不能自制与节制的区别及其疑难。亚里士多德把自制和不能自制看作是一对相反的中间品质,认为不能把它们看作与德性和恶是一回事,但又不能看作与德性和恶根本不同;亚里士多德在对知识的分析中解决了自制和不能自制的疑难,强调了自制与人的理性、正确的逻各斯的积极的联系,阐明了自制是一种好品质,它能使人们在习惯修养中达到节制的德性,并能使我们生活得好,过上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自制 不能自制 节制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破解道德教育中如何破解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五一 赵前杰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23期84-85,79,共3页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应从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向道德认知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实践判断力的锻炼等方面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践 知行不一 不能自制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