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9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罗炎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后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4d,两组APTT、TT均较术前增加,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IB、D-D均较术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应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通脉汤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被引量:9
2
作者 童培建 季卫锋 +2 位作者 章建华 武中庆 肖鲁伟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松亮 林涌生 +2 位作者 郭仰丹 李扬 林志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2、3.453、20.695、11.265、38.081、52.351,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志发 刘展亮 +1 位作者 李晓彬 杨永迁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卧床时间,同时通过对术前和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是具有卧床时间短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殷建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及内固...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THA)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16例)及内固定治疗组(20例),人工关节置换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随访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评估术前和术后的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下降值明显高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法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法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
6
作者 苏云星 常保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方法 加压滑动鹅头钉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加压钢板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曾昭勇 魏鲁青 +2 位作者 张健平 蔡春水 张毅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期114-114,共1页
目的探讨锁定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5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锁定板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 目的探讨锁定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5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锁定板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经过锁定板进行治疗后53例达解剖复位,有效率为91.38%。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3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7.93%。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不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板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和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2
8
作者 赵建宁 包倪荣 +4 位作者 王北岳 郭亭 曾晓蜂 程秀红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 目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用保留或重塑股骨距和小粗隆的方式,回复股骨粗隆部内侧稳定结构,通过Harris评分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X线片,与术后比较未见差异。Harris评分:优12例,良19例,中3例,差2例。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求同时重建股骨距和小粗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隆间骨折 股骨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8
9
作者 范晓东 赵新国 张敬堂 《安徽医学》 2016年第8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min vs(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vs(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vs(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 L vs(80.1±10.7)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发明 吴冰 +2 位作者 孙大连 许宁宁 胡晓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NFA)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研究老年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男9例,女26例,年龄65~92岁,平均74.... 目的观察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NFA)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研究老年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男9例,女26例,年龄65~92岁,平均74.3岁。按改良Jensen-Evans分型:ⅢA型14例,ⅢB型9例,Ⅳ型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小切口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5~85min,平均63.9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80ml,手术切口3~6cm,平均5cm。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2.5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经皮微创PFNA治疗老年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良好,具有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微创手术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8期5265-5266,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29%(3/70)]较对照组[15.71%(11/70)]低(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劲松 沈宏达 +4 位作者 汪银魁 焦见海 艾买江 李建刚 付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214-2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随访,评价PFNA内固定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断端,小切口置入PFNA。结...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随访,评价PFNA内固定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断端,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本组随访10~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评分:优42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PFNA具有微创、出血量少,较容易掌握手术要领,使断端处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政治 杨巍 +2 位作者 彭霞舞 王鹏 李索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评价PFNA、DHS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骨折患者中,8例使用PF-NA固定,30例使用DHS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PFNA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DHS小,但骨折愈合时间与... 目的评价PFNA、DHS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骨折患者中,8例使用PF-NA固定,30例使用DHS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PFNA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DHS小,但骨折愈合时间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38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PFNA设计合理,微创操作,出血少,固定牢固,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PFNA D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德礼 肖立军 +2 位作者 陈文贵 徐晖 陈健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4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例...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例随访平均(28.3±6.4)个月(12-6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65±7)分,术后3个月(74±6)分,术后1年(75±6)分。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术大,有利于早期康复,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秋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应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5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 目的探讨分析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应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5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731-3732,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方城县中医院5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方城县中医院5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Gamma-Ⅲ钉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7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比较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Gamma-3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科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18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使用Gamma-3钉治疗、试验组使用P... 目的:研究比较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Gamma-3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科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18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使用Gamma-3钉治疗、试验组使用PFNA治疗,并比较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Gamma-3钉治疗均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而在缩短手术时间、利于骨折愈合方面,应用PFNA较Gamma-3钉治疗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Gamma-3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贵根 郑磊 +2 位作者 唐中尧 李彬 王旌晶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评价使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平均100mL。6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59例骨折愈合,1... 目的评价使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平均100mL。6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59例骨折愈合,1例术中并发股骨干裂纹骨折,58例患髋恢复到受伤前活动水平,1例患髋功能较伤前稍差,1例术后螺旋刀片退出失效,骨折不愈合,患髋功能差。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GAMM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艺 严康宁 +1 位作者 郑毅全 陈金龙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5-6,11,共3页
目的探讨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及Gamma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分别采用PFNA及Gamma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其中PF-NA组20例,Gamma钉组2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及Gamma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分别采用PFNA及Gamma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其中PF-NA组20例,Gamma钉组2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47.2±7.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2.4±30.0)ml,均比GAMMA组明显减少(P<0.05),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Sanders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为85.0%,而Gamma钉组优良率为8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FNA能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小;PFNA和Gamma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均能获得相对满意的远期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治疗 髓内固定 PFNA/治疗应用 Gamma钉/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新基 陈德立 +6 位作者 钟少华 张朗仪 赖罗新 许佑燎 甘瑞发 黄志华 易伦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利用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利用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的各项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