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溶性含Fe、Co或Ni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上湾煤直接液化行为影响
1
作者
李智
闻育新
+4 位作者
张瑞
王硕
刘海云
胡浩权
靳立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1期1687-1698,共12页
催化剂是影响氢传递效率和液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别制备了含Fe、Ni或Co的油溶性苯甲酸铁(BZ-Fe)、苯甲酸镍(BZNi)和苯甲酸钴(BZ-Co)催化剂,并探究其对煤直接液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非催化液化,油溶性催化剂作用下,煤转化...
催化剂是影响氢传递效率和液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别制备了含Fe、Ni或Co的油溶性苯甲酸铁(BZ-Fe)、苯甲酸镍(BZNi)和苯甲酸钴(BZ-Co)催化剂,并探究其对煤直接液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非催化液化,油溶性催化剂作用下,煤转化率分别提高2.85%、 8.06%和8.15%,油产率分别提高7.10%、 10.41%和11.76%。BZ-Fe、 BZ-Ni和BZ-Co的活性相分别为Fe1-xS、Co9S8和Ni17S18,同时其形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活性相表面分布着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Fe^(2+/3+)、 Co^(+/2+)、Ni^(+/2+/3+))和硫离子,其表面不稳定硫离子(USIs)、巯基(-SH)以及S空位形成的晶体缺陷与氢气活化过程密切相关。活性相表面发生USIs与S空位的循环转化,该过程通过H_(2)S的吸附解离持续产生氢自由基,为液化反应提供活性氢。该工作从活性相角度出发阐明油溶性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氢传递机理,为开发高活性油溶性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氢传递
油溶性催化剂
S空位
不稳定硫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溶性含Fe、Co或Ni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上湾煤直接液化行为影响
1
作者
李智
闻育新
张瑞
王硕
刘海云
胡浩权
靳立军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设计所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1期1687-1698,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直接液化高效供氢溶剂制备技术2022YFB4101300)资助。
文摘
催化剂是影响氢传递效率和液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别制备了含Fe、Ni或Co的油溶性苯甲酸铁(BZ-Fe)、苯甲酸镍(BZNi)和苯甲酸钴(BZ-Co)催化剂,并探究其对煤直接液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非催化液化,油溶性催化剂作用下,煤转化率分别提高2.85%、 8.06%和8.15%,油产率分别提高7.10%、 10.41%和11.76%。BZ-Fe、 BZ-Ni和BZ-Co的活性相分别为Fe1-xS、Co9S8和Ni17S18,同时其形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活性相表面分布着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Fe^(2+/3+)、 Co^(+/2+)、Ni^(+/2+/3+))和硫离子,其表面不稳定硫离子(USIs)、巯基(-SH)以及S空位形成的晶体缺陷与氢气活化过程密切相关。活性相表面发生USIs与S空位的循环转化,该过程通过H_(2)S的吸附解离持续产生氢自由基,为液化反应提供活性氢。该工作从活性相角度出发阐明油溶性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氢传递机理,为开发高活性油溶性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氢传递
油溶性催化剂
S空位
不稳定硫离子
Keywords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hydrogen transfer
oil-soluble catalyst
S vacancies
unstable sulfur ions
分类号
TK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溶性含Fe、Co或Ni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上湾煤直接液化行为影响
李智
闻育新
张瑞
王硕
刘海云
胡浩权
靳立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