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式穿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谭振华 王华丽 +2 位作者 于淑芹 李金晟 初海滨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6期356-356,共1页
关键词 闭式穿针固定 治疗 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外旋转移位对复位后侧方移位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唐上德 陈炳坤 陈冠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外旋转移位对复位后侧方移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复位后保留远端5°~15°外旋移位,对照组复位后不保留旋转移位,比较两组骨折端的稳定性。结果两组复位后...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外旋转移位对复位后侧方移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复位后保留远端5°~15°外旋移位,对照组复位后不保留旋转移位,比较两组骨折端的稳定性。结果两组复位后侧方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肱骨远端可保留一定的外旋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外旋移位 侧方移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零切开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
作者 孙强 周英 +2 位作者 陈伟 任波 刘兴坤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14(6.24±4.76)岁;左侧48例,右侧5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 d,其中急诊手术26例。术中先运用杠杆原理,将克氏针钝性插入骨折断端,行经皮撬拨复位。再采用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做到零切开。采用Flynn评分对术后6个月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评价。结果: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时间6~14(9.82±3.51)个月,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时间6~8(6.72±1.17)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功能评分:优95例,良3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如肘内翻畸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克氏针断裂及排异反应、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结论: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零切开、创伤小、安全和疗效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等优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GartlandⅣ型 极度失稳 撬拨复位 改良带针旋转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4
作者 俞皋 单斌斌 +5 位作者 邹承达 赵谈谈 高哲民 陈铭超 周玲玲 戴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8-353,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治疗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23例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期组(>24... 目的 探讨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治疗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23例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期组(>24 h),比较2组围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早期组手术时间[(22.9±11.3)min vs.(40.3±17.5)min,t=-6.116,P=0.000]、术中透视次数[(10.6±4.5)次vs.(17.4±5.5)次,t=-7.471,P=0.000]、住院时间[(3.3±1.0)d vs.(4.2±1.3)d,t=-3.866,P=0.000]、住院费用[(10 555.0±971.2)元vs.(10 972.4±938.9)元,t=-2.345,P=0.021]均显著少于/短于延期组。早期组解剖复位率显著高于延期组[79.0%(60/76) vs. 59.6%(28/47),χ^(2)=5.354,P=0.021]。2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骨化肌炎、肘内外翻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6.6%(5/76) vs. 23.4%(11/47),χ^(2)=7.265,P=0.007]、石膏松动发生率[22.4%(17/76)vs. 40.4%(19/47),χ^(2)=4.574,P=0.032]、针道感染发生率[2.6%(2/76)vs. 14.9%(7/47),χ^(2)=4.757,P=0.029]显著低于延期组。早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术后3、6个月随访Flynn肘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延期组(Z=-3.469,P=0.001;Z=-2.961,P=0.003)。结论 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更早恢复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闭合复位 肱骨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陈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 小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俊锋 赵红 +1 位作者 董英 范小春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 目的探究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充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先行手法整复至解剖或功能复位,随后对照组应用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试验组采用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携带角、Baumann角、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儿患肘Baumann角(78.15±1.88)°低于对照组(80.54±2.03)°,携带角(15.16±1.66)°高于对照组(12.51±1.26)°(P<0.05);试验组患儿患伤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9.14±8.04)分高于对照组(72.15±7.46)分(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联合石膏托板外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可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儿童 四合一塑型硬纸壳夹板 手法整复 石膏托板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对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肢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比较
7
作者 司珂 辛函珂 赵忆雯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术式对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肢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75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切开组;另36例行闭合复位... 目的比较两种术式对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肢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75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切开组;另36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作为闭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患肢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切开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闭合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但透视次数少于闭合组(P<0.05)。入院时和术后第1、3天,两组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切开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低于闭合组(P<0.05);但术后3、6个月时,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均可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但两种术式各有优劣,需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肘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四步手法复位联合防肘内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杨庆运 陈正乾 +4 位作者 陈书本 宁竹君 王玉华 陈诗本 周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陈氏四步手法复位联合防肘内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通过陈氏四步手法复位,治疗组复位后给予防肘... 目的探讨陈氏四步手法复位联合防肘内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通过陈氏四步手法复位,治疗组复位后给予防肘内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复位后给予普通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提携角、骨折远端旋转角度、Baumann角改变、肘内翻发生情况及临床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0.52±2.46)d,短于对照组的(35.32±5.53)d,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为(0.50±0.15)万元,少于对照组的(0.70±0.26)万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提携角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骨折远端旋转角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Baumann角改变率0、肘内翻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3.3%、13.3%,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陈氏四步手法复位联合防肘内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骨折愈合时间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肘内翻发生率低、无骨化性肌炎发生,无医源性损伤、社会效益好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型肱骨上骨折 陈氏四步手法复位 防肘内翻小夹板外固定 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屈曲角度及吊带位置对肱骨髁上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发智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0期62-63,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骨折,无论是闭合复位还是手术复位,总要将肘关节屈曲至一定角度固定并用颈-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肘关节屈曲过大会压迫肘部血管,影响前臂血液循环,屈曲过小骨折断端不易稳定,容易出现骨...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骨折,无论是闭合复位还是手术复位,总要将肘关节屈曲至一定角度固定并用颈-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肘关节屈曲过大会压迫肘部血管,影响前臂血液循环,屈曲过小骨折断端不易稳定,容易出现骨折断端向前成角,颈-前臂吊带的位置也会对骨折断端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稳定性 吊带 肘关节屈曲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复位固定治疗肱骨干不稳定性骨折
10
作者 朱由兵 张风香 谭振华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9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分期复位固定 治疗 肱骨不稳定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芬 应炳泉 +1 位作者 吴艳 李夏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治疗的80例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儿童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9月—2022年3月行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治疗的80例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比较两组疼痛程度[3~8岁: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 Pain Scale,FPS);>8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心理状态[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生活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 TM)]、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S、VAS、CDI评分较对照组低,PedsQL T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后对轻度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采用辨证施护联合同伴教育护理,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JakobⅡ型 中医正骨法闭合复位 辨证施护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欣 杨影 +2 位作者 马娜娜 刘朝宇 于海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梯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健康信念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干预后,评估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出院前评估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观察组整体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伸直活动度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可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阶梯式护理 健康信念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13
作者 余向阳 吴改革 +3 位作者 汪航 黄凌岸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9-405,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为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延迟愈合率或骨不连率、感染率、活动受限(>10°)发生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回顾性研究涉及647例患者,其中螺钉固定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255例,克氏针固定组392例。Meta分析显示,与克氏针组相比,螺钉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在术后有更低的感染率[OR=0.22,95%CI(0.09,0.56),P=0.001]。两组间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单纯螺钉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OR=0.18,95%CI(0.05,0.65),P=0.009]。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与克氏针内固定和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单纯螺钉内固定拥有更低的感染率。而在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就术后疗效及内固定安全性方面而言,更推荐骨科医师使用螺钉进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螺钉 克氏针 内固定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3例报告
14
作者 高秉钧 王琨尧 +5 位作者 雷映菡 杨伟巍 张圣令 靳少彬 陈骏飞 庄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远端骨折块,X线透视下置入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术中患儿均获得满意复位,无一例转为切开复位;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出院后规律复查、换药,1个月后均恢复良好,骨折断端对位满意,未出现感染等短期并发症。顺利拔除克氏针,规律功能锻炼,1年后复查未出现骨不愈合、畸形愈合与神经麻痹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术中操作视野良好,便于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实现骨折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JacobⅡ型 儿童 肘关节镜 闭合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朱荣君 张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辅助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中医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辅助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中医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观察2组术前、术后3d、术后6d疼痛评分、肘关节肿胀度及住院天数、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d、6d疼痛评分、肘关节肿胀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现2例术后患肘出现张力性水泡,观察组未发生张力性水泡。结论:对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术后采用大黄芒硝散外敷可显著减轻肿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芒硝 肱骨上骨折 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强 周世英 +1 位作者 张力平 任占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 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3月—2023年1月符合标准的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应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固定屈肘45°~60°制动3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3月进行随访,根据VAS疼痛评分和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依次评估患者肘关节的疼痛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力量评分、临床效果,计算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肘关节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3周、术后3月之间的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术后3周、术后3月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之间两两比较,术后3周与术前相比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明显改善(P<0.05)。但由于术后3周内石膏辅助肘关节固定,克氏针经皮肤等原因导致患者在疼痛、肘关节运动范围、肘关节力量、临床效果方面恢复满意度明显低于术后3月(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应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后肘关节疼痛、运动范围、力量、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闭合手法复位 克氏针固定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平频 张新武 付桂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153-153,156,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手法复位,肘外侧经皮穿针,肘内侧小切口穿针,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6例。结果:36例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手法复位,肘外侧经皮穿针,肘内侧小切口穿针,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6例。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正常。优良率达91.7%。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穿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肘部瘢痕小,对位好,固定可靠,并可避免尺神经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小切口穿针 稳定型小儿肱骨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伟奇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9期966-967,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上约2cm处的骨折,是儿童最常见骨折之一,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肘部损伤的60%~70%,多发生于〈10岁儿童,由于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肘内翻畸形及缺血性挛缩等,可留...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上约2cm处的骨折,是儿童最常见骨折之一,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肘部损伤的60%~70%,多发生于〈10岁儿童,由于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肘内翻畸形及缺血性挛缩等,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本科于2008年以来,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20例,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肱骨上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稳定骨折 闭合复位 儿童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 关节功能障碍 缺血性挛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忠堂 温宏 +2 位作者 张宇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08-609,共2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就1990年1月至1996年9月93例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4例,女19例;年龄从16个月至14岁;左侧60例,右侧33例,大多数发生在6~10个月(58例,62.4%)伤后就诊时间从1小时至20天。按照简单的Gart-land系统[1]进行分类。Ⅱ型38例,Ⅲ型55例。1.2 伴随损伤 ①骨折:同侧前臂损伤4例,尺桡骨骨折2例,桡骨下段骨折1例,Colles骨折1例;对侧桡骨小头骨折1例。1例尺桡骨骨折和1例Colles骨折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其余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3例,其中有1例合并肱动脉损伤;桡神经损伤1例,Volk-mann缺血挛缩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 被引量:36
20
作者 魏世隽 陈庄洪 +3 位作者 韩芳 熊昌源 蔡贤华 李姣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膏固定)9例,手术治疗组(D组)12例。对A组与B组以及4组中的Ⅲa型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着重对肘内翻的预防加以探讨。结果:所有病例经4-36个月随访,通过摄患侧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治疗前后测量鲍曼氏角(BA角)、携带角(CA角),参照郭仲华等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的评定。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χ^2=0.132,P=0.716〉0.05),无显著性差异;C、D组与A、B组中的Ⅲa型骨折治疗结果比较(χ^2=6.078,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肘内翻的预防应贯穿于骨折复位、固定、复查的全过程。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的复位方法,合理的复位判断及固定方式,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无论对保证肘关节的功能还是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均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 肘内翻 手法复位 牵引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