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迟琨 刘波 杨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后6周进行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周左右在耐受范围内完全负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HHS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全负重训练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2
2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正武 赵越 胡志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3年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5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Ev...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3年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5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Evans分型,Ⅰ型3度骨折38例;Ⅰ型4度骨折16例;Ⅱ型反粗隆骨折4例。其中38例采用DHS内固定,20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发生因本手术导致的内科合并症加重或者患者死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DHS组优18例,良8例,尚可6例,差6例,优良率68.4%;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3例,尚可1例,差2例,优良率85%;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相比,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DHS 锁定钢板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宇杰 陈云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5.2...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5.2)岁;AO分型:31-A2.2型31例,31-A2.3型23例,31-A3.3型10例。根据复位方式,分为有限切开或器械辅助复位组(n=19)和直接闭合复位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成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65.8±81.2)mL]多于直接闭合复位组[(238.9±56.7)mL],手术时间[(93.4±10.4)vs(79.4±12.7)min]也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7.4±3.1)vs(16.7±2.2)周]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4.7±8.3vs 86.4±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高龄患者中并不少见,闭合复位困难时需要采用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虽然这会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耗时,但并不影响临床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髓内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外侧壁的理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为跌倒时髋部着地致伤,常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3]。目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手术、防止卧床并发症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医院对此类骨折开辟“绿色通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显著提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转子 外侧壁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卧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瑞 孙振江 +1 位作者 徐永申 穆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永伟 冯晓波 +4 位作者 谢卯 张波 刘国辉 苏佳灿 傅德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6.7)岁]和InterTan组[n=54,平均年龄(75.3±6.6)岁]。后期随访中,门诊复查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电话、查访户籍获知患者死亡与否。结果两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失血量高于PFN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尖顶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4例患者发生螺钉切出。两组共有3例患者院内死亡(2.9%)。后期随访中,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9和27.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预后相当,PFNA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有螺钉切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骨折固定术 股骨转子骨折 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InterTan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32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白志刚 马军 +5 位作者 郭国宁 牛东生 孙玺淳 李立新 程琐利 杨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4-968,共5页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77-92岁,平均82.8岁,术后以Harris评...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77-92岁,平均82.8岁,术后以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根据Harris评分,优1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84.3%,全部病例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尺骨鹰嘴锁定板固定大转子的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胡秀年 兰伟斌 +5 位作者 陈日江 王伟涛 廖元军 李龙建 胡志龙 邱剑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尺骨鹰嘴锁定板和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46例,分为钢丝捆绑组(24例)和钛板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初次下地时间以及术后1月、6月、12月髋关节功能VAS、Harris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钢丝组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次下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1月钛板组优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固定大转子骨折相比,钛板固定具有更好的早期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关节置换 骨折固定 钢丝 尺骨鹰嘴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北辰 杨耀琦 +3 位作者 鲍其远 温竣翔 张伟滨 万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1-898,共8页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PFNA手术的80岁及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4例,根据术后是否早期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8),所有患者完成术后6周和12周2次随访。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分型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2组患者匹配后的一般资料,以及2次随访时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12周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PSM法匹配后得到实验组患者25例和对照组患者6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周和12周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16.0%和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和73.8%,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2周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手术复位(OR=12.52,95%CI 2.67~58.74,P=0.001)、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OR=10.14,95%CI 1.01~102.09,P=0.049)和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OR=1.15,95%CI 1.02~1.29,P=0.025)为骨折愈合的促进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OR=0.10,95%CI 0.03~0.31,P=0.000)为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PFNA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且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除此之外良好的术中复位、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利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为骨折愈合的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李再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高龄 稳定股骨转子骨折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广斌 付勤 +3 位作者 刘忠厚 李建军 贾长青 许晓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04-406,446,共4页
目的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随访病例共65例,男16例,女49例,年龄80~101岁,平均87岁;Evans分型,ⅢA型25... 目的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随访病例共65例,男16例,女49例,年龄80~101岁,平均87岁;Evans分型,ⅢA型25例,ⅢB型29例,Ⅳ型11例;A组34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B组31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3个月,两组的住院时间、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时间、在院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两组病例卧床时间短、在院并发症发生率低,但PFNA治疗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且避免了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假体松动及翻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骨质疏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愈合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与THA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业杨 王明森 +1 位作者 李贵涛 王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54-1255,共2页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接受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接受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7个月(19~41个月)。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少于THA组,而住院、手术、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较THA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低于THA组,并发症多于THA组。结论:PFNA操作便捷,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骨折且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而THA具有负重活动更早,适用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伴有髋关节退变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HS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涛 王安庆 +3 位作者 王子旭 冯建璞 田罡 刘四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0期604-605,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DHS(DynamicHipScrew)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 1997年 11月—2 0 0 1年 10月采用DHS治疗的 3 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 0 .8— 4.7年的随访(平均 2 .... 目的观察应用DHS(DynamicHipScrew)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 1997年 11月—2 0 0 1年 10月采用DHS治疗的 3 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 0 .8— 4.7年的随访(平均 2 .5年 ) ,疗效满意。结论DHS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优点 ,有利于早期康复训练 ,是目前治疗此类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治疗 股骨转子骨折 临床疗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晓东 尚希福 陈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29-2531,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组和PFNA组。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组和PFNA组。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花费高,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Harris评分高;人工关节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91.7%明显高于PFNA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早期疗效优于PF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钢丝捆绑与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磊 方红娟 +3 位作者 许猛 侯婷婷 侯越超 王明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8-682,I0006,共6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和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高龄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依据大转子处骨折粉碎程度分为胸骨钢丝捆绑组(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 目的:观察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和钢板固定大转子方式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例高龄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依据大转子处骨折粉碎程度分为胸骨钢丝捆绑组(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n=28)和钢板固定组(采用钢板固定大转子,n=24)。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胸骨钢丝捆绑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出血量少于钢板固定组(P<0.05);术后引流量,患者初次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固定大转子比较,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胸骨钢丝捆绑固定大转子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钢丝捆绑 钢板固定 转子撕脱 股骨转子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震源 李国胜 +3 位作者 张义峰 杨保华 王存 孙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68-2769,共2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我科于2011—2014年使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髓内钉 疗效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髋螺钉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焦杰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268-1270,1274,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这2种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显著,与DHS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与DHS内固定相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早日下地负重锻炼,尽可能地使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水平,大幅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骨折 动力髋螺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均宏 朱海涛 +5 位作者 冯健 王文跃 胡祖愉 王俭 胡江 刘洪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0月对4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Ⅱ。结果...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0月对4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Ⅱ。结果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0 min。出血80-44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5-14 d,平均9 d。42例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6个月,平均13周;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及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10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5.7%(36/42)。结论 PFNA-Ⅱ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