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璐 赵三明 +1 位作者 刘佳云 高磊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8期680-681,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通胶囊 率变异性 心绞痛患者 血脂 急性 脏植物神经 迷走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健康教育和非药物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春光 金雅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20期8-8,共1页
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及延长生存期,其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健康教育与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积极参... 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及延长生存期,其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健康教育与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积极参与疾病防治,并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有助于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稳定心绞痛 非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改善 生活质量 脏性死亡 长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
3
作者 张蕾 石琳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1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 硝酸酯类药物 发作 冠状动脉成形术 完全缓解 暂时 发生频率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更有利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如何面对硝酸酯类耐药的临床问题
4
作者 黄振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25期15-15,共1页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药物,是临床医师的得力武器,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均具有良好疗效。然而,硝酸酯类药物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即持续使用后出现的耐药问题,给临床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药物,是临床医师的得力武器,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均具有良好疗效。然而,硝酸酯类药物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即持续使用后出现的耐药问题,给临床应用造成极大不便。中医药在快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冠心病预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麝香保心丸是防治冠心病最常用药物之一,也是缓解胸闷胸痛症状起效最快的中成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麝香保心丸无耐药问题,长期服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2010年,随着麝香保心丸循征医学的启动,人们有理由相信,借助循证医学桥梁与中西医结合道路,中医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正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与国际化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酯类药物 心绞痛发作 麝香保 临床问题 耐药 肌缺血 不稳定心绞痛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8例
5
作者 马建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9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络胶囊 治疗 心绞痛综合征 急性 临床疗效 源性猝死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心脾祛痰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标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祛痰瘀 疗效观察 治疗 源性猝死 病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心绞痛稳定期(痰浊内阻)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心绞痛稳定期(痰浊内阻)疗效。[方法]将11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比索洛尔,5mg/次,1次/d;异山梨酯,20mg/次,2次/d。治疗组55例瓜蒌薤白半夏汤,1剂/d,早晚温服;肢体...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心绞痛稳定期(痰浊内阻)疗效。[方法]将11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比索洛尔,5mg/次,1次/d;异山梨酯,20mg/次,2次/d。治疗组55例瓜蒌薤白半夏汤,1剂/d,早晚温服;肢体麻木、眩晕、痰扰清窍,加竹茹12g,天麻18g;咳痰黏稠、痰蕴化热、大便干,加黄连3g,竹茹、天竺黄各12g;气滞血瘀、痰阻气机、胸痛刺骨,加酒川芎12g,郁金、丹参15g;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头痛、血压下降、皮肤过敏、眩晕乏力)。治疗1疗程(1个月),判定疗效。[结果]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两组均有改善(P <0. 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1);不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心绞痛稳定期(痰浊内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稳定 胸痹 痰浊内阻 瓜蒌半夏薤白汤 比索洛尔 异山梨酯 心绞痛发作次数 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 肌缺血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夏金兰 何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20期12-12,共1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本病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临床主要以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本病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临床主要以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西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通心络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常规西药治疗 络胶囊 临床观察 慢性稳定心绞痛 急性 钙离子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9
作者 张红梅 杜天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9期9-9,共1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表现,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可达12%~13%,死亡率达3%~18%。治疗及时有效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并发症...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表现,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可达12%~13%,死亡率达3%~18%。治疗及时有效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本试验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以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作为观察指标,以探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在治疗UAP方面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观察 曲美他嗪 治疗 急性 劳累性稳定心绞痛 动态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0
作者 彭学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S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4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检查血常规、小便、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4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检查血常规、小便、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对照组36例拜阿司匹灵250mg/次,1次/d。辛伐他汀20mg/次,1次/d。倍他乐克,50mg/次,早晨顿服或分早、晚两次服。治疗组48例冠心宁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次/d,静滴。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硝酸甘油消耗量、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宁注射液 拜阿司匹灵 舒降之 倍他乐克 血压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抗栓治疗合并腹直肌血肿形成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源 盛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血肿形成 抗栓治疗 腹直肌 发作性胸闷 不稳定心绞痛 速效救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斯匹林和心脏病发作
12
作者 程明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4期180-180,共1页
瑞典的一项研究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每天服75mg阿斯匹林,可减少心肌梗塞的危险。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首次证明,如此小剂量的阿斯匹林也有疗效。该研究的对象是796例不稳定型冠脉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无Q波心肌梗塞)。据报道,服药... 瑞典的一项研究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每天服75mg阿斯匹林,可减少心肌梗塞的危险。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首次证明,如此小剂量的阿斯匹林也有疗效。该研究的对象是796例不稳定型冠脉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无Q波心肌梗塞)。据报道,服药3个月心肌梗塞的危险可减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病发作 不稳定心绞痛 脉病 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死亡事件重要危险因素筛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5 位作者 王强 曹剑 尹慧君 胡亦新 刘霖 马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614例年龄≥65岁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2组,不良事件组194例,无不良事件组420例,随访4.5~6.7(5.6±0.9)年,采用多因素Co...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614例年龄≥65岁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2组,不良事件组194例,无不良事件组420例,随访4.5~6.7(5.6±0.9)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良事件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14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6%。与无不良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慢性心功能不全比例及纤维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95%CI:1.02~1.07,P=0.00)、女性(95%CI:1.07~2.21,P=0.01)、冠心病(95%CI:1.20~2.42,P=0.00)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95%CI:1.17~2.63,P=0.00)以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95%CI:1.02~1.36,P=0.03)与不良事件具有相关性。结论增龄、女性、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冠心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是老年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与全因死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重视冠心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管理,关注老年高凝状态,对预防远期不良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绞痛 不稳定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检测对冠心病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及预警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佳琪 李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99-101,共3页
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下降相关。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学方面的一项新的检测方法,其检查简单方便,不需要附加条件,能独立并定量测定心脏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 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下降相关。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学方面的一项新的检测方法,其检查简单方便,不需要附加条件,能独立并定量测定心脏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及预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 脏性猝死 率减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老年患者预后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青豹 戴喜明 +1 位作者 胡清甫 陈其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诊治的老年ACS患者12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诊治的老年ACS患者12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6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变异性,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心率变异性对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88.65±18.88)ms vs(100.28±20.94)ms,P=0.006]、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90.44±13.17)ms vs(96.79±12.77)ms,P=0.016]、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32.56±4.83)ms vs(39.67±6.23)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5.85±4.74)ms vs(30.94±5.59)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11.12±2.74)%vs(14.83±4.60)%,P=0.000]显著降低。观察组高频谱、低频谱显著低于对照组[(505.35±119.27)ms vs(657.17±134.15)ms,P=0.000、(1208.59±190.38)ms vs(1449.56±257.14)ms,P=0.000]。高频谱对预测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12~0.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高频谱、低频谱降低是ACS患者出院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与AC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以作为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力衰竭 心绞痛 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疾病
1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0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肌疾病 肥大性肌病 右室 肥厚型肌病 不稳定心绞痛 塞恢复期 急性 扩张性肌病
全文增补中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仲培 《现代医院》 2010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 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后直接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ACS患者的临床预后(30 d因血栓事件出现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梗/死亡)。结果两组术后30 d死亡/心梗相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联合静脉应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GPⅡb/Ⅲa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Ⅱb/Ⅲa受体 血小板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梗/死亡 PCI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小菊 张恒 +2 位作者 刘洋 杜连荣 张莉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第11期699-700,共2页
病例:患者,女,77岁。因"阵发性胸痛、胸闷、憋气,加重半月;伴咳嗽、咳痰"于2017年4月19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 病例:患者,女,77岁。因"阵发性胸痛、胸闷、憋气,加重半月;伴咳嗽、咳痰"于2017年4月19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入科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梗图形,ST-T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不良反应 米力农注射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 陈旧性前间壁 陈旧性前间壁 不稳定心绞痛 功能不全 慢性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介入干预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晓铭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N(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N(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其共同病理生理是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产生了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近20年来,随着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手段的成熟与推广,以及非ST段抬高的ACS比例的不断升高,非ST段抬高ACS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介入干预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 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动态
20
作者 张俊峰 李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6期405-409,共5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药物治疗 急性死(AMI) 不稳定心绞痛 非ST段抬高 源性猝死 急性发作 研究发现 完全闭塞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