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心绞痛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萍 丁雯 +3 位作者 陆静钰 孙吉 孙芳 哈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6,191,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 目的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生活质量得分与健康素养各项得分间的关系。结果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03.76±14.3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9岁(β=5.8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β=5.264)、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β=4.064)、非医保付费方式(β=7.103)、无运动训练(β=6.182)、未规律服药(β=8.176)是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得分均随其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各维度得分均与其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且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素养各项得分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梅卫义 杜志民 +3 位作者 胡承恒 罗初凡 李怡 陈国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8,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有28例(74%)患者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70%,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24例(57%),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33例(79%)有1处以上的复杂狭窄,多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58%,P<0.05);PAPP-A与hs-CRP正相关(r=0.44,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hs-CRP(4.40mg/L±0.003mg/Lvs0.48mg/L±0.016mg/L,P<0.001)和PAPP-A(18.40×10-3U/L±0.002×10-3U/Lvs7.79×10-3U/L±0.001×10-3U/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PAPP-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杂狭窄者。【结论】PAPP-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冠状动脉狭窄 病变形态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APP-A 斑块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 血清学指标 CRP 造影结果 血管狭窄 0.05 hs 复杂 正相关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志敏 高淑梅 +1 位作者 李金萍 侯瑞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2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拮抗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疗程1...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拮抗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血压(24 h舒张压、24 h收缩压)、心功能指标(LVEF、SV)、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NO)、病情相关因子(Hcy、hs-CRP、SOD、GSH-Px)、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NO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ET更低(P<0.05)。治疗6、12周后,观察组Hcy、hs-CRP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更高(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调节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血清因子水平,降低预后不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胶囊 常规治疗 高血压 不稳定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骥 郝恒剑 +1 位作者 胡少东 尹春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3组。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华 关韶峰 +1 位作者 倪幼方 袁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2,567,共5页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作用差异,及其对临床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病例分为依诺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抗Ⅹa因子、vo...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性的作用差异,及其对临床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病例分为依诺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抗Ⅹa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v WF)和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free-TFPI)水平,分析检测指标与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在依诺肝素组,抗Ⅹa因子在用药后3 h即达到有效水平;在用药48 h后3 h时间点,抗Ⅹa因子仍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且显著高于普通肝素组(P<0.05);依诺肝素组用药后v WF浓度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P<0.05)。有临床事件组⊿v WF显著高于无临床事件组(P<0.01),⊿v WF与30 d临床事件相关(OR=1.373,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比较,依诺肝素可更为有效地阻断外源性凝血途径,对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早期v WF增加对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0 d临床事件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非ST抬高心肌梗死 依诺肝素 普通肝素 抗Ⅹa因子 von WILLEBRAND因子 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立颖 刘文娴 魏金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4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4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对性别、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中,焦虑患者67例,占32.8%,抑郁患者46例,占22.5%。女性、合并高血压史者焦虑发生率更高(P<0.05);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报销比例≤40%、合并糖尿病者抑郁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和合并糖尿病史是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UA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秋水仙碱对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患者胸痛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俞子恒 韦凡平 程震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秋水仙碱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胸痛的再发。方法:110例伴高尿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 mg/d,使用10 d后观察尿酸、血管紧张... 目的:观察小剂量秋水仙碱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胸痛的再发。方法:110例伴高尿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5 mg/d,使用10 d后观察尿酸、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改变及两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酸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胸痛再发,可能与秋水仙碱降低血清尿酸、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不稳定心绞痛 尿酸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岚 宋耀明 +6 位作者 李爱民 李隆贵 耿召华 周小波 何作云 赵刚 林春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79-98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 (3 2例 )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 (常规支架植入组 ,60... 目的 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 (3 2例 )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 (常规支架植入组 ,60例 ) ,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造影特征、操作成功及并发症。结果 直接支架组年龄较常规支架治疗组小 (5 3 14± 9 18vs64 2 8± 12 3 6,P <0 0 1) ,靶血管A型和B1型病变占病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 (P <0 0 1) ,操作时间直接支架组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 (P <0 0 1) ,操作成功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型及B1型病变为主的急性心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选择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 ,操作时间短 ,而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支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直接支架术 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湿泄浊汤影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IL-6 TNF-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尚德师 何立人 +4 位作者 陈咸川 张焱 黄天生 辛效毅 王念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0-761,共2页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来探讨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IL-6、TNF-α1次。结果:化湿泄浊汤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I...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来探讨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IL-6、TNF-α1次。结果:化湿泄浊汤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IL-6的水平(P<0.01),对TNF-α影响不大(P>0.05)。结论:化湿泄浊汤通过降低IL-6水平来稳定动脉粥样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炎症介质 易损斑块 化湿泄浊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血浆FIB水平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杨帆 齐昉 刘红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不同中医证型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1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及所属的中医证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FIB水平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不同中医证型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1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及所属的中医证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血瘀实证的FIB水平高于血瘀证兼夹虚证组(P<0.05);气滞血瘀证的FIB水平高于气虚血瘀证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与FIB水平存在着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中医证候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文莉 牟建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4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青俐 党瑜华 陈剑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0例健康人行血清HGF、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定。根据HGF水平又将UAP分为2组:A组(HGF≤360ng/L),20例;B组(HGF>360ng/L),36例。观察住院期间2组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血清HGF水平[(247.53±90.59)ng/L]明显低于B组[(571.03±160.23)ng/L,P<0.05];2组间血清cTnI、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中,A组30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顽固性心绞痛者明显高于B组(P<0.05);对上述心脏事件,HGF定量检测的敏感性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8.9%,准确性为80.4%。结论:HGF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作为预测UA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不稳定心绞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与单纯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分析
13
作者 徐军 吕磊 +4 位作者 缪东培 包知达 肖继明 张凯 殷宇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高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比较不完全介入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单纯药物治疗对75岁以上高龄UA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行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的46例UA患者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 目的高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比较不完全介入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单纯药物治疗对75岁以上高龄UA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行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的46例UA患者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及同期单纯药物治疗的44例UA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组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32.6±5.8)个月和(32.4±5.6)个月,2组月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发生心肌梗死的人数以及因上述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均无显著差异。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因心绞痛住院人均(3.6±2.0)次,多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2.8±1.7)次(P<0.05);在随访期行介入血运重建或冠状动脉搭桥的例数分别为4和1,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和5(P>0.05);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例数分别为2和6(P>0.05)。结论对75岁以上的高龄UA患者,冠状动脉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尚不能认为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血运重建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及进口盐酸噻氯匹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对比
14
作者 白春梅 白彦 +5 位作者 魏镜 范连凯 王书杰 赵永强 朱文玲 潘家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2,119,共2页
关键词 盐酸噻氯匹啶 不稳定心绞痛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溶栓治疗
15
作者 王燕妮 祝家庆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将6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一组加用尿激酶做溶栓治疗(溶栓组)。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低心绞痛分级... 将6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一组加用尿激酶做溶栓治疗(溶栓组)。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低心绞痛分级,改善EC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减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提示UAP患者应行尿激酶溶血栓治疗。但两组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尿激酶 心绞痛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预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临床风险的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夏芹 何非 +1 位作者 王同 胡章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记录其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的结果。继之,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GRACE(global re...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记录其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的结果。继之,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GRACE(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根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结果将患者分成低(low NLR)、中(medium NLR)、高(high NLR)NLR(LNLR,MNLR,HNLR)3组后,比较3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特征、GRACE评分、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分析NLR与GRACE评分、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HNLR组年龄、吸烟率、静息心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心电图ST段压低比率高于LNLR组(P均<0.01)。HNLR组他汀类药物使用比率显著低于LNLR组(P<0.01)。HNLR组GRACE评分、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MNLR组及LNLR组(P均<0.01);MNLR组GRACE评分、Gensini评分水平显著高于LNLR组(P均<0.01)。NLR与GRACE评分、Gensini评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均<0.01)。结论:入院时的NLR能够很好地预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风险;入院时循环中NLR越高,则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提示临床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不稳定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嫒 杨红梅 +5 位作者 李松 王晓亮 金英兰 刘淑华 李素艳 李紫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U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22例)和低分子肝素钠组(21例),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50000u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入,连续治疗10;低分子肝素钠组为先静脉推注30mg低分子肝素... 目的 观察小剂量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U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22例)和低分子肝素钠组(21例),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50000u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入,连续治疗10;低分子肝素钠组为先静脉推注30mg低分子肝素钠,然后1mg/kg皮下注射。12h 1次,共6d。观察两组治疗UA总有效率及出血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纤维蛋白原定量(Fb)。结果 两组治疗UA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90.5%(P>0.05),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9.O%(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BPC、ACT、Fb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钠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极化参麦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0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65-365,共1页
不稳定心绞痛 ,是处于缺血性心脏病中 ,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症候群。临床观察 30例 ,总结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镁—极化参麦液治疗本病的方法 ,结果 ,临床症状总有效率 86 7% ,心电图总有效率 75 0 % 。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镁极化参麦液 疗效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雷琳 杨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288-2288,共1页
不稳定心绞痛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我科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钠 疗效观察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静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