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周生 陈晓生 赖福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解剖型锁定钢板组50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和PFNA组50例(PFN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解剖型锁定钢板组50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和PFNA组50例(PFN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FNA组患者预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比较
2
作者 邹建荣 张敏 冯锡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0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纳入的60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PFNA,...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纳入的60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PFNA,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6.67%(P <0.05);研究组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以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且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6.67%(P <0.05)。结论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治疗效果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板 PFNA 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俊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392-2394,共3页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叶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31例。DHS组接受DHS治疗,PFN...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叶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31例。DHS组接受DHS治疗,PFNA组接受PFN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高于DHS组的67.74%(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DHS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辛泽团 牛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307-308,319,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病人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Evans-JensenⅡA、ⅡB、Ⅲ型骨折17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63岁,平均75岁。男性6人,女性11人。结果:17例术后随访218个月...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病人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Evans-JensenⅡA、ⅡB、Ⅲ型骨折17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63岁,平均75岁。男性6人,女性11人。结果:17例术后随访218个月,平均13个月。按Harris评分系统临床疗效为优(90100分)10例,良(8089分)7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髓内钉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隐性失血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华 林艳 +3 位作者 吴永东 郭鹏程 王有宝 连振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隐性失血。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目的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隐性失血。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隐性失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3/43)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防旋髓内钉 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祥杰 谭进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在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治疗,探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 目的在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治疗,探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治疗。结果通过给予64例患者3~12个月随访后可发现患者载体位置良好且无松动、下沉以及脱位现象,在随访期间出现1例死亡患者,死亡时间为出院后9个月,死亡原因是其他疾病,剩余63例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自理能力,优良率为93.75%(60/64);64例患者术后2d VAS评分显著性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大粗隆钢板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生物型加长柄 隆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LCP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振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5期56-57,共2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F-LCP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PFNA内...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F-LCP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Harrisi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在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卧床时间以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时,PF-LCP与PFNA治疗的疗效并无差异,但是PFNA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更少,离床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 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人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焯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月收治的年龄超过70岁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份至2013年1月收治的年龄超过70岁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下床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时间等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优越(P<0.05)。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8.6±2.5)分和(72.5±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的治疗效果
9
作者 杨海梁 龙金权 +2 位作者 方淼云 刘晓野 赵汝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9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 目的分析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时间(8.07±1.47)d、住院时间(15.65±2.3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00±2.40)、(29.23±2.50)d,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生物型加长柄 钢丝捆绑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彭浩 梁笃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使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材料及。方法:2010年至2018年总共50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手术年龄79岁(57~95岁)。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8~16个月)。... 目的:本研究评估使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材料及。方法:2010年至2018年总共50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手术年龄79岁(57~95岁)。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8~16个月)。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左侧还是右侧,骨折类型,TAD,随访时间以及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患者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3.8周。5例患者合并并发症:包括螺旋刀的迁移,感染以及骨不愈合。28例患者harris评分良好。结论:PFNA在治疗不稳定型的粗隆间骨折中应用良好,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1
作者 张丽春 《北方药学》 2025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评估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7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 目的:评估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7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最高平面时间以及T12阻滞时间,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MAP、观察HR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HR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MAP、HR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运动阻滞起效、至最高平面时间、T12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麻醉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钟贵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2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手术...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及PFN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122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行半髋关节置换组4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组(DHS)39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PFN)37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DHS及PFN组术中出血量分别是(270.4±34.2)、(184.2±28.6)mL和(196.5±31.6)mL,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高于DHS及PFN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DHS及PFN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6.4±11.2)、(62.9±14.6)min和(80.2±13.1)min,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3.2±1.6)、(22.6±3.9)d和(21.2±4.0)d,关节负重时间分别为(8.9±2.6)、(30.4±6.2)d和(28.6±5.4)d,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关节负重时间短于DHS和PFN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DHS及PFN组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0.5%和18.9%,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9%、35.9%和40.5%,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低于DHS和PFN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DHS及PFN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评分别是(22.6±2.4)、(18.1±2.6)分和(17.8±2.9)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评分高于DHS和PFN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术期安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DHS P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军贤 陈前永 +3 位作者 程迅生 陈肖松 胡亮 王海峰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58-860,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试验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73%比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效果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 被引量:79
14
作者 李晓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用PFNA、DHS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用PFNA、DHS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感染、压疮、髋内翻、内固定松动、股骨头切割)发生情况。术后第6个月按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两组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低于DHS组,P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A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DHS组(P<0.05)。术后第6个月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21例、良10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1.2%;DHS组优17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4%。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PFNA组术后发生压疮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DHS组术后发生感染1例、压疮2例、髋内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结论PFNA和DHS均可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相比DHS,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爱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PFNA组(行PFNA治疗)和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各20例。观察...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PFNA组(行PFNA治疗)和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负重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43.1±10.9)min、(85.8±26.6)ml、(88.9±4.1)分,优于置换组的(96.9±16.7)min、(303.9±33.7)ml、(81.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负重时间为(27.8±11.2)d,长于置换组的(6.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感染1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3/20);置换组术后感染4例、下肢静脉栓塞3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9/2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 PFNA可作为首选。若患者术后需要早期下地负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则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临床价值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和PFNA对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阮传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53-355,359,共4页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DHS进...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DHS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优良率为45.0%,研究组优良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增多、下地活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3、6个月Harris骸关节评分下降(P<0.05);术后12个月评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1例假体周骨折(5.0%),对照组出现6例(3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χ2=4.331,P<0.05)。结论:PFNA较DHS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具有创伤小、下地活动时间短、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术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岳 杨鸿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InterTan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术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9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 目的探讨并对比InterTan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术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9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对照组Harris评分分别为(77.98±6.40)、(83.77±6.74)、(89.35±6.76)分,观察组Harris评分为(78.31±6.41)、(84.35±6.75)、(90.11±6.7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3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术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InterTan髓内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髋关节置换术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7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62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采用PF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PFN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62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采用PF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PFN内固定治疗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少,切口长度较小(P<0.05)。与PFN内固定术相比,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卧床时间短(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PFN内固定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全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股骨头置换术(ATB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 目的:对比分析用股骨头置换术(ATB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施行股骨头置换术,为观察组患者施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失血量及手术耗时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对照组患者术毕至下床行走的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 :用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为理想,且患者的并发症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忠龙 童培建 +1 位作者 马镇川 季卫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用GTR钢板+Ⅰ期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精神躁狂,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20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GTR铜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康复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R钢板 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