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Lp-PLA2、MCP-1、sICAM-1、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媛媛 彭鑫 +3 位作者 毛黎黎 杨欣怡 刘晶晶 邵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与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与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于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炎性因子水平、Lp-PLA2、MCP-1、sICAM-1水平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42/60)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更为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在胸闷、胸痛、气短喘促、身体困重、痰多纳呆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在各症状积分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PLA2、MCP-1、sLCA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Lp-PLA2、MCP-1、sICAM-1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痰浊痹阻 LP-PLA2 MCP-1 SICAM-1 炎性因子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右心室功能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PCI后不良事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文姝 周畅 +4 位作者 徐亮 孙恒 聂淑婷 邵袁缘 李心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右心室(RV)功能用于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55例经3D-S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拟接受PCI的UA患者,根据PCI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 目的观察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右心室(RV)功能用于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55例经3D-S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拟接受PCI的UA患者,根据PCI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其分为不良事件组(n=37)与对照组(n=118)。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大约登指数相应截断值为依据,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D-STI参数转化为新的二分类变量,分析UA经PCI后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据以构建联合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不良事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高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及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以单一LVEDV、RVFWLS及RVGLS区分有无不良事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0 ml、19.05%及19.75%,生成的3个二分类变量均为UA经PCI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据以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UA经PCI后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结论3D-STI参数RVFWLS<19.05%、RVGLS<19.75%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V>110 ml均为UA患者经PCI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状Meta分析对8个经典名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丹 吴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504,共13页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8种经典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并分别进一步比较不同经典名方治疗实证和虚证(包括虚实夹杂)2大证型的疗效。方法:检索并筛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8种经典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并分别进一步比较不同经典名方治疗实证和虚证(包括虚实夹杂)2大证型的疗效。方法:检索并筛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等数据库中关于8个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丹参饮、炙甘草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祛瘀通脉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U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14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0个RCT,总计5088例UAP患者,涉及9种干预措施。其中,UAP属实证的有41个RCT,UAP患者共3432例,涉及5种干预措施;虚证或虚实夹杂共13个,共1130例患者,涉及4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枳实薤白桂枝汤+西医常规治疗总有效率最优,UAP属实证者,四妙勇安汤+西医常规治疗最佳;虚证或虚实夹杂者,补阳还五汤+西医常规治疗最佳;心电图改善方面,四妙勇安汤疗效最佳;枳实薤白桂枝汤+西医常规在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善炎症反应方面更优。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UAP比较,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疗效较显著。但仍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RCT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典名方 临床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有效率 证型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红宁心方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师卿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参红宁心方颗粒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机制及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医院60例冠心... 目的观察参红宁心方颗粒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机制及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医院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归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指南采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治疗组则是在西药常规基础治疗上联合参红宁心方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炎性因子(hs-CRP、MMP-9、IL-6、TNF-α)水平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段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的76.67%(23/3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停减率为83.33%(25/30),对照组患者停减率为63.34%(19/3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红宁心方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用药后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红宁心方颗粒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子明 马琪 +3 位作者 陈俭 陈愿 崔留义 赵育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15-3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司美格鲁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于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合并有糖尿病的178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司美格鲁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于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合并有糖尿病的178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应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组(简称司美格鲁肽组)(43例)和对照组(13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出院后1、3、6、12个月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情况、血压和体质量等。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再次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住院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发生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司美格鲁肽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6.0±0.9)、(8.5±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两组分别为(6.5±0.7)%、(7.9±0.5)%,BMI分别为(22.8±3.0)、(25.0±2.4)kg/m^(2),收缩压分别为(135.3±9.7)、(141.5±8.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分别为(84.7±7.7)、(86.6±7.7)mmHg,其中司美格鲁肽组也较基线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在第12个月随访时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体质量等较基线降低。应用Kapan-Meier法估计临床结局的累积事件发生率得出,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主要研究终点事件的发生率(4.7%vs.17.8%,P=0.046)。结论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可降低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可综合有效的管理冠心病患者血糖、体质量、血压、腹型肥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糖尿病 冠心病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清华 汪浩浩 +2 位作者 陈庆杰 罗瑞英 罗长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584,共5页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高度敏感。ICIs治疗dMMR/MSI-H胃癌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挑战。如何在这一特殊分子亚型的胃癌中选择合适的ICIs和克服耐药性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ICIs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dMMR/MSI-H胃癌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耐药性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3
7
作者 张德龙 殷莉 +2 位作者 姜芳 郭芳 郝伟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1454,共4页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功能分级;对比两组心肌酶谱和血脂代谢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绞痛积分显著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换届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SV、EF、NYHA和SAQ,以及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梁莉 钱娇玲 +2 位作者 薛鸿燕 林鹏 杨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00-1507,共8页
为了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阿托伐他汀治疗UA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Librar... 为了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阿托伐他汀治疗UA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Library Handbook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38篇文献,包括3 373例U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可提高治疗UA的总体有效率,改善UA患者总胆固醇(TC)、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CRP),减少UA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变化,且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20和40 mg.d-1以及治疗时间为≤1月和>1月时没有明显的疗效差别。但对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的效果不明显。所有纳入研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在剂量为10 mg.d-1,疗程为一个月时治疗UA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纳入研究质量偏低且存在发表偏移,论证强度不够,尚需开展设计严格的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阿托伐他汀治疗U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体有效率 血脂水平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苏强 李浪 +3 位作者 黄伟强 周游 王江友 文伟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56-4159,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予曲美他嗪,n=39)和曲美他嗪组(术前5 d给予曲...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予曲美他嗪,n=39)和曲美他嗪组(术前5 d给予曲美他嗪20 mg,3次/d,术后坚持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n=39)。分别于PCI前及PCI后18~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PCI后曲美他嗪组患者cTnI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6%(15/39)和56.4%(22/39),χ2=4.198,P=0.04〕,但两组PCI后CK-MB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9)和12.8%(5/39),χ2=0.000,P=1.00〕。PCI后两组hs-CRP、IFN-γ、IL-2水平均较PCI前升高,且对照组较曲美他嗪组升高(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IFN-γ、IL-2水平及PCI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曲美他嗪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55
10
作者 陈秋芳 朱晓峰 +3 位作者 韩莉 朱诗平 金玲 罗雪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用循证医学方法 Meta分析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交叉核对、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 目的用循证医学方法 Meta分析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交叉核对、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 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2篇关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更具优势,但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3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陈顺华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活血组31例,活血解毒组30例。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活血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活血解毒组加用芎芍胶囊和黄连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活血解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毒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解毒组心绞痛计分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活血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在评价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意义更加明显;心绞痛计分可能可以作为hs-CRP的辅助指标综合评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活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李再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心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建朝 钱晓亮 +4 位作者 任培军 刘礼平 葛振伟 梁维杰 程兆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心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1例)采取瑞舒伐他... 目的探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心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1例)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62例)采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结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PWT)、舒张期室内间隔厚度(LVST)、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变化、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及血小板聚集(MPA)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B型脑肽钠原(NT-proBNP)水平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60/62)高于对照组(86.89%,53/61),且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每周平均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PWT、LVST、SV、EF、TC、TG、LDL-C、PT、APTT、FIB、BV、PV、MPA、IL-6、hs-CRP、NT-proBNP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WT、LVST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SV、EF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SV、EF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PT、APTT、FIB、BV、PV、MPA、IL-6、hs-CRP、NT-proBNP等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心悸,1例头晕,观察组出现1例乏力,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3.28%(2/61)、1.61%(1/62)(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 疗效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延斌 蒲志超 +2 位作者 谢伟勇 何灿杰 吴润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25分,平均34.5分。23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90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成功救治19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19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8.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整体疗效,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型 损伤控制骨科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补气固脱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孙启银 林霞 +1 位作者 唐坎凯 罗玉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补气固脱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中医组(6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补气固脱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中医组(65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单用和在此基础上与补气固脱中药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用量、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症状疗效分别为75.38%,95.38%;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分别为49.23%,73.85%;中医组患者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中医主症积分分别为(26.95±6.68)分,(15.48±3.87)分;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中医主症积分分别为(12.74±3.74)分,(7.15±2.03)分;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主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5.49±1.74)次/min,(6.55±1.20)min,(1.33±0.36)g;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2.66±0.81)次/min,(3.24±0.65)min,(0.65±0.20)g;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病情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62±0.37)m Pa·s,(6.11±1.28)m Pa·s,(5.13±1.32)g/L;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35±0.26)m Pa·s,(4.65±1.09)m Pa·s,(3.76±1.03)g/L;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补气固脱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虚寒证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体征,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且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作 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优化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建模方法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冯妍 冯奇 +3 位作者 王以新 邱禹 周雪忠 徐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81-2185,共5页
背景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 背景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过程中的建模方法并对模型的可靠性做出初步验证。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中医院、通州区中医院、东直门医院、怀柔中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2010年2212例UA患者结构化住院病历111060条记录。将UA证候要素类型为气虚、血瘀的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732例和验证组732例,对测试组患者应用POMDP得出一组最优治疗方案的核心处方,在验证组患者中筛选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优化组),与不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瘀证积分、远期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术,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心功能不全、其他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验证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气虚优化组(n=152)、血瘀优化组(n=127)患者血瘀证积分降分分别为(5.29±2.64)、(4.87±3.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优化组、血瘀优化组远期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25/152)、12.6%(16/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MDP可以实现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模型经验证较为稳定可靠,可尝试为其他疾病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细化、深入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冠心病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建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疗程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古平 潘波 +2 位作者 童莉 景杰 何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955-955,共1页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钙 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程 疗效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洪永敦 黄衍寿 +1 位作者 陈宇鹏 吴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的关系,以清热化痰活血法综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丙酯及小陷胸汤合...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的关系,以清热化痰活血法综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丙酯及小陷胸汤合冠心2号方加减汤剂,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西医综合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等均较对照组优,两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IL-6、CRP、TNF-α)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炎症机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清热化痰活血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及减轻其炎症反应,可适度地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清热化痰活血法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生脉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液流变学、心肌保护、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世杰 吴磊 +2 位作者 郭亚荣 哈斯 任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筛选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医院的PCI术后复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筛选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医院的PCI术后复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小板功能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功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RI、PAV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TnI、CK-M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LVEF、E/A水平显著上调,LVEDD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功能,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并改善心功能,有利于PCI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术后 血液流变学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蛋白标记物的蛋白质组学筛选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水旺 沈安娜 +2 位作者 郑德仲 黄敬 胡兆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可能与UAP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浆蛋白标记物。方法分别收集2014年6月-2015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UAP及SAP血浆标本各60例,另收集体检科收集... 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可能与UAP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浆蛋白标记物。方法分别收集2014年6月-2015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UAP及SAP血浆标本各60例,另收集体检科收集的血浆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n=60)。随机取对照组(n=10)、UAP组(n=10)与SAP组(n=10)空腹血浆标本各100μl,分别等量混合成3组样本,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后,利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进行蛋白分离,经差异软件分析后,采集UAP和SAP之间变化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 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每组随机选取40份血浆样本,选取UAP特异性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结果 UAP与SAP组患者血浆相比较,共筛选出10个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包括9个上调蛋白点,1个下调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后,表达上调的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γ链(FGG)、补体C4-B(C4B)、免疫球蛋白κ链C结构域(IGKC)和血红蛋白α亚基(HBA1);表达下调的蛋白是结合珠蛋白(HP)。与对照组比较后,在这些差异蛋白中共找到2个UAP特异性相关蛋白,即IGKC和HP。选取IGKC进行ELISA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较,UAP组样本中IGKC特异性表达上调(P<0.05),与DIGE验证结果一致。结论筛选到UAP特异性相关蛋白IGKC和HP,IGKC有可能成为UAP早期筛查及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浆 生物学标记 蛋白质组学 双向差异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