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量不稳定分析在元坝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荀威 王本成 +3 位作者 杨丽娟 张明迪 温善志 高顺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4期652-658,共7页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为超深、高含硫、底水气藏,且处于稳产初期。动态监测表明气藏开发水侵风险较大,给气藏动态分析工作带了极大的挑战。结合元坝气田实际地质特征及生产现状,充分利用日常产量和压力数据,开展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为超深、高含硫、底水气藏,且处于稳产初期。动态监测表明气藏开发水侵风险较大,给气藏动态分析工作带了极大的挑战。结合元坝气田实际地质特征及生产现状,充分利用日常产量和压力数据,开展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Agarwal-Gardner、Blasingame、NPI等)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可应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开展元坝长兴组气藏储层动态参数、气井动态产能、动态储量以及水侵识别等分析工作,所获得的结果可靠性高,有助于深化认识气藏的储层地质特征,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从而进一步指导气藏动态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底水气藏 产量不稳定分析 Blasingame曲线 动态分析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区第二模态内孤立波观测分析
2
作者 黄必桂 张琪 +1 位作者 谭海月 黄晓冬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南海北部陆架区内孤立波在复杂地形和多尺度背景过程影响下具有丰富的传播特性和垂向模态结构,加剧了海上石油平台施工和作业的难度。为深化对南海北部高模态内孤立波特征的认知,利用2021年秋季在295m水深处布放的一套潜标观测资料,分... 南海北部陆架区内孤立波在复杂地形和多尺度背景过程影响下具有丰富的传播特性和垂向模态结构,加剧了海上石油平台施工和作业的难度。为深化对南海北部高模态内孤立波特征的认知,利用2021年秋季在295m水深处布放的一套潜标观测资料,分析了陆架区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精细结构与不稳定性。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属于“凸型”内孤立波,它在10 min内引起上层海洋等温线上凸19.4 m,下层海洋等温线下沉31.8m,并诱发出东向和南向流;中层等温线分布非常稀疏,存在最大达0.39m/s的西向流速和0.41m/s的北向流速。通过不稳定分析,发现中层层结较弱,理查德森数降低至1/4以下,达到了剪切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垂直方向上,内孤立波垂向本征模态在75m和205m深度上分别具有1个节点。基于敏感性试验,发现陆架区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精细结构与不稳定性对温跃层深度变化更加敏感,秋冬季较深的温跃层有利于剪切不稳定在第二模态内孤立波中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架区 内孤立波 潜标观测 精细结构 不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藏数值模拟与动态分析的深层煤岩气缝网参数优化研究
3
作者 朱苏阳 向东流 +4 位作者 李博文 白坤森 彭小龙 张圣 刘伟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深层煤岩气缝网质量是气井控储提产的关键,针对缝网参数对单井控储和产能的影响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文章以产能和控储为目标导向,提出了基于深层煤岩特性的缝网参数—产能数值模拟—动态分析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 深层煤岩气缝网质量是气井控储提产的关键,针对缝网参数对单井控储和产能的影响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文章以产能和控储为目标导向,提出了基于深层煤岩特性的缝网参数—产能数值模拟—动态分析一体化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部煤岩气缝网形成特征及其生产历史,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提取不同模拟历史中的控制储量和单井产能;其次以产能与控储为目标,分析缝网特征参数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最终确定缝网形成参数的最优组合。研究表明,产能和控储响应效果最佳的井网形成参数为:段长90~100 m,单段簇数5~6簇,排量18~20 m^(3)/min,平均砂比16%~20%。现场实例应用同样验证了一体化研究流程提出的参数优化界限,其中,液量和砂比对气井控储和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为深层煤岩气缝网参数优化和低成本工程参数设计提供了经验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缝网参数 数值模拟 产量不稳定分析 一体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超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气井不稳定压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道清 汪洋 +3 位作者 王彬 闫利恒 赵传凯 王海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1,I0005-I0006,共13页
对于超深超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综合考虑孔缝并存、离散裂缝与连续介质裂缝并存、应力敏感效应及3个物性分区的影响,建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气井不稳定压力模型,采用Pedrosa变换、摄动变换、Laplace变换等方法求解模型,通过编程绘... 对于超深超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综合考虑孔缝并存、离散裂缝与连续介质裂缝并存、应力敏感效应及3个物性分区的影响,建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气井不稳定压力模型,采用Pedrosa变换、摄动变换、Laplace变换等方法求解模型,通过编程绘制不稳定压力典型曲线;根据不稳定压力典型曲线特征划分流动阶段,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复杂气藏压裂井渗流过程划分14个典型流动阶段;存在应力敏感效应时,导数曲线中后期位置更高;钻遇离散裂缝长度越长,Ⅰ区缝网系统线性流等阶段的导数曲线位置越低;流度比主要影响相应拟径向流和窜流等阶段的压力导数曲线。各区储容比越小,相应窜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上的凹子越深;各区窜流系数越小,相应窜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上的凹子出现时间越晚。该结果为超深超高压裂缝性复杂气藏试井解释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 超高压 裂缝性 三区复合 致密气藏 应力敏感 离散裂缝 不稳定压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周玉淑 邓国 黄仪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33,共11页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 文中分析了 1998年 7月 2 0~ 2 3日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过程 ,在分析大尺度降水和中小尺度暴雨相对应的环流场和天气实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相应大气层结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 ,并对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做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计算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判据和涡层不稳定判据。结果表明 :降水期间大气低层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积聚 ,在这两类不稳定条件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涡层不稳定的维持对此次降水过程中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环境场 ,具体的计算分析还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低涡扰动的发展 ,是造成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暴雨 非线性不稳定条件分析 降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不均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不稳定压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瑶 程时清 +1 位作者 何佑伟 于海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为研究分支井和主井筒流量密度分布不均及各生产段表皮分布不均对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井底压力(bottom hole pressure,BHP)的影响,通过将分支井段和水平主井筒段考虑成线源,运用格林函数并结合Newman乘积方法,建立了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 为研究分支井和主井筒流量密度分布不均及各生产段表皮分布不均对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井底压力(bottom hole pressure,BHP)的影响,通过将分支井段和水平主井筒段考虑成线源,运用格林函数并结合Newman乘积方法,建立了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非均匀流量的试井解释模型,利用数值反演算法计算BHP,绘制出典型试井曲线并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出现了新的渗流特征段,其特征段在压力导数曲线上呈现出斜率大于0.5的直线段,将其命名为分支干扰线性流动段.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段及主井筒段流量不均时,BHP响应与各分支井段及主井筒段的流量以及表皮分布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分支的长度、角度、地层各向异性、井筒在地层中高度和分支在主井筒上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该模型对鱼骨状水平井的产油井段诊断与解释、储层伤害判断以及增产措施制定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流量密度分布不均 表皮分布不均 不稳定压力分析 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 分支干扰线性流 格林函数 Newman乘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SO与固定平台间DCS微波链路不稳定原因分析及WiMAX微波系统性能测试
7
作者 徐正海 蒋徐标 洪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9,共3页
分析了秦皇岛某油田绕单点旋转的FPSO与周边固定平台传输DCS生产数据、关断信号的微波链路不稳定的故障原因,并对拟采用的海底光缆和WiMAX微波技术建立链路的2种可能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推荐采用WiMAX微波技术实现该油田FPSO与固定平台... 分析了秦皇岛某油田绕单点旋转的FPSO与周边固定平台传输DCS生产数据、关断信号的微波链路不稳定的故障原因,并对拟采用的海底光缆和WiMAX微波技术建立链路的2种可能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推荐采用WiMAX微波技术实现该油田FPSO与固定平台间的链路传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WiMAX微波系统可在旋转的FPSO与固定平台间建立可靠的传输链路,能够满足该油田生产和作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平台 FPSO微波系统测试DCS微波链路 不稳定原因分析 WiMAX微波系统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东气井产水原因分析及控水生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伟 韩兴刚 +2 位作者 徐文 孙振 罗建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105,共3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东区气井普遍产水的问题,采用不稳定分析方法,对具有单井计量、地层压力监测数据的多口井进行历史数据拟合,得到了控制苏东气井产水量大小的方法。研究表明:苏东气井生产压差大于7.0MPa时,气井产水量快速增加,稳... 针对苏里格气田东区气井普遍产水的问题,采用不稳定分析方法,对具有单井计量、地层压力监测数据的多口井进行历史数据拟合,得到了控制苏东气井产水量大小的方法。研究表明:苏东气井生产压差大于7.0MPa时,气井产水量快速增加,稳产期缩短;生产压差在5.0—7.0MPa时,既可以保证气井稳产,又延长了气井生命周期;生产压差小于5.0MPa时,气井仍有提产空间。利用研究成果可快速有效地判断苏东气井生产指标的合理性,对致密砂岩气藏控水稳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产水气井 不稳定分析方法 合理生产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分析法确定靖边下奥陶统气藏侵蚀沟边界
9
作者 王作乾 康秀兰 何顺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0,共2页
靖边气田下奥陶统气藏马家沟组五段侵蚀沟异常发育,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利用钻井、地震波形及古风化壳上下地层补偿关系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识别,这些方法对规模较大的侵蚀沟刻画精度较高,但对规模稍小的井间二、三级侵蚀沟较难准确辨别... 靖边气田下奥陶统气藏马家沟组五段侵蚀沟异常发育,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利用钻井、地震波形及古风化壳上下地层补偿关系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识别,这些方法对规模较大的侵蚀沟刻画精度较高,但对规模稍小的井间二、三级侵蚀沟较难准确辨别。用试井分析和动态法验证了井间二、三级侵蚀沟的存在,为精细刻画地质模型提供了依据。结合钻井约束、地震波形等特征,验证下奥陶统气藏存在一级侵蚀沟16条,二级侵蚀沟83条,三级侵蚀沟20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方法 侵蚀沟边界 试井分析 产量不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鄂尔多斯长庆致密油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振峰 唐梅荣 +4 位作者 杜现飞 安杰 蔡明玉 苏玉亮 王文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654,共8页
为研究致密油储层改造参数对压裂水平井非稳态流动特征的影响,有效预测压裂水平井产能,基于复杂缝网特征,建立了缝网双重介质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结合长庆油田Z183井区致密油资料,通过对比不同改造... 为研究致密油储层改造参数对压裂水平井非稳态流动特征的影响,有效预测压裂水平井产能,基于复杂缝网特征,建立了缝网双重介质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结合长庆油田Z183井区致密油资料,通过对比不同改造方式及不同储层改造体积模式的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量特征,并采用信息量分析法对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储层改造带宽与初期线性流动阶段持续时间和压裂水平井产能正相关,与产量下降时间负相关;各主要因素按影响的显著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主裂缝半长、水平井段长度、主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条数;次要影响因素包括基质渗透率、孔隙度和裂缝簇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水平井 有限元 不稳定产量分析 储层改造体积 信息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不稳定试井解析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冬艳 曾慧 +3 位作者 姚军 孙海 赵杰 牛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2,I0007,I0008,共13页
致密油藏不稳定渗流特征源函数方法常以达西渗流为主,忽略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基于低速非达西渗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建立无限大地层点源数学模型;求解Laplace空间下的修正点源解,分解点源解为达西项和启动压力梯度修正项,运用镜像映射... 致密油藏不稳定渗流特征源函数方法常以达西渗流为主,忽略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基于低速非达西渗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建立无限大地层点源数学模型;求解Laplace空间下的修正点源解,分解点源解为达西项和启动压力梯度修正项,运用镜像映射和叠加原理,附加启动压力梯度修正项;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和表皮因数影响,得到井底压降解。应用模型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不同油井类型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对达西项运用叠加原理的处理方式更加合理,在数学上能够严格证明成立,又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同井型中启动压力梯度主要影响中后期流动形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翘,压力导数曲线径向流阶段不再出现0.5水平线。致密油藏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配产,防止地层压力消耗过快。该结果对致密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低速非达西渗流 修正点源解 叠加原理 不稳定压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象应用分析技术的软件算法研究与实现
12
作者 聂芸 鄢元满 张丽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0,198,共5页
以气象水文信息显示系统软件开发为背景,针对风场流线分析与显示和温度对数压力图绘制功能的实现,提出了流线分析算法和温度对数压力图的不稳定能量区分析算法。流线分析算法从流线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其物理连续分布的特征,基于风场格... 以气象水文信息显示系统软件开发为背景,针对风场流线分析与显示和温度对数压力图绘制功能的实现,提出了流线分析算法和温度对数压力图的不稳定能量区分析算法。流线分析算法从流线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其物理连续分布的特征,基于风场格点u/v分量数据直接"跟踪"获得流线,并对过密、过短等情况进行了处理。温度对数压力图的不稳定能量区分析算法利用温压曲线与状态曲线的单调性,分段处理温压曲线与状态曲线的位置关系进行不稳定能量区分析。实际使用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和较高的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信息显示 流线 流线分析 温度对数压力图 不稳定能量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多周期运行井控参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思远 杨佳坤 +7 位作者 宋丽娜 周栋梁 胡俊 许锋 施玉霞 胥洪成 裴根 范家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4,共7页
储气库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储气库多周期运行井控参数预测对储气库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文23储气库目前注采运行动态规律认识不清,难以制定有效的储气库优化调整方案的问题,使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法为主的方法,建立储气... 储气库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储气库多周期运行井控参数预测对储气库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文23储气库目前注采运行动态规律认识不清,难以制定有效的储气库优化调整方案的问题,使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法为主的方法,建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井控参数预测模型,剖析井控参数随储气库开发的变化规律。首先,对文23储气库气井生产动态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储层参数一起输入至RTA软件中完成基础的数据整理及加载,并建立注采气组分相态模型,计算天然气高压物性参数;然后,根据气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分析储气库地层渗流特征,建立及筛选最优井筒管流模型,用于计算气井井底压力;最后,使用Blasingame图版分析方法拟合井控参数建立基础模型,并通过拟合储气库气井生产数据,调整基础模型从而获得储气库多周期运行井控参数预测模型。使用所建井控参数预测模型对文23储气库气井多周期运行后井控参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可根据气井生产动态及井控特征将文23储气库气井分为3类,3类气井占比分别为39%、34%、27%;根据所建模型进行多周期井控参数变化分析,随着多周期注采运行,储气库多周期井控半径整体表现为初期增幅大,后期增幅减缓的趋势,储气库平均井控体积不断增加,3个类型的气井所控制储层的有效渗透率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产量不稳定分析 井控特征 井控参数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储气库全周期交互注采动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超 庞晶 +2 位作者 李道清 崔国强 闫利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9-714,共6页
地下储气库兼具季节调峰和能源战略储备的双重功能,其气井兼具注气和采气功能,相比于采气过程,高压注气过程更具风险性,而且动态评价方法匮乏。注气动态评价是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评价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储气库的达容... 地下储气库兼具季节调峰和能源战略储备的双重功能,其气井兼具注气和采气功能,相比于采气过程,高压注气过程更具风险性,而且动态评价方法匮乏。注气动态评价是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评价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储气库的达容效果和调峰能力。基于呼图壁储气库的交互注采运行规律,借鉴采气不稳定产量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呼图壁储气库注气运行的渗流模型,通过一系列数学变换创建无因次注气分析图版和拟合方法,再将不稳定注气分析得到的井控半径、表皮系数、渗透率等储渗参数耦合到不稳定注气方程中,实现单井全生命周期的注采历史拟合,并根据应急调峰和地面配套实际情况进行单井压力预测。实践表明,此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储气库交互运行中注气能力的定量评价,还能够实现对压力的准确预测,为指导优化配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呼图壁储气库 交互注采 注气能力 不稳定分析方法 动态模型 压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水气藏开发早期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冷 牟微 王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9-183,共5页
某地区须家河组有水气藏开发早期气水关系复杂,气井普遍产水,动态储量一直难以确定。根据低渗有水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弹性二相法、压降法不能计算其动态储量。气井产水使气藏供气能力不足,气井生产制度不合理,造成用弹性... 某地区须家河组有水气藏开发早期气水关系复杂,气井普遍产水,动态储量一直难以确定。根据低渗有水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弹性二相法、压降法不能计算其动态储量。气井产水使气藏供气能力不足,气井生产制度不合理,造成用弹性二相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产水气井和水淹井测得地层压力值偏低,导致压降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必然误差较大。针对两种方法的缺点,建立了更适合产水特征的物质平衡方程,提出了计算有水气藏动态储量新方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在计算过程中避免了"假拟稳态"的出现和实时测量井底流压的困难。通过实例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用、准确,为气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依据,对有水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动态储量 弹性二相法 压降法 产量不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动态储量分级的致密砂岩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方法(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冷 何顺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4期8516-8520,共5页
长庆华庆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目前开发难度逐渐加大,合理的井网井距一直难以确定。根据选定区域开发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确定其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结合实际的动静态资料,进行了动态地质储量的计算... 长庆华庆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目前开发难度逐渐加大,合理的井网井距一直难以确定。根据选定区域开发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确定其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结合实际的动静态资料,进行了动态地质储量的计算;然后通过计算单井的动静储量比,给出了动态地质储量的分级指标。通过储量动态分级,从而建立了动态储量与井排距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单井动态储量的情况下为设计出合理的井距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用,为油井的合理井距设计提供依据,对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动态储量 水驱特征曲线法 产量不稳定分析 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遇大型溶洞的油井参数及储层参数动态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清艳 胡向阳 +1 位作者 李勇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654,共8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多样,大型溶洞、溶孔及多尺度裂缝发育,储集体形态不规则、尺度差异大、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主要为渗流通道,油水分布复杂。目前基于地震资料解释的缝洞型储集体静...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多样,大型溶洞、溶孔及多尺度裂缝发育,储集体形态不规则、尺度差异大、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主要为渗流通道,油水分布复杂。目前基于地震资料解释的缝洞型储集体静态雕刻方法对油井地质储量评价的误差较大,且该静态方法无法评价其他油井参数和储层参数。利用油井实际生产数据,基于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运用动态数据评价油井动态储量及其他储层参数和油井参数的新方法,即:将大尺度溶洞储集体模型视为大型溶洞与周围小尺度孔洞缝组成的多重介质复合模型,大型溶洞内的流体流动等效为自由流,周围复杂小尺度孔洞缝内流体流动等效为达西渗流,进而建立渗流-自由流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获得缝洞体中油井的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并进行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同时,经过规整化处理,构建归一化的Blasingame典型曲线图版,并通过图版的拟合最终建立储集体油井参数和储层参数的评价方法和流程。通过塔里木油田现场实际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获得的储集体各项参数可评价油井生产动态及指导油藏下一步的合理开发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介质 渗流-自由流耦合 复合模型 产量不稳定分析 动态储量 缝洞储集体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粒径组成的不均匀性对海岸地形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杰 邹志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9,共10页
海岸的泥沙输沙模式决定着海岸地形的演变特征,不同的输沙模式会导致形成横向和倾斜沙坝、裂流沟槽等不同的地貌特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泥沙分布不均匀性的新输沙率公式,该公式包含了反映泥沙粒径不均匀性的概率加权和考虑泥沙颗粒... 海岸的泥沙输沙模式决定着海岸地形的演变特征,不同的输沙模式会导致形成横向和倾斜沙坝、裂流沟槽等不同的地貌特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泥沙分布不均匀性的新输沙率公式,该公式包含了反映泥沙粒径不均匀性的概率加权和考虑泥沙颗粒遮蔽效应的加权。该公式所给出的载沙量与传统输沙率公式的对比表明,相同中值粒径下,二者有明显差异。将该输沙率公式应用于地形线性不稳定分析,所得到的地形不稳定性增长率不同于假定泥沙为均匀的结果,对应的地形变形波长也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线性不稳定分析 泥沙粒径 输沙率 海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e feedback control for Lurie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刚 朱红求 +1 位作者 阳春华 胡春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10-3515,共6页
The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ler design which the network-induced delays and data dropout problems network-induced delays are assumed to be time-varying and bounded, for Lurie networked control sys... The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ler design which the network-induced delays and data dropout problems network-induced delays are assumed to be time-varying and bounded, for Lurie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s) is investigated, in ar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ed. By considering that the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lay and its upper bound, employing a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 and an integral inequality approach, an improved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NCSs is proposed. Furthermore, the resulting condition is extended to design a less conservative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by employing an improved cone complementary linearization (ICCL) algorithm.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network-induced delay cone complementary linearization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or code analysis and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ary modulation 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20
作者 赵顺利 尹逊和 +1 位作者 魏学业 H. K. LA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372-1382,共11页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selection 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are studied.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issue of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is addressed in control field.In ...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selection 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are studied.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issue of error codes induced by M-ary modulation is addressed in control field.I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error codes induced by noisy channel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control.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 with delay and noisy channel is firstly modeled as an asynchronous dynamic system(ADS).Secondly,conditions of packet with error codes(PEC)loss rate by using M-ary modulation are obtained based on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scheme.Thirdly,more importantly,the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ary modul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signal-to-noise ratio(SNR)and conditions of PEC loss rate.Finally,system stability is analyzed an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hrough Lyapunov function and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scheme,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mad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 asynchronous dynamic system (ADS) M-ary modulation delay error cod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