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3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认知资本主义中“不稳定无产者”问题
1
作者 孙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伴随数字社会的发展,“认知资本主义”的转型使得资本增殖、劳动方式以及主体抵抗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倡导的“不稳定的无产者”概念受到学界诸多关注,其界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劳动和工作模... 伴随数字社会的发展,“认知资本主义”的转型使得资本增殖、劳动方式以及主体抵抗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倡导的“不稳定的无产者”概念受到学界诸多关注,其界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劳动和工作模式;收入来源;权利模式。他认定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是导致这一群体的根本原因。他从提供劳动、增加收入、给予权利等三方面提出“天堂政治”的构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审视,真正理解“不稳定无产者”的重心不是所谓的“不稳定”,而应是“无产者”。当“基本收入”、保障权利等作为“不稳定无产者”解放方案的时候,说明其仅是希望在资本主义内部解决这一问题。究其根本,“不稳定无产者”的出路注定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这是基于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无产者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研究:数据驱动方法
2
作者 关昱 安强 +1 位作者 徐冠宇 汪广旭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9,共16页
燃烧不稳定依然是研发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能够对其准确建模、早期预警和有效抑制,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近些年来,随着数据驱动方法在燃烧不稳定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往未被详细探究的复杂动力... 燃烧不稳定依然是研发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能够对其准确建模、早期预警和有效抑制,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近些年来,随着数据驱动方法在燃烧不稳定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往未被详细探究的复杂动力学现象和未被识别发掘的模式及特征(如复杂网络的相关属性),均被有效地提取和解读。流动-声-燃烧这三者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由数据驱动方法搭建的特征空间中被重新梳理,并借此提炼出相应的燃烧不稳定预示因子,为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实时控制提供有效信息,有效抑制甚至完全避免燃烧不稳定问题。此外,过去几年伴随着机器学习方法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关方法被用于燃烧不稳定的早期预警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问题,归纳总结了近期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燃烧不稳定预测研究,尤其关注动力系统理论、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在燃烧不稳定研究中的相关应用进展。在未来,结合日益多元化和高精度测量手段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数据驱动方法将进一步发挥其潜在价值,帮助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燃烧不稳定问题,助力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不稳定 液体火箭发动机 数据驱动方法 非线性动力学 不稳定预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基旋转爆震燃烧与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关联性评述
3
作者 聂万胜 林伟 +4 位作者 郭康康 任永杰 楚威 范良忠 李晓亮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6,共22页
化学火箭发动机作为太空探索的核心动力装置,其燃烧稳定性与性能优化面临传统热力循环效率极限的挑战。总结了高频不稳定燃烧理论与诱发机理以及旋转爆震燃烧的动力学特性,重点对比了旋转爆震燃烧与火箭发动机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的关联... 化学火箭发动机作为太空探索的核心动力装置,其燃烧稳定性与性能优化面临传统热力循环效率极限的挑战。总结了高频不稳定燃烧理论与诱发机理以及旋转爆震燃烧的动力学特性,重点对比了旋转爆震燃烧与火箭发动机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的关联机制,揭示了二者在传播机理、压力传播特性、压力振荡特点、燃烧室构型、自燃推进剂利用、多模态特征等维度的显著相似性,并总结了其在喷注方案、燃烧室压条件及启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剧烈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可视为弱化的爆震现象,而旋转爆震波传播受声学特性调制,暗示二者可能共享相似物理驱动机制。通过整合瑞利准则、ZND模型及SWACER理论,发现压力增益效应与热声正反馈的跨尺度耦合是两类现象的核心共性。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旋转爆震燃烧与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在机理层面的潜在统一性,并指出通过调控燃烧模式有望实现不稳定性的抑制或爆震的主动利用。研究结果为非稳态燃烧理论的整合及推进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燃烧 旋转爆震 火箭发动机 燃烧不稳定 高频切向不稳定燃烧 关联性 热声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流量异丁烷燃烧加热器高频不稳定燃烧抑制研究
4
作者 靳雨树 曾令国 +2 位作者 杨样 吕德润 朱超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3 m高温风洞采用空气/液氧/异丁烷三组元燃烧加热方式运行,针对所用大流量异丁烷燃烧加热器出现的高频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了激发维持机理,提出了喷注器物理结构分区、燃烧流强分区等不稳定燃烧抑制方案,在典型状态下开展了试验验证。... ∅3 m高温风洞采用空气/液氧/异丁烷三组元燃烧加热方式运行,针对所用大流量异丁烷燃烧加热器出现的高频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了激发维持机理,提出了喷注器物理结构分区、燃烧流强分区等不稳定燃烧抑制方案,在典型状态下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物理结构分区的肋片隔板方案时,室压振荡由20%降至11%,结构振动小幅降低,不稳定燃烧抑制效果有限;采用基于物理结构分区和燃烧流强分区组合的隔板喷嘴方案时,室压振荡由20%降至4%,结构振动明显降低,不稳定燃烧抑制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基于自有介质气膜冷却的隔板喷嘴方案,实现加热器典型试验状态下低燃烧脉动、低结构振动、300 s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加热器 不稳定燃烧 隔板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殖酵母中不稳定遗传耐药菌株的筛选及其运用
5
作者 但露凤 褚以文 +1 位作者 王欣荣 何向伟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发生在DNA序列水平或表观遗传水平的可逆遗传突变可以调控不稳定遗传的表型,其可逆性使得生物体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但也正是因为其遗传的不稳定性,在传统研究(尤其是针对耐药性调控的研究)中往往被忽略。本研究利用雷帕霉... 发生在DNA序列水平或表观遗传水平的可逆遗传突变可以调控不稳定遗传的表型,其可逆性使得生物体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但也正是因为其遗传的不稳定性,在传统研究(尤其是针对耐药性调控的研究)中往往被忽略。本研究利用雷帕霉素(+咖啡因)对野生型裂殖酵母菌株进行了耐药突变株的分离,共得到173株耐药突变株,经传代培养和子代耐药性试验,发现14株耐药株存在遗传不稳定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其中部分菌株的不稳定遗传耐药性受到ssp1位点可逆的DNA序列改变调控。本研究对雷帕霉素作为临床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易产生不稳定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相关的科学依据,并为解决其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新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不稳定遗传 可逆突变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区斜压不稳定的多年代际趋势及其机制分析
6
作者 刘丹丹 朱善良 +1 位作者 刘传玉 冯岭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斜压不稳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1°的温度、盐度和流场格点数据,对1993~2022年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区(south Pacific tropical-subtropical,SPTS)表层强化的Charney型斜压不稳定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斜压不稳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1°的温度、盐度和流场格点数据,对1993~2022年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区(south Pacific tropical-subtropical,SPTS)表层强化的Charney型斜压不稳定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太平洋热带区(south Pacific tropical,SPT)斜压不稳定的增长率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0.12%,而南太平洋副热带区(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SPS)斜压不稳定的增长率则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0.10%。上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卫星观测的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的变化趋势一致,且SPT的斜压不稳定的变化受剪切和层结的共同调控,而SPS的斜压不稳定的变化主要受剪切的影响,说明斜压不稳定性的变化体现了温盐和流场变化的综合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增长率及EKE的变化趋势与局地有效位能(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APE)的趋势一致,突显了斜压不稳定性在能量转移转化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压不稳定 中尺度涡旋 涡动能 有效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状态的价值
7
作者 宋静 张晓兰 +2 位作者 金艳霞 莫自昊 陈晓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EC)患者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EC且在术前接受阴道超声检查的2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MSI-H型70例,微卫...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EC)患者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EC且在术前接受阴道超声检查的2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MSI-H型70例,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微卫星稳定(MSI-L/MSS)型147例。采用分层抽样法以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152例)和验证集(65例)。对每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病灶分割、特征提取和筛选后,使用逻辑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每个模型对于MSI-H状态的诊断效能,选择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者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临床特征及常规超声征象进行筛选,以获得与MSI-H状态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最优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建立列线图。结果:经筛选获得了9个与MSI-H状态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LR、KNN、SVM和RF模型预测EC患者MSI-H状态的AUC分别为0.758、0.831、0.875和0.804,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715、0.782、0.848和0.767,其中以SVM的AUC最大。在临床和常规超声征象中,绝经、分化程度低和血流分级高是预测EC患者MSI-H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3个危险因素结合SVM模型的Rad-score建立的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EC患者MSI-H状态的AUC分别为0.949和0.906。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可在术前较好地预测EC患者的MSI-H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分布热源激励下的Rijke型热声不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8
作者 孙宏权 张浩 +1 位作者 李新艳 王宁飞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6,共9页
热声不稳定性是发生在燃烧室内由燃烧释放的热脉动和燃烧室内声场之间相互耦合而产生的一种高幅自激振荡,可能对燃烧室结构造成严重地破坏。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Rijke型热声系统模型,重点研究了轴向热源分布特性对系统热声不稳定性... 热声不稳定性是发生在燃烧室内由燃烧释放的热脉动和燃烧室内声场之间相互耦合而产生的一种高幅自激振荡,可能对燃烧室结构造成严重地破坏。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Rijke型热声系统模型,重点研究了轴向热源分布特性对系统热声不稳定性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热源的宽度及其在燃烧室中的分布位置对于热声系统的失稳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热源宽度越小,系统倾向于经历亚临界Hopf分岔,进而导致失稳。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特定的热源宽度和轴向位置,使热声振荡的幅值达到最大。这些发现对深入理解热声不稳定性的物理机制、预测其发展过程及优化燃烧室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不稳定 Rijke型热声系统 分布热源 Hopf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计及SVG和长线路分布参数的谐波不稳定源定位研究
9
作者 邓伊扬 徐方维 +6 位作者 杨永恒 赵波 李鑫玥 陈哲 胡鹏飞 梁武斌 范钰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9,共10页
现有考虑线路分布参数的风电场谐波不稳定分析均未考虑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动态特性的影响。而SVG在高频段呈现负阻感特性,易与线路分布参数及其他元件发生感容耦合,导致系统发生谐波不稳定。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 现有考虑线路分布参数的风电场谐波不稳定分析均未考虑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动态特性的影响。而SVG在高频段呈现负阻感特性,易与线路分布参数及其他元件发生感容耦合,导致系统发生谐波不稳定。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泰勒近似的风电场谐波不稳定频域模态分析方法。通过求解系统频域节点导纳矩阵行列式零点判定系统稳定性,并定义节点对不稳定模式的参与因子,实现谐波不稳定中心位置定位及传递路径辨识。研究表明,SVG易与长距离输电线路和交流电网交互,导致新能源场站高频谐波进一步放大,直至发生高频谐波不稳定问题,且SVG为风电场高频谐波不稳定主导因素。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 风电场 谐波不稳定 频域模态分析法 静止无功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含量对微预混火焰热声不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毕笑天 撒博文 +3 位作者 王中豪 扈学超 邵卫卫 张哲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42,I0002,共11页
为了获得氢含量对微预混燃烧热声耦合的影响,该文开展不同氢-甲烷比例下的燃烧热声不稳定实验研究。通过火焰化学自发光图像研究氢含量从0%到100%的燃料燃烧时时均和瞬态的火焰结构,通过脉动压力研究动态特性,并使用时滞分析方法对热声... 为了获得氢含量对微预混燃烧热声耦合的影响,该文开展不同氢-甲烷比例下的燃烧热声不稳定实验研究。通过火焰化学自发光图像研究氢含量从0%到100%的燃料燃烧时时均和瞬态的火焰结构,通过脉动压力研究动态特性,并使用时滞分析方法对热声耦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氢含量为10%的工况点发生了热声不稳定,且此时在火焰根部发生大面积的熄火和再点火,火焰抬升距离剧烈变化。理论分析得到氢含量为10%的工况点下既满足燃烧器声学一阶纵向固有频率,又满足Rayleigh准则要求的时滞条件,符合发生热声不稳定的条件。化学反应时滞在总时滞中占比至少约65%,这表明化学反应时滞在热声振荡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预热温度、当量比等影响化学反应时滞的因素对于热声不稳定现象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微预混燃烧器设计,通过时滞调整进行热声振荡被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 氢微混火焰 火焰结构 热声不稳定 时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ADC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的研究
11
作者 魏照坤 康玉洁 +6 位作者 彭乐平 张秀玲 张旭 马小梅 贾应梅 熊晟原 王莉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88,共7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腹或盆腔MRI检查,并按照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分成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MSI组包括高度MSI(high-frequency MSI,MSI-H)状态和低度MSI(low-frequency MSI,MSI-L)状态病例。采用SPSS软件对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行结直肠癌MSI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多因素回归独立预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诺模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模型及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模型差异比较。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使用决策曲线和影响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144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MSI组16例,MSS组128例,MSI组患者的ADC值[(1.107±0.335)×10^(-3)mm^(2)/s]大于MSS组[(0.868±0.262)×10^(-3)mm^(2)/s],P=0.011,收集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慢性胃肠炎病史(P<0.001)、D2-40(P=0.009)、临床分期(P<0.001)在MSI组和MS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上述4种独立预测因子形成诺模图。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中,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预测结直肠癌MSI性能最优,AUC为0.9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3~1.00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3.0%。结论本研究表明,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对结直肠癌的MSI状态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且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性能最优。本研究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安全无创的结直肠癌MSI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临床病理特征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参数对燃烧不稳定边界影响研究
12
作者 葛鑫坤 王旭怀 +3 位作者 刘勇 张祥 杨晨 宋智涌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3,共13页
以单级轴向旋流丙烷扩散火焰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旋流数、不同进气雷诺数的扩散火焰不稳定燃烧的振荡边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结果采用快速FFT、峭度分析及POD分解等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旋流数对扩散火焰振荡边界... 以单级轴向旋流丙烷扩散火焰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旋流数、不同进气雷诺数的扩散火焰不稳定燃烧的振荡边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结果采用快速FFT、峭度分析及POD分解等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旋流数对扩散火焰振荡边界临界当量比的变化趋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从稳定燃烧状态过渡为振荡燃烧状态的临界当量比随着旋流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同时也随着空气进气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即旋流数越大或雷诺数越大,稳定燃烧区域越窄,越容易产生燃烧不稳定.此外也发现振荡边界的压力脉动主频会随着旋流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样也会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不稳定 扩散火焰 旋流数 旋流器 振荡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稳定岩层厚度的上覆斜交煤柱巷道分区支护设计方法
13
作者 曹海岗 陈聪 +2 位作者 李利峰 李起航 李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5,共11页
针对基于不稳定岩层厚度的上覆斜交煤柱巷道分区支护设计方法问题,以郭家湾煤矿一盘区5^(-2)煤层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工程实践等方法,对遗留斜交煤柱下巷道围岩力学结构、巷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 针对基于不稳定岩层厚度的上覆斜交煤柱巷道分区支护设计方法问题,以郭家湾煤矿一盘区5^(-2)煤层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工程实践等方法,对遗留斜交煤柱下巷道围岩力学结构、巷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基于完整岩层厚度下的支护分区设计原理与支护参数优选原则。并通过现场工程实践确定了巷道分区支护方案,对支护方案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上煤层工作面采高、应力集中系数等条件进行变化时,不稳定岩层厚度也会随之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应力集中系数对其影响较大;随着层间距减小以及靠近煤柱中心线,应力集中系数会不断增大,而棚距与顶锚杆有效长度会随之减小,这时支护方案会依次采用锚杆索、全锚索、架棚支护;数值模拟验证切实可行,现场验证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围岩控制 分区支护 不稳定岩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楚县干旱区不稳定耕地评价体系构建与类型划分
14
作者 孙廷廷 杨志莹 +2 位作者 罗浩 贾宏涛 单娜娜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
以巴楚县为研究区,基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标准,遵循综合性、层次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原则选取指标,构建不稳定耕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不稳定耕地类型。结... 以巴楚县为研究区,基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标准,遵循综合性、层次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原则选取指标,构建不稳定耕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不稳定耕地类型。结果表明,巴楚县不稳定耕地主要受生态安全性、生产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13个因素的影响;巴楚县不稳定耕地有34 827.64 hm^(2),占耕地面积的24.15%,集中分布于巴楚县西南部及中部;巴楚县不稳定耕地分为生产不稳定型、生态不稳定型、社会经济不稳定型和混合不稳定型,分别占不稳定耕地总面积的1.50%、81.70%、14.82%和1.98%;巴楚县不稳定耕地面积较大,主要受盐渍化和荒漠沙化影响,可通过完善灌排系统和农田基础设施、加强防护林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法提高耕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耕地 干旱区 评价指标 分类体系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 巴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不稳定相关基因GALNT7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晓 赵薇 +3 位作者 喻文颖 裴灵洁 钱文轩 赵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究染色体不稳定(CIN)相关基因多肽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GALNT7)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构建敲低GALNT7的HCT116细胞系,通过染色体滴定验证GALNT7与CIN的相关性,运用活细胞计数检测GALNT7对... 目的探究染色体不稳定(CIN)相关基因多肽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GALNT7)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构建敲低GALNT7的HCT116细胞系,通过染色体滴定验证GALNT7与CIN的相关性,运用活细胞计数检测GALNT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GALNT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Caspase-3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GALNT7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敲低GALNT7后HCT116细胞染色体核型分布更为分散,CIN程度增高,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敲低GALNT7后HCT116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并且细胞内P21蛋白上调,CDK6蛋白下调;敲低GALNT7后HCT116细胞Caspase-3酶活性上升,切割型PARP1蛋白和PUMA蛋白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GALNT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CIN产生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不稳定 结肠癌 GALNT7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燃烧不稳定性预测仿真
16
作者 鞠睿立 乔文通 +3 位作者 张冰冰 成锦博 李敬轩 富庆飞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燃烧不稳定现象严重危害着火箭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预测并消除燃烧不稳定对提高系统可靠性意义重大。为了研究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高频纵向燃烧不稳定问题,基于热声解耦法对两种给定工况在2阶纵向-0阶切向-0阶径向模态下的... 燃烧不稳定现象严重危害着火箭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预测并消除燃烧不稳定对提高系统可靠性意义重大。为了研究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高频纵向燃烧不稳定问题,基于热声解耦法对两种给定工况在2阶纵向-0阶切向-0阶径向模态下的燃烧不稳定性进行预测。采用通用CFD软件Fluent对稳态燃烧场及不同来流扰动频率下的非稳态燃烧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提取热释放率并计算火焰传递函数。结合声学仿真求解热源扰动下燃烧室的Helmholtz方程,得到模态频率及声学模态增长率,进而判断出对应声学模态下燃烧室的热声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阶纵向-0阶切向-0阶径向模态下,工况1能够稳定燃烧,而工况2出现燃烧不稳定现象。热声解耦法对于预测液氧甲烷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烧不稳定 数值模拟 热声解耦 声学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面突变脉冲触发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魏家琛 范文琦 王兵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触发和驱动机制,基于复合推进剂非均质燃烧特性提出了一种燃面突变脉冲触发不稳定燃烧的物理机制猜想,建立了基于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推进剂燃面质量流率数值模型以及燃面突变脉冲等效数值模型,开展了...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触发和驱动机制,基于复合推进剂非均质燃烧特性提出了一种燃面突变脉冲触发不稳定燃烧的物理机制猜想,建立了基于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推进剂燃面质量流率数值模型以及燃面突变脉冲等效数值模型,开展了由燃面突变脉冲触发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所研究的发动机和推进剂药柱模型,燃面突变脉冲触发了不稳定燃烧现象,在燃烧室内形成以一阶轴向振型为主的压强振荡;压强耦合响应函数和压强指数两个推进剂参数对不稳定燃烧的影响显著,降低这两个参数值均可有效抑制不稳定燃烧现象;燃面突变脉冲的产生概率和强度的增大会明显缩短压强振荡到达极限环的时间;推进剂中的铝(Al)粉对不稳定燃烧中的粒子阻尼作用影响显著。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物理机制猜想,并基于此提出了抑制不稳定燃烧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复合推进剂 燃面突变脉冲 不稳定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
18
作者 吴志朋 宋晓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5~8月我科对18例腰椎不稳定采用Endo-TLIF完成神经减压,Kambin三角显露,终...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5~8月我科对18例腰椎不稳定采用Endo-TLIF完成神经减压,Kambin三角显露,终板处理等操作,全可视内镜下通过Kambin三角置入1枚超大融合器。结果手术时间(180.3±24.4)min,术中出血量(72.2±25.6)ml。术后1例大腿前侧麻木、无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住院时间(7.9±1.8)d。18例随访19~22个月,(19.9±1.1)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术前[(2.3±1.4)分vs.(7.7±1.0)分,P=0.000;(1.1±0.4)分vs.(7.7±1.0)分,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显著低于术前[(18.61±4.79)%vs.(52.78±8.08)%,P=0.000;(9.28±4.03)%vs.(52.78±8.08)%,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2.56±1.62)mm vs.(8.28±1.27)mm,P=0.000;(12.11±1.45)mm vs.(8.28±1.27)mm,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22.89±2.00)mm vs.(17.17±1.69)mm,P=0.000;(22.61±1.86)mm vs.(17.17±1.69)mm,P=0.000]。末次随访18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4.4%(17/18)。结论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可以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旁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超大融合器 腰椎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与电气化铁路共同接入电网的谐波不稳定分析
19
作者 刘静伟 吴思奇 +2 位作者 张乔 刘志刚 王浩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6-698,I0088-I0090,共16页
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与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长,部分地区出现风电场与电气化铁路共同接入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的情况,将会引发一系列谐波不稳定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风电场与多车接入牵引网耦合系统进行... 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与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长,部分地区出现风电场与电气化铁路共同接入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的情况,将会引发一系列谐波不稳定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对风电场与多车接入牵引网耦合系统进行稳定性研究(为便于阐述,将牵引变电所、接触网与列车视为一个整体,称为牵引供电系统),建立了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导纳模型,并结合阻抗扫频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分析了传输线路长度对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谐波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风电场、牵引供电系统的导纳Bode图进一步揭示了风电场和牵引供电系统交互影响的产生机理,并探究了耦合系统临界稳定时机车数量与风机数量比例条件。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和Starsim/HIL硬件在环仿真平台,验证了所建模型对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谐波不稳定现象研究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牵引供电系统-风电场耦合系统 高速铁路车网系统 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谐波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冷季高架对流不稳定机制及雷达特征分析
20
作者 武威 许东蓓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5-809,共1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数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以中原地区代表性省份-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针对其2010-2021年冷季(10月至次年4月)显著高架对流个例进行不稳定机制分类,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下雷达回波特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数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以中原地区代表性省份-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针对其2010-2021年冷季(10月至次年4月)显著高架对流个例进行不稳定机制分类,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冷季高架对流按照不稳定机制可分为条件不稳定类、条件对称不稳定类、条件不稳定与条件对称不稳定混合类和锋生次级环流触发类4种,其中条件不稳定类占比最多,条件对称不稳定类和混合类次之,锋生次级环流触发类较少。(2)冷季高架对流雷达回波以大范围层积混合回波为主,高架对流单体强度中心值超过4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超过0℃等温层,最大回波顶高在6~10 km。高仰角上存在环状或带状回波的类零度层亮带。(3)条件不稳定类雷达回波中心最强(55~60 dBZ),强回波发展高度和回波顶高最高(8~12 km),出现冰雹概率最高;混合类回波范围广、中心强度较大(40~55 dBZ),对流发展高度与不稳定主导类型有关,回波顶高达8~10 km。条件对称不稳定类和锋生环流触发类回波类似,结构呈条纹状或片状,中心强度较弱(30~45 dBZ),回波纹理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达3 km,最大顶高达6~8 km,对流单体沿热成风方向传播,没有新生单体传播或合并,能够形成冰相粒子和雷暴,但出现雹暴概率较低。(4)径向速度场显示上下层风场不连续,850 hPa以下近地层维持东北或偏东急流,700 hPa以上存在强盛西南急流,较好反映了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的天气学特征;低层零速度线呈“S”型弯曲和明显的正负速度中心形成典型的“牛眼”结构,其中以锋生环流类最为显著,条件对称不稳定类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冷季 高架对流 不稳定机制 雷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