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域名纠纷中的恶意认定研究——以不确定概念理论为分析工具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子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现阶段司法实践对"恶意"的认定呈现出浓厚的客观化色彩,而其合理性有待通过对不确定概念的解读加以检验。《域名纠纷司法解释》中"恶意"之引入,意在通过提高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要求来实现损害填补与保护行为人的... 现阶段司法实践对"恶意"的认定呈现出浓厚的客观化色彩,而其合理性有待通过对不确定概念的解读加以检验。《域名纠纷司法解释》中"恶意"之引入,意在通过提高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要求来实现损害填补与保护行为人的行动自由之间的平衡,这便要求法院在进行恶意认定时更多地着力于探求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将更多的行为人特质纳入考量范围,从而与客观化的过失乃至重大过失的认定方式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名 恶意 不确定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诉讼中不确定概念行政解释的司法审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稷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不确定概念的问题是现代行政诉讼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法院要在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的争议中平衡对法拘束的坚持与对行政空间的尊重。然而现有的对行政解释的审查方式都过度强调审查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而忽略了不确定概念问题的正确性... 不确定概念的问题是现代行政诉讼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法院要在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的争议中平衡对法拘束的坚持与对行政空间的尊重。然而现有的对行政解释的审查方式都过度强调审查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而忽略了不确定概念问题的正确性本质。不确定概念在行政诉讼中形成的主要问题是法律获取过程中行政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冲突,司法审查的任务是在关键解释命题的二次证明中排除不正确的行政解释。在对不确定概念的行政解释进行审查的过程中,法院应进入到解释正确性问题的内部,并受到审查内容与方法上的"软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不确定概念 行政解释 司法审查 法律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变革中的不确定概念与税收立法的精细化应对
3
作者 吕铖钢 洪阳蕾 杨叶凡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0,共9页
随着数字变革的展开,税法不确定概念在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空隙间生发。税法文本中的不确定要素,不仅关涉立法要素的构成,还会带来执法模式落后以及司法审查缺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精细化立法路径将不确定概念“确定化”。本文通... 随着数字变革的展开,税法不确定概念在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空隙间生发。税法文本中的不确定要素,不仅关涉立法要素的构成,还会带来执法模式落后以及司法审查缺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精细化立法路径将不确定概念“确定化”。本文通过特征梳理,将不确定概念划分为新生型、转化型、固有型三类,并从法律文本与税法实践的现实抵牾、立法预设与视野局限的因素叠加两个维度,对不确定概念在数字变革中的成因进行明晰,从而探寻不确定概念确定化的破局关键。在理论方针层面,以纳税人的数字人权保护为基点衡平国家税权与纳税人权利,以税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差异为切入点寻求针对性立法;在实践路径方面,以文本补充、程序控制与司法审查的“组合拳”形成精细化立法的制度配套。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数字变革视域下税法不确定概念的精细化立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变革 不确定概念 税收立法 程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学位撤销条款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任海涛 刘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学位撤销的本质是行政撤销行为。在“要件—效果”的法适用逻辑框架下,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事实要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行政认定,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据其判断作出撤销学位的最终决定。《学位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位撤销的三种情形,授... 学位撤销的本质是行政撤销行为。在“要件—效果”的法适用逻辑框架下,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事实要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行政认定,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据其判断作出撤销学位的最终决定。《学位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位撤销的三种情形,授予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术不端”“非法手段”“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等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具体化的权力。准确的阐释是不确定法律概念恰当适用的前提。对第37条第1款的解释,应当秉持尊重高校学术自治权的态度;对第37条第2款、第3款的解释,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有必要构建恰当的司法审查模式,纠正学位评定委员会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理解上的偏误。学位撤销的司法审查应当遵循从学术事由与非学术事由二分的路径。在司法审查强度上,法院对学术事由只能进行有限审查;对非学术事由虽然可以进行全面审查,但也应当保持谦抑。总而言之,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应当注重实现学生权益、高校自治和司法公正三方面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撤销 不确定法律概念 司法审查 学生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税法上的不确定法律概念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学智 张守文 +2 位作者 叶姗 刘剑文 侯猛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14-127,共14页
税法规范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法律概念,其蕴含着对征纳双方权益的调制和与事实、政策互动链接的税法理念。由概念到制定具体化规则与在个案中直接适用是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主要方式。在规范层面来看,税法原则作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 税法规范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法律概念,其蕴含着对征纳双方权益的调制和与事实、政策互动链接的税法理念。由概念到制定具体化规则与在个案中直接适用是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主要方式。在规范层面来看,税法原则作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过程,表达了税法的基本价值,起到发展税法的作用。在背景层面视角下,税法上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体现出行政主导性。对此,功能主义立场与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可以为其正当性辩护,证明其是宪制结构中的必然制度安排。在中国语境下通往现代税法是一条泥泞之路:"垄断式"的行政权过于强势而亟需法治规训,立法权需回归人大并合理配置,规制征税机关的规则制定权,并加快推动税务专门司法制度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具体化 行政主导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 被引量:104
6
作者 王贵松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不确定法律概念源自法律对于一般性属性的需要。要适用一般性的法律,就有必要将不确定法律概念面向案件具体化。具体化的过程因经验性概念和价值性概念而有所不同,但因不确定法律概念中可能存在着盖然性判断部分,无论是经验性概念还是... 不确定法律概念源自法律对于一般性属性的需要。要适用一般性的法律,就有必要将不确定法律概念面向案件具体化。具体化的过程因经验性概念和价值性概念而有所不同,但因不确定法律概念中可能存在着盖然性判断部分,无论是经验性概念还是价值性概念,均无法转化为纯粹的事实问题或法律问题。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是一个价值补充和经验证明的过程。因不确定法律概念仍为法律概念,很多仍可用经验事实来证明,故而,司法应原则上对其全面审查;对于具体化中的价值判断,只要处于法律授权的范围之内,司法就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具体化 价值补充 司法审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类型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尹建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48,共6页
基于立法授权和语言自身的"开放结构"等主客观原因,不确定法律概念在各类行政法规范中大量存在。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可区分为"经验性"和"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的具体化可通过... 基于立法授权和语言自身的"开放结构"等主客观原因,不确定法律概念在各类行政法规范中大量存在。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可区分为"经验性"和"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的具体化可通过引用证据加以证明,后者的具体化则一般需通过法律解释或价值补充等手段加以实现。行政主体对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一般不享有判断余地,但对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所作出的具体化结论则应得到司法机关的高度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类型化 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 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法律解释——基于“甘露案”的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蔡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9,共12页
法律解释不应被视为纯粹的语义归类或人为划界。"甘露案"再审判决书中对于"剽窃、抄袭"的立法本意的法律解释并未被证成,而且也无法被证成,因为该案中此描述性不确定法律概念并不存在多义性。"情节严重"... 法律解释不应被视为纯粹的语义归类或人为划界。"甘露案"再审判决书中对于"剽窃、抄袭"的立法本意的法律解释并未被证成,而且也无法被证成,因为该案中此描述性不确定法律概念并不存在多义性。"情节严重"作为评价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为构成要件的裁量,裁判者不能通过定义式的法律解释代行判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案的实质并不在于对"剽窃、抄袭"或"情节严重"的解释,而关涉裁量是否合乎制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裁量 不确定法律概念 法律解释 裁量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之第三审级司法审查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佩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157,共12页
所有在内涵和外延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法律概念均可称之为不确定法律概念。由于不确定法律概念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对此类概念的法律适用将陷入"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模糊区域。在此模糊区域之中,上下审... 所有在内涵和外延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法律概念均可称之为不确定法律概念。由于不确定法律概念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对此类概念的法律适用将陷入"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模糊区域。在此模糊区域之中,上下审级法院之间所形成的功能分野陷入困境,下级法院对法律概念的判断仍应享有一定的自由评价空间,第三审法院对此评价空间应予以尊重。司法判例中所形成的"概念认识错误-是否对所有重要性事实审查穷尽-是否违反经验法则或具有可责问的违反程序性事项"的有限审查及其少数无限审查的例外,共同构成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审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逻辑区分 司法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当程序: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判断标准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春晖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
对于不确定法律概念,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说,应当根据当前的需要通过解释加以明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可以对不确定法律概念作出解释,并进行行政裁量。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审查行政机关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是通过审查基于不确... 对于不确定法律概念,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说,应当根据当前的需要通过解释加以明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可以对不确定法律概念作出解释,并进行行政裁量。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审查行政机关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是通过审查基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行政裁量来实现的,因而就可以适用正当程序标准。正当程序不仅是审查不确定法律概念解释的程序性标准,而且是实体性标准。作为实体性标准,英国主要采用正常人判断,美国采用"剥夺甲方而授予乙方"范式,我国采用当事人同意规则。正当程序不仅是法院审查的标准,而且是行政机关解释和裁量时应该坚持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法律解释 行政裁量权 正当程序 自然正义 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统一裁量视野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兼评我国“统一裁量理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0,共4页
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是个不断演进的问题,它从行政裁量的混沌中分离并得以完善。在德国,不确定法律概念进入行政诉讼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近年来借助基本权利呈现了新的发展可能性。与之形成有趣反差的是,我国行政法学界却对此产生... 行政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是个不断演进的问题,它从行政裁量的混沌中分离并得以完善。在德国,不确定法律概念进入行政诉讼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近年来借助基本权利呈现了新的发展可能性。与之形成有趣反差的是,我国行政法学界却对此产生了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法律概念 判断余地 行政裁量 “统一裁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困境及司法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秋勤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法官的裁判是建立在全面客观了解案件事实的前提下,准确地解释、适用法律,从而作出合法、合理的结论。大量不确定法律概念存在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文章从探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不确定法律概念产生的原因入手,... 法官的裁判是建立在全面客观了解案件事实的前提下,准确地解释、适用法律,从而作出合法、合理的结论。大量不确定法律概念存在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文章从探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不确定法律概念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表现形式与类型,从行政机关内部、审判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审判机关内部三个层面考察了当前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不确定法律概念审查面临的困境,进而明确了从宪法为本、立法目的指引、社会生活一般观念、综合关系平衡等四个维度对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解释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认定 不确定法律概念 司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适用——基于56个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星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适用在理论上通常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完成,但在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审查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发展出其他多元方式以完成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审查事项的专业性使法院在适用相关不确定法律概念时需依托于行政机关的...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适用在理论上通常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完成,但在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审查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发展出其他多元方式以完成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审查事项的专业性使法院在适用相关不确定法律概念时需依托于行政机关的经验。因此,完善立法中的行政标准和创新司法中的审查模式对于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不确定法律概念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不确定性之克服——论法官在法律制度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敏荣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9-32,共4页
法律具有不确定性,决定了法官具有相应的自由裁量权,现代国家常以基本法形式对此予以确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有利于克服法律不确定性,实现法的社会控制的目的。要克服法官在自由裁量中的主观性,必须使法官在解释法律时受一定的... 法律具有不确定性,决定了法官具有相应的自由裁量权,现代国家常以基本法形式对此予以确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有利于克服法律不确定性,实现法的社会控制的目的。要克服法官在自由裁量中的主观性,必须使法官在解释法律时受一定的解释方法和社会的基本价值制约和支配。按解释的对象区分,有狭义的解释、价值补充和漏洞补充。按解释的手段区分,有社会解释、历史解释、语义解释、经济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不确定 法律制度 解释方法 法律解释 法官 法律价值判断 自由裁量权 经济学解释 不确定法律概念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评价性法律概念的解释基准及其方法——以儒家“正名”学说为出发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凌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3,共6页
主流法律解释理论与法律教义学预设法律语言的分工论,主张法律概念意义不同于日常概念,并认为法律专业社群对法律中评价性的不确定概念的解释具有充分的权威性。然而,法律文本和生活语言都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多有重合,法律人常常面... 主流法律解释理论与法律教义学预设法律语言的分工论,主张法律概念意义不同于日常概念,并认为法律专业社群对法律中评价性的不确定概念的解释具有充分的权威性。然而,法律文本和生活语言都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多有重合,法律人常常面对法律人专业理性与大众思维的冲突,也就是概念的"技术理解"与"公众理解"之间的冲突。借助古典儒家的"正名"思想来分析法律不确定概念的适用,可以深入探究日常的评价性概念和法律评价性概念的关联,并借此反思法律中评价性不确定概念的解释基准和方法。先秦儒家的"正名"理论就是评价性不确定概念适用的方法论。"名"是一种"厚评价性概念",既描述行为的实在特征,也表达对行为的规范性评价。探讨法律中的评价性概念和法律的行为指引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考察"正名"在法律解释中的意义,是反驳精英主义法律概念解释倾向的论证基础。儒家"正名"学说表明:法律教义学必须立足于我们这个社群的生活形式,从中汲取法律知识的源泉;法学家的工作就是"正名"的过程,是概念理想与生活世界的双向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法律教义学 “正名”学说 评价性法律概念 不确定法律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裁量权概念的比较研究——以德国和美国为研究视角
16
作者 王明生 黎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4,共7页
行政裁量权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德国对待裁量权的基本态度就是竭力压缩,且使其能为法院所审查,这源于德国独特的历史背景;美国则基于其普通法的传统,对裁量权概念的理解要比德国来得广泛、松散,而且其借助了社会学等其... 行政裁量权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德国对待裁量权的基本态度就是竭力压缩,且使其能为法院所审查,这源于德国独特的历史背景;美国则基于其普通法的传统,对裁量权概念的理解要比德国来得广泛、松散,而且其借助了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对裁量权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裁量权 不确定法律概念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法》语义模糊性的规制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9,共14页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导致《数据安全法》内生一定程度的语义模糊性,尽管这是弥补立法有限理性,提升数据安全主管部门行政能动性的必然结果,但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数据发展的推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导致《数据安全法》内生一定程度的语义模糊性,尽管这是弥补立法有限理性,提升数据安全主管部门行政能动性的必然结果,但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数据发展的推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数据安全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治理,并不是要消除不确定法律概念,而是要在承认其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任性、恣意进行规范。对此,需要构建一套综合性治理方案。通过制定裁量基准,对不确定法律概念所涉及的法律情节和法律效果进行细化。引入行政复议以及有限度的司法审查,确保数据安全主管部门的裁量判断在法定目的和范围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法 不确定法律概念 数据安全 数据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描述逻辑框架Rough-SHOIN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鹏 孙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4期23-26,共4页
针对具有不完备、多粒度特点的不确定知识表示,设计了一个粗糙描述逻辑框架——Rough-SHOIN,利用粗糙相似关系作为概念描述的基础,定义概念的粗糙上近似和下近似,实现不完备概念表达,在概念解释中引入上下文,实现在不同粒度上准确定义概... 针对具有不完备、多粒度特点的不确定知识表示,设计了一个粗糙描述逻辑框架——Rough-SHOIN,利用粗糙相似关系作为概念描述的基础,定义概念的粗糙上近似和下近似,实现不完备概念表达,在概念解释中引入上下文,实现在不同粒度上准确定义概念-对象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Rough-SHOIN粗糙概念的语法、语义及知识库,并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定义Rough-SHOIN的推理规则。通过实例说明该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表示 不确定概念 描述逻辑 粗糙相似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意”进入司法判决的基本依据——基于法哲学、法理学和司法解释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从哲学视角看,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制定法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正是克服制定法此类病灶的重要途径。立法者通过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将民意引入司法判决,克服制定法的局限性。从法理学视角看,立法者之... 从哲学视角看,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制定法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正是克服制定法此类病灶的重要途径。立法者通过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将民意引入司法判决,克服制定法的局限性。从法理学视角看,立法者之所以设定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就是要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让法官依个案的具体情况引入民意,充实甚至变更制定法的内容。从价值补充的视角看,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的价值补充也与民意难以割舍。因此,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是民意进入司法的合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意 不确定概念 一般性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法律合法冲突的制度成因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玉鸿 吴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41,共6页
法律的冲突可以分为违法冲突与合法冲突两类。法律的合法冲突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而引发 :一是立法权限不明确 ,导致法律规范之间的合理冲突 ;二是立法授权不明确 ,由此引发“政出多门” ;三是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 ,使得相关立法依据... 法律的冲突可以分为违法冲突与合法冲突两类。法律的合法冲突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而引发 :一是立法权限不明确 ,导致法律规范之间的合理冲突 ;二是立法授权不明确 ,由此引发“政出多门” ;三是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 ,使得相关立法依据条款界限不清 ;四是立法的连续过程 ,即法律的废、改、立引起相关规定难以及时配套。因而 ,如何通过相应的制度配置来消除法律之间的合法冲突 ,成为保障法制统一性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成因 法律合法冲突 立法权限 立法授权 不确定法律概念 立法过程 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