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不确定性测度的粗糙集解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漆桂林 吴根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53-355,共3页
以粗糙集为基础,研究了信任函数与内测度、信任函数与随机集的下概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它们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解释.首先将粗糙集与随机集作了比较,并由此得出了信任函数与下概率的关系.其次,对内测度的集合特征作了分析后,给出了信任... 以粗糙集为基础,研究了信任函数与内测度、信任函数与随机集的下概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它们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解释.首先将粗糙集与随机集作了比较,并由此得出了信任函数与下概率的关系.其次,对内测度的集合特征作了分析后,给出了信任函数与内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测度 粗糙集 随机集 信任函数 测度 下概率 证据理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代数上的不确定性测度
2
作者 谢茂森 张家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64-68,共5页
定义MV-代数上关于Boole划分的下近似和上近似运算,给出关于Boole划分的下近似和上近似运算的性质。利用MV-代数的全体Boole元素集合上的mass函数定义MV-代数上的信任函数和似然函数,讨论MV-代数的上、下近似与信任函数和似然函数的关系。
关键词 MV-代数 下近似 上近似 信任函数 似然函数 不确定性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VAR模型的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测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必好 梁荣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49,103,共11页
本文在大量数据集合中提炼共同因子,与不可观测变量构成预测器,建立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方差构成,精准测度其不确定性程度。研究发现:①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变动具有3种效应,即水平效应、规模效应和稳定... 本文在大量数据集合中提炼共同因子,与不可观测变量构成预测器,建立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方差构成,精准测度其不确定性程度。研究发现:①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变动具有3种效应,即水平效应、规模效应和稳定性效应;②水平效应表现为线性冲击作用,而后两种效应是非线性冲击作用;③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程度可以由自回归随机变动幅度表示,各组成部分是由自回归扰动项、共同因子和不可观测变量共同引起的。研究意义在于坚持效率导向,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推动协同创新,减少技术创新效率不确定性变动中的随机因素冲击,使之持续平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效率 不确定性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S的规则不确定性测度
4
作者 张峰 花文健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11期68-69,73,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规则不确定性测度 ,改进了基于信息熵和经典粗集理论的不确定性测度 ,据此导出了变精度粗集 ( V PRS)
关键词 不确定性测度 信息熵 粗糙集 VP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预测误差相关性的风电出力不确定性集合建模与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健 刘斌 +3 位作者 刘锋 魏韡 周作春 袁清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7-32,98,共7页
先进的鲁棒调度技术是应对出力不确定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不确定性集合是刻画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基本形式,它不依赖于预测误差的具体分布形式,是制定风电鲁棒调度策略,进而保障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首先,采用实... 先进的鲁棒调度技术是应对出力不确定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不确定性集合是刻画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基本形式,它不依赖于预测误差的具体分布形式,是制定风电鲁棒调度策略,进而保障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首先,采用实际数据对现有不确定性集合建模方法进行了评估,指出在不确定性集合中若忽略风电预测误差的相关性将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基于广义椭球的一般表达式,提出了风电出力不确定性测度的概念,进而给出一种可以准确考虑风电预测误差相关性的不确定性集合建模方法。实际算例表明,在给定置信概率下,所提方法能够保证不确定性集合凸性,大幅压缩不确定性集合的测度,从而显著降低电力系统鲁棒优化决策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预测 不确定性建模 不确定性测度 误差相关性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属不确定性的变规模网络重叠社区识别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健沛 李泓波 +3 位作者 杨静 白劲波 张乐君 初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12-2518,共7页
拓扑势理论是一种新的复杂网络社区识别理论.针对该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应用范围不明确和社区重叠节点数量过少等问题,提出基于归属不确定性的变规模网络重叠社区识别方法.在证明拓扑势熵最小值点存在性的基础上,该方法通过提出重叠节点社... 拓扑势理论是一种新的复杂网络社区识别理论.针对该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应用范围不明确和社区重叠节点数量过少等问题,提出基于归属不确定性的变规模网络重叠社区识别方法.在证明拓扑势熵最小值点存在性的基础上,该方法通过提出重叠节点社区归属不确定性测度以及变规模社区的概念和思想,实现社区的有效识别.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测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具有识别变规模重叠社区的能力,而且还可获得与拓扑势方法相当的社区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拓扑势 重叠社区 变规模 不确定性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潘颖雯 万迪昉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525-528,共4页
针对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提出在对研发人员激励的过程中面临3种不确定性,即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测度不确定性。通过建立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3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的行为和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作用,并由此得... 针对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提出在对研发人员激励的过程中面临3种不确定性,即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测度不确定性。通过建立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3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的行为和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作用,并由此得到8条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人员 激励 技术不确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 测度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激励契约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潘颖雯 温春燕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84,共9页
由于研发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将研发人员激励面临的不确定性细分为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主观测度不确定性,并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三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激励契约选择... 由于研发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将研发人员激励面临的不确定性细分为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主观测度不确定性,并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三种不确定性对研发人员激励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不确定性是影响研发人员激励契约设计的关键,应当给予研发人员充分授权,并采用基于业绩的激励契约加以约束;当市场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基于主观业绩的激励契约将成为企业的主要选择,这时努力降低主观测度不确定性将成为激励有效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人员激励 技术不确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 测度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验前信息的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西山 黄考利 +3 位作者 闫鹏程 孙江生 连光耀 王韶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5-1512,共8页
针对目前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样本量过大、工程上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验前信息的复杂设备的Bayes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首先,利用Beta分布对测试性验前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运用不同来源的验前信息确定验前分布超参数;然后,定义... 针对目前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样本量过大、工程上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验前信息的复杂设备的Bayes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首先,利用Beta分布对测试性验前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运用不同来源的验前信息确定验前分布超参数;然后,定义了验前分布不确定性测度和支持度作为验前信息加权因子,设计了相应的融合算法;接着,利用融合后的验前信息建立成败型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的Bayes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与经典验证试验方案相比,新方案减少试验样本量40%左右,又克服了传统Bayes验证试验方案的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验证试验方案 不确定性测度 支持度 验前信息融合 Bayes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势的重叠社区及社区间结构洞识别——兼论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网络的脆弱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泓波 张健沛 +2 位作者 杨静 白劲波 初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9,共8页
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上的社区识别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针对目前社区识别方法不能兼具较低时间复杂度、无须专家知识或先验知识和允许存在重叠节点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拓扑势理论的重叠社区识别方法.通过提出的重叠节点社区... 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上的社区识别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针对目前社区识别方法不能兼具较低时间复杂度、无须专家知识或先验知识和允许存在重叠节点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拓扑势理论的重叠社区识别方法.通过提出的重叠节点社区归属不确定性测度,该方法同时实现了社区间结构洞的识别.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另外,文章在理论证明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因子优化算法;论证了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网络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重叠社区 结构洞 识别 拓扑势 影响因子 不确定性测度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wertrain Test Bed 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 Validation of Drivability
11
作者 Schmidt HENRIK Prokop GÜNTHER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9,共11页
Technological trend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ward a software-defin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require a reassessment of today’s 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validation process soaringly shapes after starting wi... Technological trend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ward a software-defin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require a reassessment of today’s 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validation process soaringly shapes after starting with 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of control units and reproducing real-world maneuvers and physical interaction chains.Here,the road-to-rig approach offers a vast potential to reduce validation time and costs significantly.The present research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aneuver reproduction of drivability phenomena at a powertrain test bed.Although drivability phenomena occur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most up to 30∙Hz,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substantially impact the test setup’s validity.By utilization of modal analysis,the influence of the test bed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is shown.Furthermore,the sensitivity of the natural modes of each component,from either specimen or test bed site,is determined.In contrast,the uncertainty of the deployed measurement equipment also affects the validity.Instead of an accuracy class indication,we apply the ISO/IEC Guide 98 to the measurement equipment and the test bed setup to increase the fidelity of the validation task.In conclusion,the present paper contributes to a traceable valid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road-to-rig approach by providing objective metrics an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train test bed virtual validation modal analysis powertrain-hardware-in-the-loop DRIVABILITY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