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场下两亲性棒状粒子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叶莉莎亚 黄亚江 +3 位作者 孔米秋 娄方丽 杨其 李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合成了具有两亲表面性质的棒状SiO_2粒子,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两亲性棒状SiO_2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并通过在线剪切-显微技术和流变技术研究了其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IB/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研... 合成了具有两亲表面性质的棒状SiO_2粒子,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两亲性棒状SiO_2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并通过在线剪切-显微技术和流变技术研究了其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IB/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两亲性棒状SiO_2粒子倾向于分布在两相界面处及PIB相中.分散相的剪切诱导凝聚行为强烈依赖于粒子的含量和共混物的组成比.少量两亲性SiO_2粒子会促进分散相的凝聚,而加入足够量的粒子则能抑制分散相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 剪切场 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董建 刘宗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7,61,共4页
以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苯乙烯(St)为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下,St在PDMSO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在室温下稳定的、可流动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DMSO/PS),对共混物做了透射电... 以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苯乙烯(St)为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下,St在PDMSO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在室温下稳定的、可流动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DMSO/PS),对共混物做了透射电镜测试(TEM),照片显示,PS作为分散相分散在PDMSO的连续相中。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催化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作硫化剂,在室温下对该共混物进行了硫化成型;对所得硫化胶片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胶片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二甲基硅氧烷 苯乙烯 制备 改性 力学性能 室温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余海斌 张邦华 +2 位作者 宋谋道 郝广杰 何炳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8,共5页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MS-b-OE)为增容剂,增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重点研究了增容剂的增容效应。结果表明,DMS-b-OE对PDMS/PU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与...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MS-b-OE)为增容剂,增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重点研究了增容剂的增容效应。结果表明,DMS-b-OE对PDMS/PU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与聚氨酯的化学结构有关;DMS-b-OE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氢呋喃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有良好的增容作用,使其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硅氧烷 氨酯 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Ⅰ)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海斌 张邦华 +2 位作者 宋谋道 郝广杰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134-1137,共4页
采用二甲基硅氧烷-b-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MS-b-OE)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的增容,重点研究了增容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MS-b-OE对PDMS/P... 采用二甲基硅氧烷-b-乙二醇嵌段共聚物(DMS-b-OE)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PDMS/PU)共混体系的增容,重点研究了增容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MS-b-OE对PDMS/PU具有优良的增容作用,改善了PDMS/PU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高了该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其抗张强度由3.4MPa提高到7.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硅氧烷 氨酯 相容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D/PDMS共混物分散相的聚并捕获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志明 李占伟 +2 位作者 付翠柳 孙昭艳 安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1-426,共6页
借助显微-剪切装置在线研究了低速剪切场下SiO2纳米粒子含量、分散相聚丁二烯(PBD)浓度和剪切速率对PBD/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体系中聚并捕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并捕获所形成的液滴尺寸与形状规整度由粒子含量、分散相浓度和... 借助显微-剪切装置在线研究了低速剪切场下SiO2纳米粒子含量、分散相聚丁二烯(PBD)浓度和剪切速率对PBD/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体系中聚并捕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并捕获所形成的液滴尺寸与形状规整度由粒子含量、分散相浓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共同决定.在较低的SiO2纳米粒子含量或较高的分散相浓度下,PBD液滴在低剪切场下发生聚并捕获,形成尺寸较大、形状不规则的液滴.增加SiO2纳米粒子含量或减小分散相浓度,能够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并提高分散相的规整度.增加剪切速率能有效地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并提高分散相的规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容高分子 并捕获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剪切流动 丁二烯 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