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心谱写为民志 坚守绘就绿色篇——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临泽小泉子治沙试验站
1
作者 《甘肃林业》 2024年第1期14-14,共1页
如今走进地处河西的临泽县小泉子治沙试验站,面对红色的火炬、绿色的梭梭、黄色的胡杨、翠绿的松柏等组成的万亩生态安全屏障,人们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沙窝为主体的“不毛之地”,一茬茬试验站干部职工用守牢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走进地处河西的临泽县小泉子治沙试验站,面对红色的火炬、绿色的梭梭、黄色的胡杨、翠绿的松柏等组成的万亩生态安全屏障,人们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沙窝为主体的“不毛之地”,一茬茬试验站干部职工用守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心和30年矢志不渝的坚守在沙漠戈壁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屏障 防沙治沙 沙漠戈壁 试验站 临泽县 不毛之地 小泉 绿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定美丽中国目标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2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9期3-3,共1页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林草之笔,用智慧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丹青画卷。过去到处满目疮痍,现在处处绿意盎然;曾经的大漠荒山,现已变成绿洲林海;水土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林草之笔,用智慧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丹青画卷。过去到处满目疮痍,现在处处绿意盎然;曾经的大漠荒山,现已变成绿洲林海;水土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以前风沙肆虐,如今天朗气清……旧貌换新颜,沧桑呈巨变,见证着中国林草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在全球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4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21世纪以来中国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4.6亿亩,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4.02%。草地面积39.68亿亩,居世界第一。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10年前的23%下降到10.0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5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 生态文明建设 幸福家园 发展历程 水土流失 不毛之地 伟大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右玉20任县委书记接力植树案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思扬 张旭东 +1 位作者 晏国政 王菲菲 《绿色中国》 2020年第2期54-63,共10页
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向来是大风口,解放初期林木覆盖率不到0.3%,可谓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曾有到此饱受其苦的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迁。"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张荣怀和... 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向来是大风口,解放初期林木覆盖率不到0.3%,可谓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曾有到此饱受其苦的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迁。"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张荣怀和当地干部群众经过深入调研后如此作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专家 毛乌素沙漠 县委书记 大风口 右玉县 人类居住 不毛之地 解放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上村走在大路上
4
作者 《云南农业》 2023年第10期92-93,共2页
随着一株株百部、白及和黄精在哀牢山深处的路上村种植开来,在这彝乡村落的山野田间,一幅面向长远、增收致富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因地制宜定方向“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地处茫茫哀牢山的最北端,山高坡... 随着一株株百部、白及和黄精在哀牢山深处的路上村种植开来,在这彝乡村落的山野田间,一幅面向长远、增收致富的产业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因地制宜定方向“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地处茫茫哀牢山的最北端,山高坡陡、干旱缺水,正是骆宾王笔下的“不毛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 东华镇 因地制宜 楚雄市 哀牢山 不毛之地 在大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长制赋能 绿色敖汉再扬帆
5
作者 韩丽华 李爱华 +2 位作者 王伟 李秀华 孙玉红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4期6-8,共3页
敖汉旗生态建设享有盛誉,素有“绿色敖汉”之称。多年来,敖汉旗始终坚持“生态立旗”战略不动摇,发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生态建设优良传统,将昔日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关键词 生态建设 一张蓝图 敖汉 绿水青山 不毛之地 金山银山 绿色 林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