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维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性脑梗死2.5%(5/200例),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的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 ESUS作为新的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的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莹鑫 张爽 +3 位作者 周晓梅 袁景林 赵留庄 杨海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S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梗死同侧颈动脉与对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多发斑块的发生率、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例以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等特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ESUS患者,平均年龄60.7±14.1岁,男性72例(71.3%)。梗死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6.3%(67/101),梗死对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55.4%(5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梗死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发生率为41.6%(42/101),梗死对侧多发斑块发生率为31.7%(3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梗死同侧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39.6%vs.23.8%,P<0.001)。另外,梗死同侧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大于梗死对侧颈动脉(2.8 mm vs.2.1 mm,P<0.001)。结论本研究急性ESUS患者中,梗死灶同侧的颈动脉较对侧颈动脉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发斑块、斑块不稳定的比例也更高,斑块平均厚度更大,提示ESUS的发生与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非狭窄颈动脉斑块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诊治现状研究
3
作者 王恒恒 夏志伟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完成其他评估并符合ESUS标准者,定义为可疑ESUS(suspected ESUS,sESUS),将完善了包括24 h心电监测等在内全部评估并符合ESUS诊断标准者,定义为"确定ESUS"(definite ESUS,dESUS),以上均划分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非ESU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随访ESUS组患者二级预防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900例,按照住院资料诊断d ESUS 9例(1.0%),sESUS 95例(10.6%),合计104例(11.6%);非ESUS组796例。ESUS患者活动中起病85例(81.7%)、病情波动58例(55.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0(0,4.0)分,非ESUS组分别是538例(67.6%),245例(30.8%)和3.0(1.3,5.0)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0、<0.001、<0.001)。对ESUS组患者急性期及二级预防抗栓药物使用的调查发现,随访d ESUS患者均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6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sESUS患者也全部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0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目前ESUS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非ESUS患者相比,其病情波动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对该类患者应该加强24 h心电图的监测以助查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24 h心电监测 抗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冰 侯雨希 +3 位作者 田霞 王铁功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前循环AIS-LVO且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27例,其中ESUS 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心源性栓塞58例。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影像学特征对ESU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鉴别价值。结果 ESUS、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US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核心梗死体积和HIR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US组与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对前循环AIS-LVO患者的病因为ESUS有独立预测价值(OR=9.757 0,95% CI 1.203 4~79.107 2,P=0.03)。结论与大动脉粥样硬化AIS-LVO患者比较,ESU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源性栓塞AIS-LVO患者更为接近,提示大部分ESUS可能由心源性栓塞引起。HIR对前循环AIS-LVO的病因判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 颅内栓塞 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栓塞 影像学特征 低灌注强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ESUS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田霞 田冰 +4 位作者 张雪凤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ESUS组和SVD组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ESUS组患者47例,SVD组患者6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责任斑块体积(OR=1.097,95%CI 1.004~1.199;P=0.041)、斑块整体强化率(OR=1.124,95%CI 1.026~1.232;P=0.012)与ESUS独立相关。结论:责任斑块体积、斑块整体强化率是ESUS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高危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ESUS的一个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明原因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