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XA5单核苷酸多态性rs2306413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云云 向卉芬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5(ANXA5)基因内含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306413与中国汉族人群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RS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3例URSA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ANXA5基因内含子2区域的SNP位点rs...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5(ANXA5)基因内含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306413与中国汉族人群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RS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3例URSA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ANXA5基因内含子2区域的SNP位点rs2306413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分析。数据检验方法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 rs2306413的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s230641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携带GG纯合基因型的患者患URSA的风险增加(OR=3.039,95%CI:1.499~6.159)。结论 ANXA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2306413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中URSA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性复发流产 膜联蛋白A5 单核苷酸多态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戚广崇治疗不明原因性男子不育症经验
2
作者 李其信 赵劲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不明原因性 男子不育症 中医药疗法 戚广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Tim-3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h1/Th2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和秀魁 陶莉莉 +3 位作者 袁晓兰 齐一鸣 罗喜平 潘碧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观察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sTim-3在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 目的:观察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sTim-3在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20人作为正常妊娠组,育龄非孕者20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sTim-3和半乳糖结合蛋白9(Galectin-9)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价素2(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RSA组患者血清sTim-3(t=7.34,P<0.05)及Galectin-9水平(t=4.86,P<0.05)均升高;URSA组患者血清sTi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5.63,P<0.05),而Galectin-9水平则低于正常妊娠组(t=2.76,P<0.05)。正常妊娠组(t=2.81,P<0.05;t=2.84,P<0.05)和URSA组(t=3.66,P<0.05;t=2.91,P<0.05)研究对象血清IFN-γ及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URSA组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6.11,P<0.05;t=5.9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URSA组研究对象血清IL-4和IL^(-1)0水平升高(t=2.53,P<0.05;t=2.52,P<0.05;t=2.69,P<0.05;t=2.33,P<0.05);URSA组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t=6.48,P<0.05;t=7.76,P<0.05)。结论:sTim-3表达增加和Th1/Th2稳态调节失衡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反复流产的关键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流产 可溶Tim-3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坤泰胶囊对原因不明性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瑞君 张宸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熟地、阿胶、黄连、白芍、茯苓、黄芩)对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坤泰胶囊+克罗米芬。对...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熟地、阿胶、黄连、白芍、茯苓、黄芩)对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坤泰胶囊+克罗米芬。对照组予坤泰胶囊模拟剂+克罗米芬。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内膜A型率、Salle评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β3的表达及妊娠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子宫内膜厚度、内膜A型率及Salle评分具有明显改善,降低PI、RI指数,提高ER、PR及整合素β3的表达(P<0.05),两组均可提高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坤泰胶囊可能通过改善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的抗雌激素作用,从而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泰胶囊 原因不明不孕 子宫内膜容受 克罗米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中TTVDNA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发愤 陶志华 +6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忠永 周祖木 吴建波 丁建光 陈永平 王震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中TTV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在TTVORF1设计引物 ,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检测 5 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 0例正常健康人与 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DNA ,比较T... 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中TTV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在TTVORF1设计引物 ,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检测 5 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 0例正常健康人与 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DNA ,比较TTVDNA阳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 5 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 16例TTVDNA阳性 (32 % ) ,比正常健康人群 (2 / 4 0 ,5 %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 (2 / 30 ,6 7% )血清中TTVDNA检出率为高(P <0 0 5 ) ,16例TTVDNA阳性患者中以慢性肝炎占多数 (12 / 16 ,75 5 % ) ,表现为反复、持续ALT异常。TTV在原因不明性肝炎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肝炎 血清 TTVDNA 临床意义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田冰 侯雨希 +3 位作者 田霞 王铁功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前循环AIS-LVO且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27例,其中ESUS 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心源性栓塞58例。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影像学特征对ESU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鉴别价值。结果 ESUS、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US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核心梗死体积和HIR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US组与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对前循环AIS-LVO患者的病因为ESUS有独立预测价值(OR=9.757 0,95% CI 1.203 4~79.107 2,P=0.03)。结论与大动脉粥样硬化AIS-LVO患者比较,ESU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源性栓塞AIS-LVO患者更为接近,提示大部分ESUS可能由心源性栓塞引起。HIR对前循环AIS-LVO的病因判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脑卒中 颅内栓塞 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栓塞 影像学特征 低灌注强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维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性脑梗死2.5%(5/200例),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的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 ESUS作为新的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的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卒中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对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心房颤动的检出研究
8
作者 李延辉 Venkatakrishna Tholakanahalli +3 位作者 Selcuk Adabag 杨进刚 王仲 李剑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ICM)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识别准确性及检出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11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 目的:探讨新一代插入式心电监测器(ICM)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识别准确性及检出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11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退役军人中心医院植入新一代ICM Reveal LINQ的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植入指征:6个月内发生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评估确定为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或TIA;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测及至少24小时Holter检查除外房颤病史。结果:连续入选23例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8±9)岁(46~83岁),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新一代ICM Reveal LINQ,无明显并发症。中位随访369(17~944)天期间,未出现电池耗竭,4例患者的ICM被取出;ICM共检出房颤事件293次,经人工校对核实的房颤事件62次,ICM对房颤的识别正确率为21.2%。随访期间房颤检出率为21.7%(5/23),随访1年、1.5年、2年、2.5年时的累积房颤检出率分别为11.2%、19.2%、35.4%及56.2%。结论:ICM Reveal LINQ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的,虽能有效识别房颤但其识别房颤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在常规检测手段(如普通心电图、Holter等)未能检出房颤的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ICM对房颤的检出率为21.7%。ICM在原因不明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心电监测器 原因不明脑卒中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莹鑫 张爽 +3 位作者 周晓梅 袁景林 赵留庄 杨海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S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梗死同侧颈动脉与对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多发斑块的发生率、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例以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等特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ESUS患者,平均年龄60.7±14.1岁,男性72例(71.3%)。梗死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6.3%(67/101),梗死对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55.4%(5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梗死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发生率为41.6%(42/101),梗死对侧多发斑块发生率为31.7%(3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梗死同侧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39.6%vs.23.8%,P<0.001)。另外,梗死同侧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大于梗死对侧颈动脉(2.8 mm vs.2.1 mm,P<0.001)。结论本研究急性ESUS患者中,梗死灶同侧的颈动脉较对侧颈动脉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发斑块、斑块不稳定的比例也更高,斑块平均厚度更大,提示ESUS的发生与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卒中 非狭窄颈动脉斑块 缺血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诊治现状研究
10
作者 王恒恒 夏志伟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完成其他评估并符合ESUS标准者,定义为可疑ESUS(suspected ESUS,sESUS),将完善了包括24 h心电监测等在内全部评估并符合ESUS诊断标准者,定义为"确定ESUS"(definite ESUS,dESUS),以上均划分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非ESU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随访ESUS组患者二级预防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900例,按照住院资料诊断d ESUS 9例(1.0%),sESUS 95例(10.6%),合计104例(11.6%);非ESUS组796例。ESUS患者活动中起病85例(81.7%)、病情波动58例(55.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0(0,4.0)分,非ESUS组分别是538例(67.6%),245例(30.8%)和3.0(1.3,5.0)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0、<0.001、<0.001)。对ESUS组患者急性期及二级预防抗栓药物使用的调查发现,随访d ESUS患者均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6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sESUS患者也全部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0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目前ESUS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非ESUS患者相比,其病情波动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对该类患者应该加强24 h心电图的监测以助查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卒中 24 h心电监测 抗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霞 陈常云 +4 位作者 张加军 时君 朱新宇 王琰 武坚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研究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及HBV隐匿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HBV基因组S、X、C区分别设计2套巢式引物,比较扩增效率,挑选扩增效率高... 研究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及HBV隐匿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HBV基因组S、X、C区分别设计2套巢式引物,比较扩增效率,挑选扩增效率高的引物巢式PCR扩增,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者。隐匿性HBV感染者与其它不明原因肝病患者易感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比较分析。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较其它不明原因肝病患者年龄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并且肝硬化比例明显高于后者。本组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约有12.5%为隐匿性HBV感染。HBV隐匿性感染导致肝脏炎症,甚至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不明原因性肝炎 隐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敏感性试验与临床评价
12
作者 张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敏感试验 临床评价 腺苷 不明原因性 多项检查 临床应用 晕厥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中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原发硬化胆管炎 研究新进展 原因不明 炎症肠病 肝移植治疗 罕见病 进行 肝硬化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固冲方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URSA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莉 赖楠楠 +6 位作者 王东梅 郭菲 王丽 郭钰琪 姚成芳 张洪海 李霞(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34-1338,1343,共6页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失衡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中的作用及补肾固冲方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URSA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URSA患者30例,给予补肾固冲方治疗,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胞内外双染色法检测U...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失衡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中的作用及补肾固冲方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URSA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URSA患者30例,给予补肾固冲方治疗,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胞内外双染色法检测URSA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Th1/Th2亚群分化状态,RT-PCR法检测Th1亚群特异性核转录因子T-bet、Th2亚群特异性核转录因子GATA-3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URSA患者外周血Th1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5),Th2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5),Th1/Th2比率显著升高(P<0.05)。补肾固冲方治疗后,URSA患者Th1亚群比例及T-bet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Th2亚群比例及GATA-3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Th1/Th2比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RSA患者治疗后子宫出血天数与Th1亚群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h2亚群比例呈负相关,与Th1/Th2亚群呈正相关。结论:URSA患者存在Th1/Th2亚群失衡,补肾固冲方通过上调T-bet转录水平、下调GATA-3转录水平,优势诱导Th2亚群分化,逆转Th1/Th2亚群失衡,进而治疗U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自然流产 补肾固冲方 TH1 TH2 特异核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胎丸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治疗URSA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赖楠楠 李紫薇 +3 位作者 王丽 郭钰琪 姚成芳 李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7-1341,1346,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固冲中药复方寿胎丸(STD)调节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URSA)树突状细胞(DC)功能与机制。方法:正常早孕妇女和URSA患者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和URSA组,后者给予寿胎丸中药治疗。空腹抽取正常对照组及URSA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分... 目的:探讨补肾固冲中药复方寿胎丸(STD)调节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URSA)树突状细胞(DC)功能与机制。方法:正常早孕妇女和URSA患者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和URSA组,后者给予寿胎丸中药治疗。空腹抽取正常对照组及URSA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6+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静脉血HLA-DR、CD80、CD86、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m 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DO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2p70、IL-6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URSA患者外周血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6+细胞比例表达显著升高(P<0.05),HLA-DR、CD80、CD86 m 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IDO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2p70、IL-6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寿胎丸治疗前比较,治疗后URSA患者外周血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6+细胞比例及HLA-DR、CD80、CD86 m RNA转录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5),IDO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2p70、IL-6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URSA患者存在DC数量与功能改变,补肾安胎中药复方寿胎丸能调节DC功能,诱导母胎免疫耐受,治疗U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自然流产 寿胎丸 树突状细胞 母胎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ESUS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田霞 田冰 +4 位作者 张雪凤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ESUS组和SVD组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ESUS组患者47例,SVD组患者6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责任斑块体积(OR=1.097,95%CI 1.004~1.199;P=0.041)、斑块整体强化率(OR=1.124,95%CI 1.026~1.232;P=0.012)与ESUS独立相关。结论:责任斑块体积、斑块整体强化率是ESUS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高危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ESUS的一个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明原因栓塞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鳗主要疾病及防治(二)
17
作者 何义进 《科学养鱼》 1997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鳗鲡 真菌疾病 原因不明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