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
27
1
作者
吴孔友
邹才能
+1 位作者
査明
高长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8-524,共7页
不整合不仅仅是一个"面",更是一个"体",其本身具有较独特的微观组构,即具有"空间结构"属性。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踏勘及测井资料对比解释,纵向上提出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三层结构:结构...
不整合不仅仅是一个"面",更是一个"体",其本身具有较独特的微观组构,即具有"空间结构"属性。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踏勘及测井资料对比解释,纵向上提出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三层结构:结构体上层、结构体中层及结构体下层,其中结构体上层与下层构成储集体,结构体中层形成封盖层,且封盖强度随埋深加大而增加。地层油气藏是以不整合为界,并以其为主要圈闭条件,故以不整合为限,将地层油气藏分为不整合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之下的地层剥蚀油气藏两大类,进而划分为十一亚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典型地层油气藏的解剖,提出不整合之上的超覆尖灭线、不整合之下的剥蚀尖灭线及不整合结构体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结构体
超覆地层油气藏
剥蚀地层油气藏
成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夏地区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太勋
查明
吴孔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9,185,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油气藏,分析这些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剥蚀厚度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不整合的形成和埋藏史,并进行了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油气藏,分析这些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剥蚀厚度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不整合的形成和埋藏史,并进行了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乌—夏地区的三套烃源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达到成熟并排烃。佳木河组烃源岩在中晚二叠世成熟,风城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开始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则在侏罗纪末开始生烃。不整合输导的模拟表明,靠近烃源岩层的不整合在油气运移中的贡献远大于远离烃源岩层的不整合,油气在不整合中沿着风化淋滤带和底砾岩层中微构造的脊部运移,形成优势运移通道。风化淋滤带中的油气横向运移距离短于底砾岩层中油气的横向运移距离。同一不整合中,油气容易在风化粘土层薄弱环节突破,进行窜层运移。不整合不但是油气输导体系,也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拟
不整合结构体
成藏动力学
油气运聚史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及圈闭评价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4
3
作者
刘化清
刘宗堡
+7 位作者
吴孔友
徐怀民
杨占龙
孙夕平
倪长宽
康继伦
王牧
靳继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6,共12页
立足“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总结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圈闭边界识别和有效性评价2项技术体系,①以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基于断层破坏程度细化分析的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地层不...
立足“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总结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圈闭边界识别和有效性评价2项技术体系,①以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基于断层破坏程度细化分析的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地层不整合风化黏土层识别与封堵性定量评价为核心的源外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区带评价技术体系;②形成以隐蔽层序界面识别与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基于多属性变时窗波形聚类为基础的沉积体宏观分布地震预测、基于稀疏理论地震反演和最小地震干涉分析的薄互储层预测等为核心的岩性地层圈闭边界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在推广应用后,为在相关盆地部署风险探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区带评价技术
圈闭评价技术
输导
体
系
盖层有效性
风化黏土层
不整合结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
27
1
作者
吴孔友
邹才能
査明
高长海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8-52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77208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Y2008E16)联合资助
文摘
不整合不仅仅是一个"面",更是一个"体",其本身具有较独特的微观组构,即具有"空间结构"属性。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踏勘及测井资料对比解释,纵向上提出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三层结构:结构体上层、结构体中层及结构体下层,其中结构体上层与下层构成储集体,结构体中层形成封盖层,且封盖强度随埋深加大而增加。地层油气藏是以不整合为界,并以其为主要圈闭条件,故以不整合为限,将地层油气藏分为不整合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之下的地层剥蚀油气藏两大类,进而划分为十一亚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典型地层油气藏的解剖,提出不整合之上的超覆尖灭线、不整合之下的剥蚀尖灭线及不整合结构体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关键词
不整合结构体
超覆地层油气藏
剥蚀地层油气藏
成藏主控因素
Keywords
vertical structures of unconformity
stratigraphic onlap reservoir
stratigraphic truncation reservoir
key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夏地区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太勋
查明
吴孔友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9,18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
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项目(2008ZX0500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DQ004)
文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油气藏,分析这些不整合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剥蚀厚度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不整合的形成和埋藏史,并进行了成藏动力学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乌—夏地区的三套烃源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时期达到成熟并排烃。佳木河组烃源岩在中晚二叠世成熟,风城组烃源岩在晚三叠世开始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则在侏罗纪末开始生烃。不整合输导的模拟表明,靠近烃源岩层的不整合在油气运移中的贡献远大于远离烃源岩层的不整合,油气在不整合中沿着风化淋滤带和底砾岩层中微构造的脊部运移,形成优势运移通道。风化淋滤带中的油气横向运移距离短于底砾岩层中油气的横向运移距离。同一不整合中,油气容易在风化粘土层薄弱环节突破,进行窜层运移。不整合不但是油气输导体系,也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关键词
成藏模拟
不整合结构体
成藏动力学
油气运聚史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imulation
unconformity structure
dynamic syste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history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及圈闭评价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4
3
作者
刘化清
刘宗堡
吴孔友
徐怀民
杨占龙
孙夕平
倪长宽
康继伦
王牧
靳继坤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2017ZX05001-003)资助。
文摘
立足“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总结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圈闭边界识别和有效性评价2项技术体系,①以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基于断层破坏程度细化分析的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地层不整合风化黏土层识别与封堵性定量评价为核心的源外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区带评价技术体系;②形成以隐蔽层序界面识别与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基于多属性变时窗波形聚类为基础的沉积体宏观分布地震预测、基于稀疏理论地震反演和最小地震干涉分析的薄互储层预测等为核心的岩性地层圈闭边界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在推广应用后,为在相关盆地部署风险探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区带评价技术
圈闭评价技术
输导
体
系
盖层有效性
风化黏土层
不整合结构体
Keywords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play evaluation technology
trap evaluation technology
migration system
sealing effectiveness
weathered-clay bed
unconformity structure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
吴孔友
邹才能
査明
高长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乌—夏地区不整合油气藏成藏数值模拟研究
刘太勋
查明
吴孔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及圈闭评价技术研究新进展
刘化清
刘宗堡
吴孔友
徐怀民
杨占龙
孙夕平
倪长宽
康继伦
王牧
靳继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