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西云开地区元古代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10
1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5 位作者
周府生
胡贵昂
李广宁
谢凌峰
周开华
潘艺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云开地区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识别出古老的不整合事件,表现为中浅变质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中深变质岩系之上,二者在岩石组合、原岩沉积环境以及变形变质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P-T-t...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云开地区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识别出古老的不整合事件,表现为中浅变质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中深变质岩系之上,二者在岩石组合、原岩沉积环境以及变形变质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证明上覆中浅变质岩系明显晚于下伏中深变质岩系形成。利用SHRIMP法测得下伏岩系石榴辉石岩锆石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为(1894.4±17.36)M a和(1846.8±58.58)Ma,并获得3个分析结果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817±36)Ma,其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上覆岩系中一些微古植物化石保存完好,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的时代为长城纪—蓟县纪,部分为青白口纪;获得其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法同位素年龄为(1462±28)Ma,表明上覆岩系的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明显的巨大灾变事件,其应为古元古代末吕梁期造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笔者把下伏岩系从“云开群”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天堂山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天堂山岩群
云开群
不整合事件
云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羌塘地体中生代中-晚期不整合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杜林涛
李亚林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1,共11页
不整合事件对于认识陆陆碰撞具有重要意义。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是“碰撞时间”定义不同,就不整合事件发生时间来说存在两种定义;一是与碰撞缝合带有关的区域性不整合的时间,早白垩世末(100 Ma);二是洋壳消失...
不整合事件对于认识陆陆碰撞具有重要意义。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是“碰撞时间”定义不同,就不整合事件发生时间来说存在两种定义;一是与碰撞缝合带有关的区域性不整合的时间,早白垩世末(100 Ma);二是洋壳消失,大陆之间陆壳初始的接触时间,盆地边缘不整合事件,即中侏罗世晚期(166 Ma)。针对上述问题,选取2种不同定义下的羌塘盆地内不整合面:北雷错西南与安多114道班地区不整合面进行研究。114道班地区下伏安山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7 Ma,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的研究成果,认为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初始时间为早白垩世末100 Ma,持续时间范围100~75 Ma。北雷错西南陆相地层最大沉积年龄为94 Ma,综合年代学、沉积学以及地层产状,认为该地层为新生代康托组,而非前人中侏罗世晚期“毕洛错组”的认识,进而认为羌塘-拉萨地体之间陆壳初始的接触时间不可能为166 Ma,但是一定早于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羌塘
不整合事件
中生代
地层年龄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云开地区元古代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10
1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周府生
胡贵昂
李广宁
谢凌峰
周开华
潘艺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00213000029)
文摘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在云开地区原定为“云开群”的变质岩系中识别出古老的不整合事件,表现为中浅变质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中深变质岩系之上,二者在岩石组合、原岩沉积环境以及变形变质特征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位素年龄及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研究证明上覆中浅变质岩系明显晚于下伏中深变质岩系形成。利用SHRIMP法测得下伏岩系石榴辉石岩锆石的谐和207Pb/206Pb年龄为(1894.4±17.36)M a和(1846.8±58.58)Ma,并获得3个分析结果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817±36)Ma,其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上覆岩系中一些微古植物化石保存完好,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的时代为长城纪—蓟县纪,部分为青白口纪;获得其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法同位素年龄为(1462±28)Ma,表明上覆岩系的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明显的巨大灾变事件,其应为古元古代末吕梁期造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笔者把下伏岩系从“云开群”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天堂山岩群”。
关键词
元古代
天堂山岩群
云开群
不整合事件
云开地区
Keywords
Proterozoic
Tiantangshan Group Complex
Yunkai Group
unconformity event
Yunkai area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羌塘地体中生代中-晚期不整合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杜林涛
李亚林
刘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71,共11页
基金
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查(2019QZKK0803)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0601405
2018YFE0204204)。
文摘
不整合事件对于认识陆陆碰撞具有重要意义。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是“碰撞时间”定义不同,就不整合事件发生时间来说存在两种定义;一是与碰撞缝合带有关的区域性不整合的时间,早白垩世末(100 Ma);二是洋壳消失,大陆之间陆壳初始的接触时间,盆地边缘不整合事件,即中侏罗世晚期(166 Ma)。针对上述问题,选取2种不同定义下的羌塘盆地内不整合面:北雷错西南与安多114道班地区不整合面进行研究。114道班地区下伏安山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7 Ma,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羌塘-拉萨地体碰撞时间的研究成果,认为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初始时间为早白垩世末100 Ma,持续时间范围100~75 Ma。北雷错西南陆相地层最大沉积年龄为94 Ma,综合年代学、沉积学以及地层产状,认为该地层为新生代康托组,而非前人中侏罗世晚期“毕洛错组”的认识,进而认为羌塘-拉萨地体之间陆壳初始的接触时间不可能为166 Ma,但是一定早于100 Ma。
关键词
西藏羌塘
不整合事件
中生代
地层年龄
构造意义
Keywords
Qiangtang Basin,Tibet
unconformable event
Mesozoic
stratigraphic age
tecton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P53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西云开地区元古代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覃小锋
夏斌
周府生
胡贵昂
李广宁
谢凌峰
周开华
潘艺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羌塘地体中生代中-晚期不整合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杜林涛
李亚林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