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处理砂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剪切CFD-DEM模拟 被引量:7
1
作者 蒋明镜 孙若晗 +2 位作者 李涛 杨涛 谭亚飞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8,共9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土体可以看成一种结构性土。首先,在已有三维含颗粒抗转动和抗扭转模型及三维胶结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考虑颗粒碰撞接触过程中颗粒本身的塑性变形及率相关性的接触黏滞阻尼,建...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土体可以看成一种结构性土。首先,在已有三维含颗粒抗转动和抗扭转模型及三维胶结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考虑颗粒碰撞接触过程中颗粒本身的塑性变形及率相关性的接触黏滞阻尼,建立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三维胶结模型;然后,参考已有研究,建立了反硝化反应在加固砂土中的时效性关系。并引入CFD-DEM耦合程序,用以模拟分析不同胶结含量以及不同气泡含量下,微生物处理砂土在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中的力学特性;最后,从宏微观角度分析生物胶结与生物气泡对砂土抗液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胶结和气泡共同存在对抗液化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起到"1+1=2"的效果;胶结的存在提高了非饱和砂土的抗液化能力,明显抑制孔压比和轴向应变的发展,力学配位数得到了提升;而气泡的存在却降低了胶结砂土的抗液化能力,使得胶结砂土达到初始液化的振次减少,轴向应变向受拉方向大幅增长,力学配位数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CFD-DEM耦合 不排水循环三轴剪切 地基液化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微生物气泡高饱和砂土循环三轴剪切CFD-DEM模拟
2
作者 蒋明镜 沈振义 +2 位作者 刘俊 杨涛 谭亚飞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3-360,共8页
为探究砂土液化的微观机理,根据室内试验中微生物反硝化反应气泡的生成速率,建立数值模拟的时效性关系,分别制取微生物处理0天、2天、3天和5天的高饱和砂土试样,采用CFD-DEM耦合方法模拟不同工况下砂土试样的循环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 为探究砂土液化的微观机理,根据室内试验中微生物反硝化反应气泡的生成速率,建立数值模拟的时效性关系,分别制取微生物处理0天、2天、3天和5天的高饱和砂土试样,采用CFD-DEM耦合方法模拟不同工况下砂土试样的循环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依据砂土试样的力链分布、抗液化振次、孔压比、轴向应变和力学配位数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从宏微观角度分析砂土试样的抗液化能力。模拟结果表明:含微生物气泡高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较饱和砂土有所提升;随着微生物处理时间的增加,砂土试样的饱和度降低,孔压比和轴向应变的累积变慢,抗液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泡 净砂 不排水循环三轴 液化 CFD-DEM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引起的静偏应力对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循环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王常晶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42-1747,共6页
为研究交通荷载引起的静偏应力对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循环性状的影响,设计了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将动应力简化为静偏应力与正弦荷载的叠加,研究了静偏应力对饱和软黏土变形、孔压发展规律以及动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静偏应力对土体动... 为研究交通荷载引起的静偏应力对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循环性状的影响,设计了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将动应力简化为静偏应力与正弦荷载的叠加,研究了静偏应力对饱和软黏土变形、孔压发展规律以及动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静偏应力对土体动力特性影响很大,加快了塑性变形、残余孔压发展,降低了动强度曲线,减小了最小极限循环强度。且静偏应力的影响随着静偏应力的增大而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交通荷载引起的动应力作用下,饱和软黏土更容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荷载 静偏应力 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排水循环荷载条件下胶结砂土宏微观力学性质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伏光 聂卓琛 +1 位作者 陈孟飞 冯怀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6-464,共9页
天然或人工胶结的存在能够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从宏微观尺度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将已有的三维完整胶结接触模型引入到三维离散元程序中,对胶结砂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剪切试验进行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颗粒间胶结、循环... 天然或人工胶结的存在能够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从宏微观尺度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将已有的三维完整胶结接触模型引入到三维离散元程序中,对胶结砂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剪切试验进行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颗粒间胶结、循环应力比对离散元试样宏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结的存在能够抑制轴应变和孔压的发展,提高砂土的抗液化强度,循环应力比与液化振次之间具有指数函数关系,证实了本文离散元模拟能够反映胶结砂土的宏观动力学性质。在微观尺度上,当循环应力比较小时,胶结试样内部仅有极少量胶结发生破坏,力学配位数基本不变,外界输入功主要用于增加颗粒和胶结弹性能。对于特定胶结程度的试样,在初始液化发生之前,随循环应力比增加,试样内部胶结破坏更为剧烈,力学配位数下降速率更快,颗粒和胶结弹性能更快地趋向于0,颗粒摩擦耗能、弯转耗能、扭转耗能更快地达到最大值,而破坏胶结接触点、胶结接触点和无胶结接触点法方向的空间分布更快地趋向于各向同性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土 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 液化 宏微观性质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变流体理论的可液化土体振动孔压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华 何健 +2 位作者 高洪梅 王炳辉 沈吉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2-2340,共9页
明确可液化土体的振动孔压增长过程是土体液化分析和液化效应评价的关键问题。基于Moore型触变性流体结构理论,利用不同类型土体的32个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证实了液化过程中的土体内部结构的破坏过程与振动孔压增长过程存在等价关系,验... 明确可液化土体的振动孔压增长过程是土体液化分析和液化效应评价的关键问题。基于Moore型触变性流体结构理论,利用不同类型土体的32个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证实了液化过程中的土体内部结构的破坏过程与振动孔压增长过程存在等价关系,验证了循环荷载下可液化土体的孔压触变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孔压触变流体速率方程构建了可液化土体的振动孔压增长模型,发现模型蕴含的振动孔压产生和增长机制可从能量角度获得合理解释。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中的振动孔压增长速率参数与土体有效围压、初始相对密度及循环应力比密切相关。利用该模型对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最后,讨论了模型的主要特点及可能的应用前景,为土体液化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土体 触变性流体 速率方程 振动孔压 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砂与硅质砂液化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刚 殷浩 +1 位作者 郑含辉 杨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6,共8页
钙质砂颗粒具有形状不规则、多孔隙、强度低、易破碎等特点,较硅质砂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液化变形特性。本文对相同级配的钙质砂和硅质砂进行了物性试验、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研究两种砂在物理性质、抗液化能力和贯入阻... 钙质砂颗粒具有形状不规则、多孔隙、强度低、易破碎等特点,较硅质砂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液化变形特性。本文对相同级配的钙质砂和硅质砂进行了物性试验、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研究两种砂在物理性质、抗液化能力和贯入阻力三方面的差异,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如下:(1)钙质砂比硅质砂具有更大的孔隙比和内摩擦角,这与钙质砂颗粒特点相匹配;(2)砂土抗液化能力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相对密度下钙质砂比硅质砂具有更高的抗液化能力和抗变形能力;(3)砂土贯入阻力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相对密度下钙质砂比硅质砂具有更高的贯入阻力。综合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的结果,指出采用陆源硅质砂地基上经验数据建立的基于贯入阻力的液化判别方法直接用于钙质砂地基可能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硅质砂 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抗液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流动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丛 王志华 +1 位作者 张云妹 高洪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2,共8页
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基于已有饱和砂土流动性的概念,详细分析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应力—应变率曲线、流动性曲线以及平均流动系数—孔压比关系曲线特征。讨论了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流动性影响的主要规律... 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基于已有饱和砂土流动性的概念,详细分析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应力—应变率曲线、流动性曲线以及平均流动系数—孔压比关系曲线特征。讨论了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流动性影响的主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在循环荷载下具有相似的流动性演变规律和过程;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的流动性与土体的颗粒级配密切相关;试样细粒含量在0%~20%时,其流动性与细粒含量关系近似呈上凸抛物线形;当细粒含量为10%时,饱和砂土对应初始流体状态的孔压比最小,"初始液化"前后的流动性水平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流动性 细粒含量 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latancy and liquefaction behaviour of clean sand at wide range of confining stresses 被引量:6
8
作者 GU Lin-lin WANG Zhen +1 位作者 HOSOYA Asa-hiro ZHANG 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394-2407,共14页
The state of clean sand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its void ratio(density)and confining stress that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compression,dilatancy and liquefaction)of clean sand.Confirming whether the c... The state of clean sand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its void ratio(density)and confining stress that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compression,dilatancy and liquefaction)of clean sand.Confirming whether the confining stress was a state variable of sand required precise element tests at different confining stress,especially the tests under very low confining stress whose test data were very limited.In this study,static-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lean sand wa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a unified test program under low and normal confining stress ranging from 5 to 98 kPa,under monotonic/cyclic and drained/undrained conditions,together with the literature available data under confining stress of 1.0 to 3.0 MPa.For monotonic loading tests,the contraction/dilation phase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for loose sand at low confining stress,and dilatancy angles were stress-dependent.In addition,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to increase with reducing of confining stress,and the axial strain varied from compressive to dilative when confining stress increased.Special attention was also paid to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membrane,and it was observed that its influence on the test results was limited.In addi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proved reliable by reproduc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id ratio confining stress monotonic/cyclic loading drained/undrained triaxial test state variable of s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