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介石、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之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关志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九一八事变以前,蒋介石、张学良已就对日不抵抗达成共识。事变后,在错误判断形势、过分依赖国际联盟干预方面,二人看法也基本一致。不抵抗政策是包含局部(或部分)抵抗的总体不抵抗。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是主动的,作为东三省的最... 九一八事变以前,蒋介石、张学良已就对日不抵抗达成共识。事变后,在错误判断形势、过分依赖国际联盟干预方面,二人看法也基本一致。不抵抗政策是包含局部(或部分)抵抗的总体不抵抗。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是主动的,作为东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南京国民政府 “九一八” 张学 中国国民党 安内攘外 不抵抗主义 诉诸国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探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云峰 《安徽史学》 1999年第1期69-76,共8页
对于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或不抵抗主义,多年来史学界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可喜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政治、资料、角度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有些问题则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为了深化认识,本文... 对于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或不抵抗主义,多年来史学界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可喜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政治、资料、角度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有些问题则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为了深化认识,本文拟就这一政策究竟发端于何时和当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前 南京政府 不抵抗主义 中国国民党 安内攘外 济南惨案 前引书 日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张学良对“不抵抗政策”态度的演变
3
作者 袁成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143-143,共1页
“对日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方针下执行的一条对日投降卖国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即一再电令东北当局和张学良对日军的挑衅“宜隐忍自重”,“我方应于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 “对日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方针下执行的一条对日投降卖国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即一再电令东北当局和张学良对日军的挑衅“宜隐忍自重”,“我方应于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对于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命令,张学良不仅在口头上表示服从,而且在行动中绝对执行,命令东北军遇日军挑衅,不抵抗或躲进兵营,并收缴士兵军械,存于库房,甚至在获悉日军要发劝事变后亦未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张学良奉行对日不抵抗政策,一方面是受蒋介石“不抗日”的影响。张学良在“抗日须全国一致”的思想支配下,担心在政府不抗日情况下,东北军假如违令抗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扰日 蒋介石 士兵 九一八事变 攘外必先安内 国民党政府 东北军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宗仁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揭露和抨击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德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0-65,共6页
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到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前,为了进行罪恶的反人民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所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大大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带来了重大灾难.不抵抗... 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到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前,为了进行罪恶的反人民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所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大大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带来了重大灾难.不抵抗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向之嘉奖,中国人民向之掌咀的反动政策,它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胆识的人的愤怒谴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首先是旧东北军的一些爱国将士如黑龙江的马占山、吉林的李杜、辽宁的唐聚伍、邓铁梅等在群众抗日情绪的激励下,公然违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原在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爱国将领董振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内战 日本帝国主义 李宗仁 红军 江西 九一八事变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张学良将军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心态及其原因
5
作者 温永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面前,他按照蒋介石的旨意,采取不抵抗政策,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他不得不走的一条艰难曲折之路。本文想侧重讨论他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心态和原因,其...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面前,他按照蒋介石的旨意,采取不抵抗政策,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他不得不走的一条艰难曲折之路。本文想侧重讨论他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心态和原因,其目的在于探询他何以能走上坚决抗日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 张学 诉诸国联 中原大战 东北问题 思想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政策
6
作者 马洪武 宋学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74-79,共6页
一61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按照其既定的吞并“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不宣而战,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很快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他在获悉事变发... 一61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按照其既定的吞并“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不宣而战,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很快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他在获悉事变发生的次日(9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倭寇果乘粤逆叛变,内部分裂之时,而来侵略我东(三)省矣!呜呼!痛哉!余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拚以一身,报我总理!报我先烈!报我民族!”。但究竟何以“报我民族”,语焉不详。陈布雷在同月20日的日记中说:“蒋主席忍辱负重,决定按照国联盟约及非战公约与九国公约,诉之国际之公论,一面则严令东北当局,节节抵抗。然东北军骄逸性成,不能遵奉命令,达成任务,日军复锐进侵略,以致失地日广,三省相继被占,而内外责难更纷然杂起矣”。按照陈布雷的说法,蒋介石曾“严令东北当局,节节抵抗”。而“失地日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日记 日本军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驻军 东北军 军人 主要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学良对“不抵抗”政策的“不辩”之辩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宗艳 胡玉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九一八事变,让张学良背上"不抵抗"的骂名,张学良对此曾表示:不辩不争,毁誉由人。而在张学良的口述中,他谈的最多的是九一八事变中有关"不抵抗"问题,他既反省自我,也为己辩护;他辩驳细节问题,对还原历史至关重要;他... 九一八事变,让张学良背上"不抵抗"的骂名,张学良对此曾表示:不辩不争,毁誉由人。而在张学良的口述中,他谈的最多的是九一八事变中有关"不抵抗"问题,他既反省自我,也为己辩护;他辩驳细节问题,对还原历史至关重要;他承认"判断错误",却否认"不抵抗"。这种"不辩"之辩,不仅颠覆诸多历史观点,化解重要历史疑点,也让人们看清了张学良作为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安内攘外”政策的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维礼 程舒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45,共8页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难,激起了中华大地上的巨大波澜。对此,究竟是团结一致,以抗日救亡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先安内后攘外”才是切合中国实情的救国良方?一直是我国海峡两岸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从历史的事实出发,实事...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难,激起了中华大地上的巨大波澜。对此,究竟是团结一致,以抗日救亡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先安内后攘外”才是切合中国实情的救国良方?一直是我国海峡两岸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从历史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安内攘外”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求得公允的评论,还是有益的。无力抵抗与申诉国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国内外政治形势十分复杂。以广州为中心的反蒋派的分裂与对抗;石友三的反蒋及蒋介三次“围剿”红军战争的失败,造成了国民党统治的严重危机。日本则加紧侵略步伐,制造了万宝山、中村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武装入侵,迫在眉睫。面对如此局势,蒋介石于1931年7月23日提出了“安内攘外”的基本政策。他认为“不先消灭赤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 安内攘外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 基本政策 不抵抗政策 妥协 张学良 反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明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21-27,共7页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资料就此方针的提出、它的实质、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在战役中的种种表现比较具体地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淞沪抗战 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传秀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3-76,共4页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处理内外事务关系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中...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处理内外事务关系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的推行,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但这一政策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探讨这一政策的转变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弄清“攘外必先安内”的本质和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关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府 “攘外必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 历史考察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政府 共产党 安内攘外 不抵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八抗战和不抵抗主义
11
作者 韩明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一九三二年,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件,蒋光鼐、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在人民的热烈支援下守土御侮,抗命出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侵华凶焰,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然而它终于失败了,原因就在于蒋介... 一九三二年,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件,蒋光鼐、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在人民的热烈支援下守土御侮,抗命出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侵华凶焰,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然而它终于失败了,原因就在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十九路军 不抵抗主义 国民党政府 不抵抗政策 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南京政府 日寇 中国近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启蒙运动”概念的首倡者是邓演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宏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123,共4页
1936年秋,为适应抗日民族斗争的需要,上海、北平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启蒙运动,号召一切爱国人士继承和发扬五四传统,批判旧礼教,反对武断、盲从、迷信,提倡理性、民主和自由;政治方面主张反对国民党政府... 1936年秋,为适应抗日民族斗争的需要,上海、北平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启蒙运动,号召一切爱国人士继承和发扬五四传统,批判旧礼教,反对武断、盲从、迷信,提倡理性、民主和自由;政治方面主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民动员,抵抗日寇入侵;理论方面主张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与民众斗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启蒙运动 邓演达 概念 马克思主义者 现实政治 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政府 民族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与北平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自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6-38,共3页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北郊柳条湖制造事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军继续扩大军事行动,短短4个月就占领了...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北郊柳条湖制造事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军继续扩大军事行动,短短4个月就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华北亦危在旦夕。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及时地发出抗日救亡的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北平 中国军队 1931年 日本关东军 不抵抗政策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端木蕻良的早期小说创作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惜时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山河沦于敌手,三千万同胞身陷水火。动荡的时代、屈辱的生活,在东北大地上造就了一批勃郁不平、慷慨悲歌的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金剑啸、塞克、马加、穆木天、李辉...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山河沦于敌手,三千万同胞身陷水火。动荡的时代、屈辱的生活,在东北大地上造就了一批勃郁不平、慷慨悲歌的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金剑啸、塞克、马加、穆木天、李辉英、高兰、金人……等崛起文坛。他们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流离转徒,投身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以笔当枪,创作出大量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和反抗、觉醒和力量的作品,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作家被尊称为“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有自己特殊经历、独具个性和风格的一批作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东北文学是很有生气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本刊将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 大地主 广大人民 反帝反封建 历史人物 不抵抗政策 共产党 风陵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
15
作者 孙克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9-25,共7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向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就是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由1931年“九·一八”事变肇其端,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止的第二次侵华战争。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却往往有惊人的相似。...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向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就是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由1931年“九·一八”事变肇其端,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止的第二次侵华战争。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却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两次战争虽然发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相距数十载,但有许多相似之处与共同之点。在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历史,以便总结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 张学良 大陆政策 经验教训 日本军队 蒋介石 事变 不抵抗政策 侵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16
作者 郎维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44-50,共7页
“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几个日本军人擅自策划的偶发事件,而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日本整个国家机器协调运营的结果.若槻内阁决定将“事件”当“事变”处理,等于对中国不宣而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断送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大好形势,为... “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几个日本军人擅自策划的偶发事件,而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日本整个国家机器协调运营的结果.若槻内阁决定将“事件”当“事变”处理,等于对中国不宣而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断送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大好形势,为日本发动新侵华战争提供了机遇。蒋介石拒绝张学良的团结抗日主张,压迫东北军贯彻不抵抗政策,致使遏制侵略的可能无法变成现实。国联袒护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继之又想从日本手中共管东北,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和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从此世界进入了战争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中国与日本 张学良 侵华战争 东北军 西方列强 七七事变 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史为鉴——读《苦难与斗争十四年》
17
作者 易显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56-157,共2页
王承礼、常城、孙继武主编的《苦难与斗争十四年》问世了。这是二战以后东北史家记述故乡14年沦陷历史的第一部三卷本的长篇著述。 五六十年前日本对东北的侵占与统治,使东北父老至今不能忘记故土沦亡的巨痛;东北史家更深切地感到整理... 王承礼、常城、孙继武主编的《苦难与斗争十四年》问世了。这是二战以后东北史家记述故乡14年沦陷历史的第一部三卷本的长篇著述。 五六十年前日本对东北的侵占与统治,使东北父老至今不能忘记故土沦亡的巨痛;东北史家更深切地感到整理和研究此段历史,以之昭示国人,启迪人们不忘历史的教训,激励其为国家昌盛、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而奋斗,是自己不容推辞的责任。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史为鉴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 东北史 历史的教训 东北人民 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政府 殖民统治 三个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初期的高等教育对策
18
作者 齐红深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0-133,共4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我国东北,进而向华北、华东入侵。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和全国人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我国东北,进而向华北、华东入侵。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和全国人民的压力,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投入抗战,对于人民的抗日运动允许有一定范围的自由。在教育方面,也适应战时实际和抗战需要,重订了教育施政方针,采取了一些战时教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西安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运动 不抵抗政策 战时教育 英明领导 学生贷金 施政方针 航空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辉历程 崇高品质——介绍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同志
19
《中国医院管理》 1984年第4期62-,共1页
马海德同志原名乔治·海德姆,出生于1910年,1933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的热带病,从日内瓦来到了上海。当时,国际上德意日法西斯对各国人民实行残酷的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中国,蒋介石实行不抵抗... 马海德同志原名乔治·海德姆,出生于1910年,1933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的热带病,从日内瓦来到了上海。当时,国际上德意日法西斯对各国人民实行残酷的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中国,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残酷镇压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马海德同志到上海后开了个诊所,由于他出身于一个炼钢工人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工人 日本帝国主义 不抵抗政策 残酷镇压 上德 热带病 军事调处执行部 崔月犁 博士学位 华北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感受,卓越的技巧——《春蚕》、《丰收》和《多收了三五斗》比较分析
20
作者 沉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68-74,共7页
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革命蓬勃发展的年代,又是一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那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而又错综复杂。特别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政府又推行其... 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革命蓬勃发展的年代,又是一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那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而又错综复杂。特别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政府又推行其不抵抗政策,疯狂围攻革命力量,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三年,国内大部分地区连年遭受水旱灾,帝国主义以贷款等形式向我国倾销农产品。因而个别地区虽获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帝国主义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 革命力量 法西斯 阶级斗争 湖南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