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部与“不扩大方针”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成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116-120,共5页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了武力入侵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次日,军部根据事前与政府共同制订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关于《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既定方针以及事变前天皇、元老重臣、币原外相等对关东军欲提前发动事变的态度、...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了武力入侵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次日,军部根据事前与政府共同制订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关于《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既定方针以及事变前天皇、元老重臣、币原外相等对关东军欲提前发动事变的态度、关东军与东北军兵力对比等情况对事变确定了"不扩大方针"。但军部对事变处理的这一方针很快被关东军所策动的"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所打破,为避免军部因日驻朝鲜军擅权越境而承担"失职"责任,9月20日,军部会议确定"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方针,并胁迫政府于22日放弃了先前制订的"不扩大方针,"从而使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全面"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军 九一八事变 军部 不扩大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地解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占华北的三步走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83,共13页
“现地解决”是七七事变期间日军夺取平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策略手段。在日本眼中,“现地”在1937年7月7日至7月11日指永定河左岸,7月11日至7月19日指北平,7月19日至7月27日指保定以南,随即强调“凡维持‘满洲’治安所必要之地域,皆... “现地解决”是七七事变期间日军夺取平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策略手段。在日本眼中,“现地”在1937年7月7日至7月11日指永定河左岸,7月11日至7月19日指北平,7月19日至7月27日指保定以南,随即强调“凡维持‘满洲’治安所必要之地域,皆称‘现地’”。在各个时期内,日本的“不扩大”指暂时限制在这些地区内。随着作战准备的进展和时间变化,“现地”从永定河左岸扩大至整个华北。日军声称,中国第29军撤至永定河左岸,是事变解决的基础;第29军撤出北平,“至少可以期待华北早晚实现明朗化”;第29军撤至保定以南,可以实现华北“明朗化”。如果第29军不撤,就是对日军的挑战,日军只能“膺惩”。这样,日本玩弄“现地解决”阴谋,分三步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 “现地解决” 驻屯军 不扩大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次郎与九一八事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成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起了关键作用。他亲自批准了关东军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行动计划,并促成了这个计划的提前实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在鼓励关东军不断扩大军事行动的同时,通过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使内阁放弃了在事变之... 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起了关键作用。他亲自批准了关东军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行动计划,并促成了这个计划的提前实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在鼓励关东军不断扩大军事行动的同时,通过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使内阁放弃了在事变之初制订的"不扩大方针",从而使九一八事变在政府决策中由地方性事件上升为"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为日本武力占领我国东北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次郎 九一八事变 不扩大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学良“九·一八”不抵抗原因新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丛彩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8-21,共4页
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不战而退 ,不仅仅是奉行了蒋介石“不抵抗”命令的结果 ,还有其错综复杂的内在原因。他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形势估计不足 ;对蒋介石、日本政府、国际联盟抱有幻想 ;事变前东北防备松弛 ,事变后希求事态... 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不战而退 ,不仅仅是奉行了蒋介石“不抵抗”命令的结果 ,还有其错综复杂的内在原因。他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形势估计不足 ;对蒋介石、日本政府、国际联盟抱有幻想 ;事变前东北防备松弛 ,事变后希求事态不扩大 ,轻易撤兵 ,延误了战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 日本关东军 日本政府 不抵抗主义 依赖国联 不扩大方针 “九·一八事变” 顾维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