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陶然君
蒋婕
+1 位作者
陆一鸣
童建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现状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收治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3例痰培养阳性的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恰当治疗组和不恰当治疗组,总结临床特征、病原学...
目的探讨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现状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收治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3例痰培养阳性的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恰当治疗组和不恰当治疗组,总结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不恰当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35.9%)显著高于恰当治疗组患者(14.7%),其平均住院天数(25.1 d)也显著大于后组(19.4 d)。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主要是抗菌药未能覆盖病原菌,在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组主要是病原菌对所选用的抗菌药耐药。结论不恰当抗菌治疗可增加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根据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基础疾病、高危因素等结合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进行恰当的初始抗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恰当
初始抗菌
治疗
肺部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43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旭华
华伟
+2 位作者
王靖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治疗
心脏性猝死
遗传性心律失常
抗心动过速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陶然君
蒋婕
陆一鸣
童建菁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
出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现状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收治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3例痰培养阳性的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恰当治疗组和不恰当治疗组,总结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不恰当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35.9%)显著高于恰当治疗组患者(14.7%),其平均住院天数(25.1 d)也显著大于后组(19.4 d)。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主要是抗菌药未能覆盖病原菌,在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组主要是病原菌对所选用的抗菌药耐药。结论不恰当抗菌治疗可增加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根据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基础疾病、高危因素等结合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进行恰当的初始抗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恰当
初始抗菌
治疗
肺部感染
预后
Keywords
inappropriate initi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pulmonary infection
outcome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43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旭华
华伟
王靖
浦介麟
张澍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2-414,共3页
文摘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关键词
随访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治疗
心脏性猝死
遗传性心律失常
抗心动过速起搏
Keywords
Follow-up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nappropriate therapy
Sudden cardiac death
Inherited cardiac arrhythmia
Antitachyeardia pacing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
陶然君
蒋婕
陆一鸣
童建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43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陈旭华
华伟
王靖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