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滕健
刘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行为一定要有获取口供的主观故意。对这些问题与困惑的系统梳理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构建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侦查人员不能为获取供述做出任何努力,更不意味着口供地位的降低。"强迫"的认定要符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标准。既要在主观上具有"强迫"(获取口供)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达到一定的"剧烈"程度,这实际上将一些具有强迫外观但不符合认定标准的行为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本土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实供述与自愿认罪的新构建——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其一是保留的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其二是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狭窄的认定范围。因此,有必要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重构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即扩大如实供述、自...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其一是保留的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其二是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狭窄的认定范围。因此,有必要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重构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即扩大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范围;恢复自愿认罪的程序意义;对被强迫如实供述的,能确定无罪的宣告无罪,不能宣告无罪的,应从轻、减轻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如实供述
自愿认
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中国化建构
3
作者
李奋飞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8-99,共2页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具有普适价值的权利保障内容。随着《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这项原则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实效性趋势。可以预见的是,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未来的刑事司法...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具有普适价值的权利保障内容。随着《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这项原则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实效性趋势。可以预见的是,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未来的刑事司法程序中,或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构体系,并积极促进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正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实效
无
罪
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本属性与核心概念之争——评析“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条款
被引量:
4
4
作者
吕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此次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引起国内外关注。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一大步的标志,该条款在有效遏制刑讯逼供问题上也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有关该规范的基本形...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此次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引起国内外关注。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一大步的标志,该条款在有效遏制刑讯逼供问题上也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有关该规范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的问题,或者歧义纷生,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文本整体性和社会性角度来看,该条款在目前的中国不属于基本原则,也不具有原则规范所应有的分量。从欧美司法实践判例来看,"强迫"远远超出刑讯逼供的含义,对其判断的标准在行为角度和口供角度之间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原则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滕健
刘昂
机构
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
文摘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行为一定要有获取口供的主观故意。对这些问题与困惑的系统梳理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构建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侦查人员不能为获取供述做出任何努力,更不意味着口供地位的降低。"强迫"的认定要符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标准。既要在主观上具有"强迫"(获取口供)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达到一定的"剧烈"程度,这实际上将一些具有强迫外观但不符合认定标准的行为排除在外。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本土化构建
分类号
D925.20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实供述与自愿认罪的新构建——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为视角
被引量:
2
2
作者
何雷
机构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浙江警察学院侦查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文摘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其一是保留的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其二是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狭窄的认定范围。因此,有必要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重构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即扩大如实供述、自愿认罪的认定范围;恢复自愿认罪的程序意义;对被强迫如实供述的,能确定无罪的宣告无罪,不能宣告无罪的,应从轻、减轻处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如实供述
自愿认
罪
分类号
D924.1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中国化建构
3
作者
李奋飞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8-99,共2页
文摘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具有普适价值的权利保障内容。随着《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这项原则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将呈现出明显的实效性趋势。可以预见的是,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未来的刑事司法程序中,或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构体系,并积极促进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正当平衡。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实效
无
罪
推定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本属性与核心概念之争——评析“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条款
被引量:
4
4
作者
吕清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文摘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此次被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引起国内外关注。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又向国际标准迈进一大步的标志,该条款在有效遏制刑讯逼供问题上也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有关该规范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的问题,或者歧义纷生,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文本整体性和社会性角度来看,该条款在目前的中国不属于基本原则,也不具有原则规范所应有的分量。从欧美司法实践判例来看,"强迫"远远超出刑讯逼供的含义,对其判断的标准在行为角度和口供角度之间转换。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原则
规则
分类号
D925.20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
滕健
刘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如实供述与自愿认罪的新构建——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为视角
何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中国化建构
李奋飞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本属性与核心概念之争——评析“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条款
吕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