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武惠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不由得”和“不得不”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之一。本文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上,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分析比较“不由得”和“不得不”与其它成分的组合规律和在语义搭配的选择限制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提出四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不由得 不得 组合规律 语义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好”和“不得不”辨异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喜宏 方绪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3,共6页
本文对"只好"和"不得不"从句法、语义和使用语境三方面进行辨析:先分析两者在句法分布上的差异;然后从语义方面指出"只好"表示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得不"表示没有别的选择,它还表示在某种情境下... 本文对"只好"和"不得不"从句法、语义和使用语境三方面进行辨析:先分析两者在句法分布上的差异;然后从语义方面指出"只好"表示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得不"表示没有别的选择,它还表示在某种情境下行为主体不由自主地进行某种活动或进入某种状态;最后分析两者在使用语境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好 不得 句法 语义 使用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由得”与“由不得”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从句法结构、语义性质和语用表达三个方面考察了“不由得”与“由不得”在动词和副词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认为二者动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韵律模式、搭配成分、适用句类和情态四个方面,副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组合关系、主观量级和表达环... 本文从句法结构、语义性质和语用表达三个方面考察了“不由得”与“由不得”在动词和副词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认为二者动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韵律模式、搭配成分、适用句类和情态四个方面,副词词性的差别体现在组合关系、主观量级和表达环境三个方面。从使用频率看,二者基本实现了功能和意义的互补,但在语气和口气的表达方面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由得” “由不得 句法结构 语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意愿与情态述补结构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贞亮 彭利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生动力情态解读,[-可控]会产生认识情态解读。而[意愿]是在[可控]之上的语用特征,会改变[可控]对“V得/不C”情态解读的作用,表现在:[-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动力情态;[+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述补结构 “V得/不C” 可控 意愿 语义-语用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果达及”与“认识突变”:醒悟义语气副词的功能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饶宏泉 杨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5,共12页
本文以醒悟义语气副词为切入点,从认知心理角度提出一个分析模型,并提取出醒悟的两个核心要素即"因果达及"与"认识突变"。基于该模型,综合考察句法环境和话语关联,从语言资源的共现协同来系统探讨醒悟义语气副词的... 本文以醒悟义语气副词为切入点,从认知心理角度提出一个分析模型,并提取出醒悟的两个核心要素即"因果达及"与"认识突变"。基于该模型,综合考察句法环境和话语关联,从语言资源的共现协同来系统探讨醒悟义语气副词的功能实现,最后厘清醒悟与反预期、合预期的关系,深化该副词次类的整体研究,这可以为语气副词的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怪” “怪不得 “原来” “醒悟” 反预期 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先亮 孙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9,共7页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回避策略、目的语规则泛化等方面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C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由得(NP)不VP”句的构成、语义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4
7
作者 宗守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0,共8页
"不由得(NP)不VP"句由致因、不由得、NP和VP构成,在语义性质上具有显致因性、唯主体性、非事件性、强主观性等特征。"不由得(NP)不VP"句是经过双小句整合而形成的,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
关键词 “不由得(NP)不VP”句 致因 小句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观极量义构式“X得不行”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50,共10页
构式"X得不行"表达对某人、某事物或某行为达到极量程度的主观评价,与构式中的组成部分"不行"表示否定义与强制义间无任何关联,属于半填充式的图示性构式。可以进入语块"X"的多为形容词、动词以及少量名... 构式"X得不行"表达对某人、某事物或某行为达到极量程度的主观评价,与构式中的组成部分"不行"表示否定义与强制义间无任何关联,属于半填充式的图示性构式。可以进入语块"X"的多为形容词、动词以及少量名词,且必须是具有量级特征的词类。本文通过对"X得不行"的语义特征、生成条件、语境适切度等问题的分析认为,该构式在语用上极具主观性且主观化程度极高,在语义上带有显著的夸饰色彩;在句法上位置灵活,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充当谓语、补语等句法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得不行” 构式义 生成条件 语境适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得/不C”的强势与理据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清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在汉语能性述补结构中,否定式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势。本文以普通话与方言作比较,讨论了“V得C”与“V不C”在使用频率、结构形式、语法意义上的不对称现象,并说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据。
关键词 V得C V不C 不对称 理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构式增扩的角度看“X得不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本文从构式增扩的角度考察"X得不行"。描写和分析增扩构式"F+X得不行"和"X得不行不行的"的使用情况,从历时来源方面说明二者是在"X得不行"的基础上增扩而来的,并且从共时承继链接的角度证明增... 本文从构式增扩的角度考察"X得不行"。描写和分析增扩构式"F+X得不行"和"X得不行不行的"的使用情况,从历时来源方面说明二者是在"X得不行"的基础上增扩而来的,并且从共时承继链接的角度证明增扩构式具有最大理据性,并进一步探讨增扩构式产生的原因。文章最后指出句法构式和词法构式之间有一致性,且都具有一定的能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得不行” 构式承继 能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语构式“V不C/了/得(N)”的概念整合层级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玲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V不C/了/得(N)”是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根据其内部结合紧密度和外部整体功能变异性,它们的整合度呈现低中高三级,每一层级内部均存在级差。构式“V不C/了/得(N)”主要体现“因果关系距离”和“超常否定”两个认知... “V不C/了/得(N)”是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根据其内部结合紧密度和外部整体功能变异性,它们的整合度呈现低中高三级,每一层级内部均存在级差。构式“V不C/了/得(N)”主要体现“因果关系距离”和“超常否定”两个认知语义范畴,动作行为的超常量和结果的偏离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距离越近,整合度越高。这一构式的概念整合层级性和词汇化程度存在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C/了/得(N)” 概念整合 因果关系 超常量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